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1469585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自我防御机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心理自我防御机制心理自我防御机制.txt7 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压抑 抑制 否认 投射 移置 倒退 自居 补偿 反向 合理化 升华1压抑。压抑是一种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其含义是将那些与冲突、焦虑、紧张有关的事件予以选择性遗忘。假如一个人不想去考虑引起冲突、焦虑、紧张的事件,那么对这个人来说,冲突、焦虑、紧张便不存在。压抑便起了这样的作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压抑有三个重要的特征:(1)压抑激发选择性遗忘。这种遗忘不像由于正常遗忘过程引起的记

2、忆消失,如衰退、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而是用来从意识中选择性地消除使个体感到冲突、焦虑、紧张的记忆或有关事件。 (2)被压抑的材料并未真正消除,而是贮存在无意识中,以后由于某些原因,或与此材料有关的消极情感被克服,一度被压抑的材料便又会回到意识中来,而用不着再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压抑回归效应。 (3)压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始的压抑,即对来自本我中那些原有的思想进行压抑,因为个体在意识到这些思想的存在之前。这些思想便已进入无意识之中,个体似乎并未感知到这些思想。另一种压抑是纯粹的压抑,包括个体有意识地认知过的材料,或来自个体一生中痛苦悲伤的回忆,被压抑入无意识之中。2抑制。在抑制中,个人避免冲突

3、、焦虑、紧张的办法是不去想它们。由于在一般人身上不去想那些冲突、焦虑、紧张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抑制的策略是使人去想可以替代紧张等念头的其他非紧张的事。在这个意义上说,抑制具有回避思索或注意转移的特点。抑制与压抑不同,在抑制中,引起紧张等的思想是可以得到的,但却加以忽视,并为其他思想所阻断;而在压抑中,引起紧张等的思想是完全不可以得到的。指出这一区别的目的在于,抑制不像其他大多数防御机制,它是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抑制的。这就像有些人所说:“这是很烦恼的,因此我就不再去想它” ,然后去想或干其他事情作为转移。如果重复地这样做,回避反应便可成这习惯,从而可以无意识地加以使用。3否认。否认是指对某种

4、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因为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感到恐惧的人可以不注意引起恐惧的真正本质而把它解释为激动,或者把失败的消极含义和后果解释成有价值的学习经历等等,这可以看作是否认的表现。一个明知自己患了癌症的病人否认自己的疾病,或一个心爱的人业已死去,但家人却相信他还活着并即将回家等等,这也可以看作是否认的表现。否认的防御作用可使个体逐渐地接受现实而不至于一下子承受不了不消息或痛苦。否认不同于压抑,在否认中个体选择性地注意和再解释,而不是从意识中抹去经验。4投射。投射是指自我将真实的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于客观或别人。例如, “我想同他要好”也许是句真话,但它会引起焦虑和紧张,于

5、是变换成“他想同我要好” 。同样, “这次考试不及格是因为我实在做不出”虽然也是句真话,但却被换成“这些题目书本上没进过” , “老师没给我们重点复习过”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把引起焦虑或紧张的事实压抑下去并把它们转嫁给他人。一般说来,有三种投射:(1)归因投射。在归因投射中,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具有一种承认它就会引起焦虑的特征,于是把它归因于他人。例如,意识到害怕的人将恐惧投射于他人。使用这种投射的人意识到这种感情,但并不意识到在运用投射。关于归因投射的防御功能,已有一种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具有一种令人不快的人格特征而感到紧张,那么他会将该特征投射到他所喜爱的或所尊敬的人身上,通过被投射者重

6、新评价该特征,从而使他不再为拥有该特征而感到紧张。但有关证据表明,归因投射一般不会转嫁于所喜欢的或所尊敬的人,即使这样做了,也不会因此减少焦虑和紧张。(2)补偿投射。在补偿投射中,个体把自己的特征转嫁于他人,认为他人同自己一样也具有该特征,以此减轻心理负担。例如,感觉害怕的人把他人也看作是感觉害怕的,感觉敌意的人把他人也看作是有敌意的。补偿投射的防御功能使个体把自己与别人看作镜与像,从而证明自身的情感或活动是正当的。目前,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补偿投射确能减弱焦虑或紧张。 (3)相似的或经典的投射。在该投射中,个体虽然并未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但却将该特性投射于他人。弗洛伊德把这种投射视作压抑的

7、辅助物。例如,一个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有抑郁的特征,却将该特征投射于人:“我没有那种坏品质,他却有。 ”据说,这种反应是使用投射这一术语最常见的含义。5移置。移置是指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切象的情感、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移置可以分为两种:(1)客体移置。个体把原本要向一个人或物表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物上。例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怨屈,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怨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又如,一个对上司抱有恨意的男子可能回家去向妻女发火,或者一个被人拐走爱妻的男子可能把憎念倾注在男性同事身上。这时,虽然客体变了,但其冲动的性质及其

8、目的仍然未变。一般情况下,客体移置发生在当不可能向原来的人或物表达情感时,于是需要转向另一个人或物来表达情感。客体移置的防御功能有两个:一是不向具有危险性的初级目标表示侵犯,于是也就避免了被报复的威胁;二是在客体移置中,情感和内驱力会导致“泻药效应” ,即在避免危险的同时也减弱了内驱力,例如那个挨了打的孩子在踢倒身边的板凳后便不再会有其他侵犯行为。 (2)内驱力移置。一个人将一种与情感有关的能量转移成另一种情感,于是表达了与原先不同的情感。与客体移置不同,内驱力移置是情感不变但目标变了。内驱力移置的最常见例子发生在性和攻击方面。与性唤起相联系的能量往往被转移和表现为性活动。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

9、,由于存在问题的内驱力不能表现而发生内驱力移置。因此与内驱力相关的能量被转移成另一种可以表示的内驱力。6倒退。倒退指个体面临冲突、焦虑和紧张时,有可能返回到其早期发展的安全阶段,借以避免目前的冲突、焦虑和紧张。例如,一个小孩眼见弟妹出生,自己的宠爱受到威胁,有可能因之倒退到重新出现床或吮吸手指现象。倒退可以分为两种:(1)客观性倒退。一个希冀从某人或某物中得到满足但结果受挫的人,便可返回到先前获得满足的人或物那里去获得满足。例如,一个失恋者可能从早先的恋人甚至自己的母亲那里寻找爱情。 (2)内驱力倒退。一个试图使某种内驱力得到满足而受挫的人可以通过另一种内红色力的满足来得到满足。例如,一个失恋

10、者可能借额外的吃喝来得到满足。这里客体性倒退和内驱力倒退与客体移置和内驱力移置之间有明显的相似。但是倒退与移置的差别在于,倒退中选择性的客体和内驱力意指一种发展的阶段,即选择以前提供满足的客体或内驱力,而移置则不包含这种假设。关于倒退的效应存在一些争议,一项经常被引用的研究指出,当父母不准孩子 玩心爱的玩具时,孩子会运用更加原始的游戏形式。可是,有争议的意见是,没有证据表明所观察的游戏形式确实反映了儿童倒退到早期发展阶段,也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所谓的原始游戏真的使孩子感到不再受挫或更为安全。至于挫折会引起行为败坏的观点,也同样存在争议。7自居作用。自居作用指个体无意识中取他人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

11、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借以排解焦虑。防御性自居作用有两个目的。 (2)如果满足某种需要对一个人来说难以实现的话,这个人则以能够追求并满足这种需要的另一个人自居,从而替代性地满足了这种需要。 (2)以一个自己感到害怕的自居,从心理上借助其力量来减弱自己的受威胁感。在精神分析中最常引用的倒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战俘营里某些战俘的行为。一些长期关押的战俘为减弱其受威胁感,开始像他们所害怕的盖世太保一样讲话、穿衣和行动,在有些情况下,甚至对难友实施虐待行为。至于自居作用与模仿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居作用是无意识的,模仿是有意识的,但模仿可以作为自居作用的表面现象,个体通过模仿一名成功者来

12、避免许多问题,并减少焦虑和紧张。8补偿。补偿指一个真正的或想象的躯体或心理缺陷可通过代偿而得到超乎寻常的纠正。当个体认为他在某一方面较弱时,便通过对该薄弱环节施加额外的努力来克服自卑感和相应的焦虑。补偿是一种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过程。例如,有些残疾人通过惊人的努力而交成世界著名运动员,有些口吃者通过补偿作用而成为说话流利的演说家。补偿的防御作用在 A.阿德勒的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认为我们生活风格的许多方面是由克服真正的或想象的弱点来决定的。而且,补偿作用的实验研究也证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9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观念或情感以相反的态度或行为表现出来。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有可能使

13、具有威胁性的受压抑的材料回到意识中来,则可以体会试图运用与那压抑制材料引起的各种行为恰恰相反的行为来强化这种压抑。例如,一个对黄色作品非常感兴趣的人有可能成为专门查禁黄色作品的书刊审查员;一个人发现同性恋有害并压抑了同性恋倾向,为了强化这种压抑,他会参与过度的异性恋活动。在弗洛伊德看来,慷慨往往被解释为对吝啬的一种防御,清洗是对肮脏的一种防御。目前,对动物的一些模拟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人类中反向形成的存在和结果却极少实验。有人认为,由于归因于反向形成的行为是社会上合宜的行为,因此运用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试图获得奖励、赞同等的强化,而不能看作是避开与无意识材料相联系的焦虑的防御策略。10合理化。又称

14、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例如,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了,于是就说:“我迟到是因为家里闹钟坏了,不响了。 ”父母打骂了孩子后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伐不成材。 “这些都有是合化的防御机制的表现。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来,运用这一机制,个体能对那些不是这样就可能激起焦虑的行为或思想进行合理的辩解。自我总是用逻辑证明的方式(尽管错误)来为那些行为寻找理由。合理化有两种表现:(1)酸葡萄心理,即把个人渴望得到但又不能获得的东西成是不好的。 (2)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的。有些本来并无明显吸引力的东西,在为个体获得后,有可能对它加以美化颂扬,这就是甜柠檬心理。11升华。升华是一种较为积极的富于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它可以把社会所有能接受的欲望或冲动等里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从文艺家的一些著名创作,如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均可见到升华机制的作用。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来,这是把本能主要是性能量转移到一个有社会价值的对象或目标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