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443203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市2012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日照市 2012 年高考二模文综历史部分(B 卷)9“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 僈差(忽视等级差别)等。”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10右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 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 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宗法观念 自然经济皇权专制理学思想 社会习俗A BC D11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三种:“冲击-反映”模式 “侵略-革命”模式 “早期启蒙”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 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明中后期 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明

2、中后期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1219911992 年,短短两年时间内,有 19 个亚欧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 系。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背景是A第三世界成为重要政治力量 B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影响扩大 C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区域合作13开始于 1958 年的“新民歌运动”,是我国新诗歌发展史上一种非常奇特的 历史现象。据统计,安徽肥东县半年内民歌创作 51 万首,河北保定地区群众创 作民歌共计 1000 万首,全国诗集出版量远远超出了五四运动以来几十年的总和。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A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与繁荣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群众

3、创作热情高涨C“双百”方针调动了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D“左倾”思想蔓延并影响到文学艺术领域14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说:“我们的国父们认为自由既是 手段也是目的。缺少言论和集会自由,讨论将变得毫无意义;有言论和集 会自由,公共讨论就可以抵抗邪说的散布流行。长久安定依赖于人们自由 的表达不满以及提出补救的方法。正因为他们认识到强权统治的可能,他 们才修订宪法保证言论和集会的自由。”此番话体现了美国大法官的什么权力?A言论自由权 B司法解释权 C弹劾总统权 D司法审查权152004 年执政的德国社民党议会党团副主席盖尔诺特埃尔勒认为:“目前 世界格局介于冷战格局消失的后期和多极化形成的初期

4、,在超级大国美国之外, 正在出现一些次中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所谓“次中心”就是多极格局中的一极B美国对“次中心”的出现持有欢迎态度C未来一段时间世界不会再有“中心”存在D“次中心”的出现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6美国社会学家、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代表的沃勒斯坦在现代世界体 系中文版序中说:“创立资本主义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种文化上的耻辱。 ”资本主义是“耻辱”的主要依据是外向扩张性经济,引发了一系列的殖民侵略战争过度的工业生产,带来了经济危机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私有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更加不公,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上物欲横流,出现了严重的拜金主义现象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 140 分)【必做

5、部分】28(24 分)不同的时代出现过不同的国家观,这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缺乏明确的国家观念,各王朝所持有的是天下观,中原王 朝并不认为天下有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对等国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观念影响深远。 -论古代中国的国家观与 天下观(1)联系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天下观”形成的基本原因是什么?这一 观念在近代为何走向终结?(7 分)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 成国家。社会中应该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据卢梭社会契约 论整理材料三 1900 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

6、:“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 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 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 国。” -李喜所梁启超的国家学说和经济构想(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卢梭与梁启超“国家观”的相同点。(2 分)依据 相关背景知识,分析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在当时有何时代意义。(6 分)(3)孙中山曾经说过“国家之本,在于人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是如何践 行这一理念的?(6 分)材料四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 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直到现在,敌顽 攻进来的巨炮和重弹

7、,轰醒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才激 起了我们的全面抗御、同仇敌忾的精神,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 了中国民族的整个性和不可分性。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晏阳初农民抗战的发动(1937 年 10 月)(4)材料四认为“真正的新中国国家”开始出现的前提是什么?近代中国战争 不断,为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会产生这一前提?(3 分)29(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经济全球化起源于何时?国内外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按照不同时段划分,大 致有三种:“短时段”观点认为,始于二战后,人类已经意识到全球问题的存在需要各国

8、政府和人民共同协商解决。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国际关系巨 变以及多数国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了经济全球化。“中时段”观点认为,16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兴起以来,以传教、贸易、殖民和 武力征服等方式扩大了世界各地的交往和联系,西方文明成为世界的中心,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世界联为一体。“长时段”观点认为,全球化在 1500 年以前就开始了。至少在资本主义体系形 成之前已经有了一个世界经济体,近代西方文明在其向外扩张以前的很长时期, 它只处于这一体系的边缘位置。-摘编自刘军如何认识全球化的起源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你所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论证,并对其他两种观点 提出质疑

9、。【选做部分】35(10 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 右图为北京图书馆藏拓元羽墓志铭(部分):侍中司徒公广陵王墓铭志 使持节侍中司徒公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 广陵惠王元羽,河南人。注:此墓志铭为孝文帝之弟羽(元羽,谥号惠)的墓志铭。(1)从墓志铭中,可以推断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具体内容?这些改革内容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 分)材料二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cu 禽兽细毛)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法曲(节选)(2)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表现形式、文明发展角度,谈谈你对魏晋南北 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认识

10、。(4 分)文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I 卷(选择题,共 100 分)9B 10C 11A 12C 13D 14B 15D 16A第卷(非选择题,共 140 分)28(24 分)(1)形成的原因:长期的农耕经济模式,传统文化的保守性。 (4 分)终结的原因:外国殖民者的入侵,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西 学东渐的浸润。(3 分)(2)相同:在一个国家内,人们应该遵循某种规定的约束。(2 分)(2 分)意义:表达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在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6 分)(3)思想上,提出三民主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中 华民国;法律上,颁布中

11、华民国临时约法等。(6 分)(4)因素: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1 分)原因:面对强敌入侵,中国人民结 成了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2 分)29(12 分)评分标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采用整体评分法。一等(1210 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 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 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 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 力,表述不清楚。参考答案思路:提示一:赞同第一种观点,全球化开始于二战后。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

12、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等国 际性的机构,促进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80 年代末苏联东欧社会主 义阵营的解体并转轨市场经济,以及生产力发展,跨国公司出现等,开始了真 正的全球化进程。第二种观点将资本主义发展等同于整个全球化过程,忽视了非西方文明的贡献。第三种观点,没有认识到原来各地区人类的交流有限,与近几十年加速度发展 对全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着本质不同。提示二:赞同第二种观点,全球化开始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人类的交流和联 系大大加强,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全球化进程开始。第一种观点更多地将经济全球化当作一种现实和国际政

13、治发展的产物,而忽视 了它有一个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经济本身的规律。如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出现 是国际社会对全球化问题的一种反应,不应作为全球化的开始。第三种观点看到了全球化发展的历史渐进性,没有认识到原来各地区人类的交 流有限,与近几十年加速度发展对全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着本质不同。提示三:赞同第三种观点,全球化在 1500 年前就已经开始。全球化发展具有历史渐进性,早在 1500 年前,各地区的人类就已经开始文明的 交往,如古希腊、罗马吸收了东方各地文明成果创作了自己的文明,中国与亚 洲、非洲等地交往等,各地文明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开启了全球发展进 程。第一种观点更多地将经济全球化当作一种现实和国际政治发展的产物,而忽视 了它有一个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经济本身的规律。第二种观点将资本主义发展等同于整个全球化过程,忽视了非西方文明的贡献。35(10 分)(1)一方面,移风易俗,如改汉姓、籍贯;另一方面,改行汉 制,如刺史、谥号。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快了北魏政权的封建 化,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6 分)(2)从表现形式看,民族融合是双向的,既有少数民族对汉族先进文化的仰慕 学习,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借鉴吸收,是一场思想文化的大变动; 从文明发展看,民族融合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冲突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 的必然结果。(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