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笔记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440198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学笔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师教育 统考辅导班权威(有的和书上有些出入,但不是错误,实质是一样的)(有的和书上有些出入,但不是错误,实质是一样的) 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科学管理”的提出: 社会化大生产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泰罗进行的“铁块搬运实验” 、 “铁锹实验” 、 “金属切削实验” ,为科学管理理论积累了 大量的一手资料 1912 年,美国国会举行了泰罗制和其他工场管理制的听证会,泰罗的演讲引起了极大 的关注 泰罗的著作:计件工资制 (1895 年) 、 工场管理 (1903 年) 、 科学管理原理 (1

2、911 年)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科学管理的中心内容是提高效率; 2、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出“第一流的工人” ,并强化对工人的培训; 3、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 标准化,即要遵循标准化原理; 4、实施刺激性的计件工资报酬制度; 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精神革命” ;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施“职能工长制” ; 8、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理。 “科学管理”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背景: 社会各界对传统学校管理中存在的巨大浪费提出了

3、严厉的批评,在此压力之下,学校 管理者意识到必须接受工商业界的市场原则、价值标准和相应的管理行为 代表人物: 弗兰克.斯波丁尔(F.E.Spaulding):提出教学成本概念,并根据办学效益分配教育经 费,以鼓励办学效益高的学校。 富兰克林.鲍必特(F.Bobbitt):要提高学校行政工作的效率,首先要确定学校“产品” 的理想标准;其次是规定学校的“生产方式”和程序;第三是生产者必须具备的资格 和工作准则。 相关活动: 1910 年前后开始的美国学务调查 桑代克等人对留级和休学现象的研究 力图把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学校管理中,促进管理的标准化、定量化、程序 化和效率化。 二、科层管理理论

4、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代表论著: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 主要贡献: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主要内容:大师教育 统考辅导班权威组织活动要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所谓“理想的”组织 形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明确分工,每个职位的权力和义务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和培训来实行 4、管理人员有固定的薪金和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是一种职业管理人员 5、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规定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韦伯认为:这

5、种高度结构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 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这种组织形式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 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能适用于所有的各种管理工作及当时日益增多 的各种大型组织。 科层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美马克斯.阿博特(M.G.Abbott): 最早提出学校组织有许多特征符合韦伯原则,认为学校组织具有分工的专业化特点; 学校内部有着明确的和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的理性化程度高;教职员是 按照自己的职务、责任、工作量领取工资,等等。 反对意见: 首先,企业和政府机关是一元化权力,学校是二元化权力结构 其次,企业和政府

6、机关是按铁的规律办事,而学校组织内人与人的关系相对要松散一 些 第三,学校中的学术和学生团体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学校的行政组织具有高度的结构 化和集体性,学校管理对待两类人员应该有所区别 三、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 “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 代表论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主要理论内容: 1、企业的六种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项职能 (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 (3)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4)安全活动:设备的维护和职工的安全 (5)会计活动:货物盘存、成本统计、核算 (6)管理活动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管理的 1

7、4 条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保持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大师教育 统考辅导班权威法约尔关于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理论的开创性研究,特别是关于管理过程和管理原则 的描述,对后来的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人际关系理论 一、人际关系理论产生的背景 代表人物:乔治.埃尔顿.梅约(George Elton Mayo) 1、古典管理理论过于强调科学性、精密性、纪律性,忽视了人的因素,引起了工人的 不满,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工人阶级反对

8、资产阶级剥削的斗争日益高涨; 2、资产阶级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再依靠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有效控制 工人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 3、一些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也认识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 理理论,一些学者开始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企业中人的问题 二、梅约实验 1924-1932 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由哈佛大学教授主持,在 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测定各种有关因素对生产效率影响程度的实验,实验分四 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厂照明试验(1924-1927) 目的:考察照明对生产率的影响 结论:工场照明只是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一项微不足

9、道且难以准确测量的因素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8-1928.4) 目的:测试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化对生产率的影响 结论:监督和指导方式的改善能促进工人改变工作态度,提高产量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问与调查(1928-1931) 目的:进一步研究工人的工作态度及可能影响工人工作态度的因素 结论:“任何以为员工的工作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第三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 目的:非正式组织研究试验或团体行为试验 结论: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效应”:对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 (至少在初期)可以导致佳绩。 三、理论要点 梅约: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1933 年)

10、 1、工人是“社会人” ,而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收入的“经济人” 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是企业成员 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极其与周围人的关系。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 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士气”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一、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行为科学研究的分期: 前期: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 ,以梅约的霍桑实验开始 后期:1949 年美国芝加哥讨论会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 1953 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

11、科学行为科学的定义:大师教育 统考辅导班权威广义:凡是采取科学方法研究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都是 行为科学 狭义:是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进而进一步控 制人的行为的学科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中的“人性”理论(人性假设理论) 2、关于人的管理和动机的理论(激励理论) 3、关于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理论(群体理论) 4、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领导行为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 标志着由物的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向着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的时代的转移,并被广泛应用 于各个管理领域,促进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二、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12、景观 人性假说 1、 ”经济人” (rational-economic man)假设 美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麦格雷戈(D.M.McGregor)提出 X 理论来描述这种人性假 说: (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才能迫 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激励他们工作 (5)大多数的人往往缺乏理智,容易受其他人煽动;那些理智的,能克制自己情感冲 动的人则应当担任管理的责任 2、 “社会人”(so

13、cial man)假设 美梅约: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 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上的社 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更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要 (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社会人”假设的意义在于它使大家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情谊、地位十分重要,社会性需求的满足往往比经济上的报酬更能激励人 3、 “自我实现人” (self-actualizing man)假设 美管理学家、心理学家马斯洛(

14、A.Maslow)认为人除了有社会需求以外,还有一种 想充分运用自己各种能力,发挥自身潜力的欲望 麦格雷戈提出 Y 理论概括这一假设: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 我控制大师教育 统考辅导班权威(3)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某种职责,而且还会主动寻求职责 (4)大多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出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 力 (5)人追求个人目标和欲望的满足和实现组织目标并不矛盾,只要领导有方,个人会 处理好组织和个人的关系 4、 “复杂人” (comple

15、x man)假说 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提出的假设。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的需 要都各不相同,需要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一 个统一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 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 人性假说中还有工具人,决策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象理论是工具人 中的吧?不属于经济人,还是看看书吧。 群体理论 群体的概念: 指一定数量的人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共同 体。群体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和群体活动。 群体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