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150632 上传时间:2017-08-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古代的经济政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制度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 土地归公社所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2.奴隶社会井田制 井田制特点和实质:特点: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并要向国王承担义务。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并支配所有的劳动产品。实质:国王的土地私有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 滨,莫非王臣。诗经3、春秋战国-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

2、私田主人不向国君缴纳赋税。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公元前 594 年,鲁国初税亩,各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形成。 (鲁国“初税亩”: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秦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特点及演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情况 表 现井田制开始崩溃,私有制开始产生。“公田 ”被抛荒私田成为私有土地春秋时期税制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瓦解齐国:

3、“ 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最终确立起土地私有制秦国商鞅变法等“除井田,民得买卖”“依军功行田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均田制内容:政府除了将百姓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 外, 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 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百姓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 还要服徭役和兵役,隋唐 时,规定可以纳绢代役。意义:均田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拥有少

4、量土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使荒地得到开垦,促进了经济 的恢复和发展。瓦解: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之安史之乱,均田制逐渐瓦解。之后,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屯田制曹魏时期,为解决 军粮供应的困难 和安置流民推行屯田制。屯田分民屯和军屯两种,屯田区的土地所有 权属于封建国家。 屯田制的实行有何意义?屯田制是曹魏政权以军事强制形式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地租剥削的一种土地制度。但屯田制的推行对安置流民和恢复发展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曹魏外,许多封建王朝也 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屯田。 土地制度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进步二重农抑

5、商以下四则材料分别说明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材料一 管子治国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 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 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 材料二 商君书垦令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 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 “利出于地,则民尽力;名出于战,则民致死。 ”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国之所以 兴者, 农战 也。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 而游食者众, 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

6、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材料三 洪武十四年(1381)还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 许穿绸纱 。”材料四 政府制定贬黜商人的政治社会地位的政策法令,包括不准商人人仕、限制商人的生活水平,把商业看成“奸伪之业”,把商人看成末等之民。 1、概念: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商鞅变法首倡,并为历代王朝沿用。2、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1)统治者“重本抑末 ”的治国思想(2)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3)对民营商业,商税繁重,关卡林立(4)歧

7、视商人和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4、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材料一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 载海舡,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 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三 :顺治元年(1644 年),清政府 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

8、的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 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引自台湾外记卷十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明清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2、 明清为什么改变我国古代长期的对外政策而实行“闭关锁国”?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 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的政策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始终得不到发展。(2)助长了统治阶级妄自尊大的心理,自诩天朝上国,盲目排外,不思进取,保守愚昧。 (3)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使西方近代科

9、学和技术无法传入我国。中国当时的教育还是以科举为核心的,视西方科技为“奇技淫巧 ”,导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4) 但再某种程度上也抵御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课堂练习(一)1、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C、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D、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2、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 、 都 不 利 于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3.历 代 封 建 王 朝 都 推 行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的 根 本 目 的 是 ( ) A 限 制 甚 至

10、 打 击 工 商 业 B 保 护 农 业 生 产 和 小 农 经 济 C 确 保 赋 役 的 征 派 和 地 租 的 征 收 D 巩 固 封 建 统 治4. 齐 民 要 术 序 中 载 : “舍 本 逐 末 , 贤 者 所 非 。 日 富 岁 贫 , 饥 寒 之 渐 , 故 商 贾 之 事 , 厥( 通 “缺 ”) 而 不 录 。 ”材 料 表 明 , 贾 思 勰 对 古 代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的 态 度 是 ( ) A 反 对 B 赞 同 C 听 其 自 然 D 主 张 适 当 改 变5、 清 朝 前 期 阻 碍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发 展 的 根 本 因 素 是 ( )A.统 治

11、 者 实 行 重 农 抑 商 政 策 B.清 政 府 实 行 闭 关 政 策C.封 建 专 制 制 度 的 阻 碍 D.地 主 阶 级 对 农 民 的 残 酷 剥 削 6、 明 清 实 行 闭 关 政 策 的 共 同 点 比 较 不 正 确 的 是 ( )A.其 主 观 目 的 都 是 维 护 封 建 统 治 B.都 是 自 然 经 济 的 产 物C.都 禁 止 一 切 对 外 交 往 D.都 不 利 于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7、 阅 读材 料 一 “方 里 而 井 ,井 九 百 亩 ,其 中 为 公 田 。八 家 皆 私 百 亩 ,同 养 公 田 ,公 事 毕 ,然 后 敢 治私 事

12、 。” 孟 子 滕 文 公 上 材 料 二 “至 秦 则 不 然 ,用 商 鞅 之 法 ,改 帝 王 之 制 ,除 井 田 ,民 得 买 卖 。富 者 连 阡 陌 ,贫 者无 立 锥 之 地 。故 贫 者 常 衣 牛 马 之 衣 ,而 食 犬 彘 之 食 。” 汉 书 食 货 志 材 料 三 自 田 制 坏 而 兼 并 之 法 行 ,贫 民 下 户 复 多 ,而 中 产 之 家 (相 当 于 自 耕 农 )赈 贷 之 所 不 及 ,一 遇 水 旱 ,狼 狈 无 策 ,只 有 流 离 饿 莩 耳 。 董 猬 救 活 荒 民 书 请 回 答 :( 1) 材 料 一 反 映 了 哪 一 种 土 地

13、制 度 ?( 2) 材 料 二 反 映 了 该 制 度 发 生 了 怎 样 的 变 化 ? 发 生 这 一 变 化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什 么 ? 这 一变 化 对 社 会 产 生 了 怎 样 的 影 响 ?( 3) 针 对 材 料 三 所 反 映 的 社 会 问 题 , 统 治 阶 级 曾 试 图 施 行 怎 样 的 土 地 制 度 加 以 解 决 ?其 结 果 如 何 ? 8.( 2005北 京 ) 据 清 苏 州 府 志 记 载 , 自 明 朝 万 历 年 间 , 掌 握 纺 织 专 业 技 能 的 人 口 开 始 进入 苏 州 城 。 清 晨 , 这 些 有 技 术 的 ”机 工

14、“伫 立 桥 头 , 等 待 拥 有 织 机 和 机 房 的 ”机 户 “雇 佣 。这 种 现 象 也 出 现 在 江 南 其 他 一 些 城 市 。 试 述 这 一 现 象 出 现 的 原 因 及 历 史 作 用 。 课 堂 练 习 二明 朝 中 后 期 , 江 南 一 些 手 工 业 部 门 开 始 出 现 资 本 主 义 性 质 的 生 产 关 系 。 据 此 回 答 14 题1 ( 2006广 东 ) 据 张 瀚 松 窗 梦 语 记 载 , 明 朝 中 后 期 杭 州 仁 和 县 有 张 毅 庵 者 , 因 其 丝 织 品“备 极 精 工 ”, 人 相 争 购 , 由 是 逐 渐 富

15、裕 , 从 一 张 织 机 发 展 到 二 十 余 张 , 雇 请 “各 色 人 匠 ”, 因 此 “家 业 大 饶 ”。 上 述 材 料 反 映 的 实 质 问 题 是 ( ) A 明 朝 中 后 期 杭 州 的 丝 织 业 发 达 B 杭 州 丝 织 品 做 工 精 致 , 受 到 观 迎 C 杭 州 丝 织 业 出 现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D 杭 州 人 辛 勤 劳 动 , 因 此 逐 渐 致 富 2 明 朝 中 期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产 生 的 地 区 和 行 业 主 要 有 ( ) 苏 州 、 杭 州 的 丝 织 业 棉 纺 织 业 中 心 松 江 的 暑 袜 店 广 东 佛 山 的 铁 器 制 造 业 景 德 镇的 制 瓷 业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