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利2530-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442610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海利2530-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江海利2530-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江海利2530-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江海利2530-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海利2530-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海利2530-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温岭市横湖小学 江海丽【 【摘摘 要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科学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注重实验材料;合理改进实验;思维与实验融合;实验交流表达这些方面来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形成严谨细致、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关关键词键词】 】: :实验实验教学教学 有效性有效性 小学科学小学科学例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课程

2、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小学科学的学习要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是科学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造就学生“全面发展” ,光靠我们教学科学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教学在科学教学方面起一种特殊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在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科学知识,获得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事情。一、注重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有效性一、注重实验材料,提高实验有效性(一)(一)注重实验材料的选择注重实验材料的选

3、择材料应该能够也应能够吸引和适应特定年龄的孩子们,让他们通过适当的努力,能够最终获得发现,而不是被迷惑和打击。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材料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有能力从材料中发现其意义,避免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产生困难。有结构材料是对自然现象或运动变化“浓缩”的材料。必须组成启发揭示科学概念的结构,从而启发学生去探究。面对带有启发性的学习,学生会产生自主学习的冲动,产生要探究的问题,无需教师的启发。如为了发现电的性质,儿童们摆弄电池、电线、灯泡,常常解释说:“因为电线太粗,所以电就过不去。”其实是因为电线两端的塑料绝缘皮没有弄掉。这时正是他们最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教师如

4、果给他们提供细的、光裸的各种导线,让他们进一步探究,最终他们是有能力搞明白的。 总之,教师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材料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探究能力。(二)注重实验材料呈现的顺序(二)注重实验材料呈现的顺序兰本达教授对材料有一段论述: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结构。在一次科学交流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先猜测几种物体的沉浮情况,并写在记录单上,然后再把物体放进水里验证猜测,结果许多小组的同学都漏掉了重要的猜测,直接就将物体放入水中验证,没有按设计过程进行探究,这次探究失败的原因就是桌上水槽出现的时间不恰当。学生好奇心强,看到水槽拿着物体

5、就往里放,忘记了猜测环节。如果等学生猜测好后,再呈现水槽,就不会出现“忘记”猜测的现小学科学论文2象。在观摩特级教师在教学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有两个实验过程,一是研究热在固体中实怎样传递的,第二个实验是比较不同物体的传热本领。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第一实验,得出热传递的概念后,让学生从抽屉中拿出装有第二组实验用材料的信封,打开介绍所装的材料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明白注意事项,再让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并没有一上课就将所有的材料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是分层次适时地完成一种实验后,再提供下一次实验用的材料。用有结构的材料推动课堂的进程,学生活动有序,思维活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材料的控

6、制用一句话概括“精心选择且巧妙搭配、合理隐藏而有序出示。 ”二、合理改进实验,提高实验有效性二、合理改进实验,提高实验有效性因为由于种种原因,科学教材中的部分实验效果不尽人意。而这些课本中的实验也的确是可以进行改进的。因此,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技能,我们应该有勇气对实验进行合理的改进和设计。(一)改繁为简(一)改繁为简教材中的一些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但这些实验只要稍作分析,略加改进,就能达到化繁为简且实验现象明显的效果。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4 课 空气的热胀冷缩中,观察空气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按课文的实验设计,需要一大堆的瓶瓶罐罐

7、,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三种水,同时还要保证气球与锥形烧瓶接口的密封性,实验效果还不具有震撼性,对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深。总而言之,复杂有余,效果不足。实际上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用平底烧瓶+橡胶塞+90 度直角玻璃导管。实验时用手掌捂、放烧瓶使烧瓶内的空气热胀冷缩来移动玻璃导管中的一段红水。改进后实验效果更明显。(二)改拙为趣(二)改拙为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科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往往有一些现象不明显或缺少趣味性,若我们稍微动一动脑筋,就可以想出与书上的实验相近,但又有异于它的非常有趣的一种新式实验,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求知的欲望,引起他们好奇、生疑、新鲜

8、、亲近的情绪,引发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妙。例如在教学磁铁有磁性时,我用卡纸做了一只蝴蝶,再在蝴蝶的正面粘上一块磁铁,用纸盖住,然后将蝴蝶放在竖着的小黑板上,背面向着同学,小黑板的后面用另一块磁铁吸住蝴蝶,做成会飞的纸蝴蝶。纸蝴蝶一上一下地在小黑板上飞来飞去,学生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三)改内为外(三)改内为外课内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

9、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 ,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3质。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科学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学习了植物的花以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实验表格,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开花植物的花萼、花瓣、花蕊各自的数量,观察研究这些开花植物, 学生并没感到这是一种作业的负担,都欣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比如在六年级教学内容中涉及到“水污染” 的问题,我们

10、就组织了学生对温岭水污染情况作了比较详尽的实地调查,学生感触颇深,都充分认识到保护水资源是一件刻不容缓的。 三、思维与实验融合、提高实验有效性三、思维与实验融合、提高实验有效性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中最主要的是科学思维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人到学校里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努力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用到思考上去。 ”先想后做应当成为一种实验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可以逐渐消除小学生实验时经常出现盲目的状态,经过思考的学习格外深刻,经历过思维洗礼后获得学习成果的喜悦,才能真正打动孩子们的心灵。我觉得小学科学的重点不

11、在于学习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爱动脑的习惯,为初中科学学习打好基础。下面我举一个科学教学的例子,在学完运动和力一课后,我提出两个问题。1、如何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2、如何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其实要回答出第两个问题需要冷静的思考,而且需要学生纠正日常生活中的错误观点,这样我就设计一个实验,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第一次在平面上铺毛巾,小车在毛巾上滑行很短距离停下来;第二次在水平面上铺光滑的布,小车在布上滑行距离较远;第三次是铺光滑的玻璃,小车滑行距离更远,此时叫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能找到一种十分光滑、没有一点阻力的材料,小车会怎样?学生讨论起来,结论小车永

12、远以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原来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需要用力,没有力它将永远以这个速度运动下去。在这个例子中,更加说明学生动脑习惯的培养在学习科学中的重要性,可经过四年多的小学教学,我发现现在大部分学生不爱思考,上课时总爱用嘴巴说,让他开动脑筋安静思考几分钟却很难,有时我一提出问题,马上抢着回答,不仅自己没有好好思考,且打断了别人的思考。我平时注重训练学生向数据要信息的习惯,由数据推出结果的过程。训练分析过程,要说出整个数据分析思考的过程,长此训练下去,思维能力也就提升了。四、实验交流表达,提高实验有效性四、实验交流表达,提高实验有效性科学探究活动我们很重视学生实验活动的情况,但是活动一放开后,

13、往往留给交流的时间就少了,所以也造成了学生对交流的情况不重视。根据自己的教学,我整理出能提升交流表达有效性的“三句话”表达模式。即“用 ,发现 , 说明 。 ”这三句话进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刚开始学习都还不习惯这种方式,总是不能进行很好的表述。教师就要带着他们一起说,边说边再动手示范一次实验,再请同学复述,几次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非常大,效果很明显。比如在教学空气这个单元时,有的实验学生在交流中这样发言“我用两个杯子,一个竖直放入水槽里,一个倾斜放在水里,使水进入杯子罩,发现水从一个杯子跑进另一个杯子,说明空气占用了空间” , “我用一个针筒,针头用橡皮堵住,使劲推活塞,发现空气的体积减少了,说

14、明空气可以被压缩,手松开了,发现活塞反弹,说明压4缩空气有弹性” , “我用两个皮球,一个充足气,一个瘪一点,往地上一弹,发现一个弹的高,一个弹的低,说明压缩空气越多,弹性越大” , “我用一瓶花露水,打开盖子放在桌上,发现离很远的地方也能闻到,说明空气会流动” 。比如在做完固体热胀冷缩实验时,学生在交流时就这样发言,我用铜球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铜球不能通过金属环了,说明铜球受热体积膨胀了。我用铜球放入水里,发现铜球又能通过金属环了,说明铜球遇冷体积缩小了,这样的表达思路更清晰了。经常在教学中这样培养学生表达的方式,课堂上明显发生了变化,一是学生做实验的时候也直接关注了实验的材料,关注到了实验

15、现象的产生与发展,并积极对看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作分析,促进了实验的有效性。二是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一改实验归实验,交流归交流,实验时瞎动手,没目的,观察时很茫然,使活动的有效性大大提高。总之,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取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许纪霖教授说过:“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科学教师,我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1常汝吉 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2袁远开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年3喻伯军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64钱金明 新课标新实验小学科学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75、胡志林、屈春丽主编.走进科学课-小学科学课及教学建议 ,200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