《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52368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大纲》09培养方案最新修改临床医学本科本科教学大纲八版(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学中医学教学大纲教学大纲TraditionalTraditional ChineseChinese medicinemedicine(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使用)前前 言言中医学是一门简单介绍中医学基本特点、基本理论,四诊和辨证方法,在整体观念和辨 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中药的组方原则,根据病因病机、病人体质及地 域等点确立治原则和选方用药的中医基础和临床综合运用的学科。该课程基本涵盖了中医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妇、儿、外等病证。因学时关系,重点突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 中药、方剂及中医内科部分,了解中医药在临床诊治疾病中的运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

2、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熟悉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更好体现中西医结 合治疗疾病的优势。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 高鹏翔主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 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 8 版中医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本科 的教学。 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配以实物、模型、图表、自学、讨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等 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主要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有划线部分为学生重点 把握的内容,总学时为 60 学时,记 3 学分。 本课

3、程为校考课程,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和课终考核组成,学生理论课考核以采用笔答方 式为主,其成绩占总成绩的 60。平时成绩占 40%。 (包括平时作业)教学内容与参考学时表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上篇 第一章 导论2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思想3 第三章 藏象学说6 第四章 病因病机4 第五章 诊法述要4 第六章 辨证6 第七章 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2 下篇 第一章 中药9 第二章 方剂9 第三章 针灸学基础6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9 第五章 其他常见病证 自学 第六章 肿瘤 自学合计60 总计602上篇上篇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论论 (2 2 学时)学时)第一节第一节 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

4、的历史沿革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熟悉中医学四大经典著作及其基本内容。 3、了解中医学的起源。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 中医学的起源:简要说明原始保健知识和医药技术的积累以及医学理论的确立。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重点讲授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学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 病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著作的基本内容。 3、 中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及措施。 4、 中医方药学及针灸。 5、 临床医学分科的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辨证和论治的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 2、熟悉中医学恒动观念的含义及其生理

5、上、病理上和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3、了解中医学具有鲜明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界和社会的统一 性。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恒动观念:阐明中医学恒动观念的含义及其生理上、病理上和疾病防治的恒动观。 3、辨证论治:阐明中医学“证”的含义、辨证和论治的概念及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自学)中医学的认知和思维方法(自学)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自学司外揣内、整体研究和援物比类。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自学司外揣内、整体研究和援物比类。第四节第四节 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自学)中

6、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自学)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自学中医学与西医学基本属性及特征的比较。中医学及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中医学与西医学基本属性归纳与分析 宏观与微观 抽象与具体 功能与结构 辨证与辨病 2、中医学的优势:医哲交融的整体观念;安全有效的自然疗法;同中求异额个性化治疗;治 与养的有机结合;33、中西医学的互补性: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西医善于祛病,中医长于治中调理; 急则西治为主,缓则中调见长;第五节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自学)(自学)目的要求目的要求自学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2.热毒证与清

7、热解毒法的研究3.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的研究4.急腹症与通里攻下法的研究5.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 3 学时)学时)第一节第一节 元气论元气论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元气的基本概念及气的基本特征。 2、熟悉气化的概念及转化。 3、了解元气论对中医的影响。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元气:(1)元气的基本概念:即原气,是产生和构成世界万物的原始物质。 (2)元气的基本特征: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 2、气化:泛指气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及形式转化; 3、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1)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

8、)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3)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2、熟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 3、了解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是中医学的说理工具。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 性的概括。阴阳学说具有物质、运动、变化三大特性,具有朴素唯物观和自发辨证观思想。 (2)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具有“背日”、“向日”和“水”、“火”的基本特性,是确定 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3)阴阳的普遍性和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4)阴阳之间的相互

9、关系:阴与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的对立统一关系。2、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2)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人的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对立的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 调平衡的结果。4(3)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人体内阴阳之间失去了协调平衡关系,就发生疾病。 (4)用阴阳指导疾病诊断:辨别声息、脉象分阴阳,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5)用阴阳指导疾病治疗:确定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性能、选用方药以及指导预防疾病等。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五行学说主要内容。 2、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了解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

10、物主义哲学思想。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1)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行”1 指行列、次序;2 指运动变化。五行定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 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2)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3)事物的五行归类:直接归类法,间接推演法。 (4)五行的生克关系:五行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侮的概念及规律和次序。 2、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解释生理现象: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用五行 生克规律阐释五脏的的相互关系。 (2)解释病理传变:用五行的生、克、乘

11、、侮规律说明五脏疾病的传变等。 (3)指导疾病诊断。 (4)指导临床治疗:用五行的生克规律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及确定治则与治法。第三章第三章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4 4 学时)学时)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 2、熟悉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3、了解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 藏象的基本概念:藏: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象: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和脏腑生理功 能活动和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 2、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 系。 3、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象”来考察“脏”

12、的功能活动。第二节第二节 脏脏 腑腑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 2、熟悉脏腑功能失常时所产生的病理变化。 3、了解藏象学说的特点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 五脏的主要功能及系统连属:(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及系统连属:a.主血脉; b.主神志;c.主汗液;d.心开窍于舌。5(2)肺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及系统连属:a.主气,司呼吸;b.主宣发,肃降;c.主皮毛, 通调水道;d.开窍于鼻。 (3)脾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及系统连属:a.主运化;b.主统血;c.主肌肉,开窍于口。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及系统连属:a.主藏血;b.

13、主疏泄 c.主筋, 其华在爪。d. 开窍于目。 (5)肾的主要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及系统连属:a 主藏精;b.主水液;c.主纳气;d.主骨,开 窍于耳及二阴。 2、六腑的主要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 3、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 (1)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2)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表现。 4、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

14、液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血、津液的概念。 2、熟悉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3、了解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及功能。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精:精的基本概念、分类、生成来源、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精与人的生长、发育、衰老、 死亡密切相关。 2、气: (1)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指人体之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2)气 的生成。 (3)气的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4)气的运动:a、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为气机;b、气的运动形式: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和 脏腑之气运动的一般规律。 (5)气的分布与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定义、生成与

15、分布和主要功能。 3、血:(1)血的基本概念: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 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血的生成: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精和血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和转化的关系。 (3)血的功能:营养滋润全身,血是神志活动物质基础。 (4)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朝百脉主宗气,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4、津液:(1)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涉及脾、肺、肾等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活动。 (3)津液的功能:滋润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排泄代谢产物。 5、精、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

16、节第四节 体体 质(自学)质(自学)6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自学体质的概念、分类和运用。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自学体质的概念、分类和运用。第四章第四章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4 4 学时)学时)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掌握痰饮、瘀血的定义、形成及致病特点。 2、熟悉七情与五脏的关系及七情致病特点,了解疫疠及饮食劳逸致病。 3、了解六淫的定义、共同致病特点,掌握风、寒、暑、湿、燥、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外感致病因素:(1) 六淫:a、六气与六淫的概念和异同;b、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 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c、风、寒、暑、湿、燥、火(热)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 点。(2)疫疠:a、疫疠的致病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