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59054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人的行为模式与室内空间设计(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众所周知,人在环境中的行为是具有一定特性和规律的,我们将这些特性和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使其模式化,便得到了人的行为模式。人的行为模式化的依据是环境行为基本模式:心理学家库尔特列文(KLewin)提出,人的行为是人的需要和环境两个变量的函数,即著名的人类行为公式:B=f(PE)1,式中 B行为(Behavior)f函数(Function)P人(Person)E环境(Enviroment)此公式表明:一、人行为的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满足一定的需求,行为是人身自动机或需要作出的反应;二、行为受客观环境的影响,是对外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映,客观环境可能支持行为,也可能阻碍行为;此外,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2、以后,便构成了新的环境,又将对人产生新的刺激作用。环境、行为和需要的共同作用将进一步推动环境的改变,推动建筑与室内活动的发展,这就是人类环境行为的基本模式。对行为模式的研究将会为建筑创作和室内设计及其评价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人的行为模式从内容上分,包括秩序模式、流动模式、分布模式和状态模式。这是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传统的模式化创作和分析方法。下面就四种不同内容的行为模式来对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1 秩序模式 人在空间中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系列的过程,静止只是相对和暂时的,这种活动都有一定规律性即行为模式,该模式就是秩序模式,。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看,对人的行为模式中秩序模式的研究

3、,将给如何进行室内各功能空间的布置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是室内空间布局合理性的重要决定因素。 2 流动模式 流动模式就是将人的流动行为的空间轨迹模式化。这种轨迹不仅表示出人的空间状态的移动,而且反映了行为过程中的时间变化。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对购物行为、观展行为、疏散避难等行为以及与其相关的人流量和经过途径等的研究。3 分布模式 分布模式就是按时间顺序连续观察人在环境中的行为,并画出一个时间断面,将人们所在的二维空间位置坐标进行模式化。这种模式主要用来研究人在某一时空中的行为密集度,进而科学地确定空间尺度。与前面两个行为模式不同,分布模式具有群体性,也就是说人在某一空间环境的分布状况不是由单一的个

4、体,而是由群体形成的,因此对分布模式的观察、研究必须考虑到人际关系这一因素。对分布模式的观察研究可以为确定建筑及室内空间的尺度提供依据。在做室内空间设计时,个体的行为要求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人际间的行为要求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需要充分了解人的行为模式中的分布模式,以此作为确定空间尺度、形状和布局的重要参考,尽可能地既按照个人的行为特性又考虑人群的分布特性来进行。4 状态模式 前面几种行为模式所记述的行为,都是客观的可以观察的行为空间的移动或定位。但人的行为状态还会涉及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作用所引起的行为表现,同时又包含客观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行为表现。状态模式就是用于研究行为动机和状态变化的因素。在

5、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中,人们都有一定的状态模式,且这种状态模式会因人的生理、心理及客观的不同而不同,室内设计师,应全面综合考虑某种室内空间中的人的各种状态模式,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 现代室内设计越来越重视考虑人的需求,而人的行为就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满足不同的需求服务的。虽然室内环境设计是室内各种因素的综合设计,但人的行为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对人的行为模式的研究可以看出,人在各类型空间中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并且这些规律制约影响着室内空间设计的诸多内容,如空间的布局、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形态及空间氛围的营造等,室内设计师应该全面综合的了解这些行为规律并运用到相关内容的设计中去,以期创造出合理的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需求的室内空间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