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43505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测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沁园春沁园春雪雪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同步测试题及答案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妖娆( )分外( )风骚( )折腰( ) 天骄( )红装素裹( )惟馀莽莽( ) 答案:yo ro fn so zh jio gu m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风骚 骚动 骄奢 骄美 B.分析 折腰 欣赏 拆散 C.大雕 雕刻 凋零 倜傥 D.腊月 蜡象 蜡烛 瓦喇 提示:A 项中“骄美”中“骄”应改为“姣” 。 答案:A 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节奏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引无数英雄/竞

2、折腰 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提示:“引”是动词,与后面构成动宾关系。 “无数英雄”与“竞折腰”又构成主谓关系。 根据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结合意义关系划分。 答案:A 4.填空。 (1) “沁园春”是_, “雪”是_。 (2)本文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过渡的句子是_,把静景写成 动景的句子是_。 (3) “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_,这里指_。 提示:此题帮助了解作家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词的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1)词牌名 题目 (2)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3) 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文学才华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

3、课中) 1.解释下列词语。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一代天骄: 风流人物: 答案: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本文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补充原文中的句子。 (1)望长城内外,_;大河上下,_。 (2)须晴日,_,_。 (3)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_,还看今朝。用心 爱心 专心2答案:(1)惟馀莽莽 顿失滔滔 (2)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3)江山如此多娇 (4)数风流人物 3.这首词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贯穿全词。 B.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抒情,议论贯穿全词。 C.上阕侧重抒

4、情,下阕侧重议论、写景。 D.上阕侧重写景,下阕侧重议论抒情。 提示:此题考查我们对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理解。要结合上下阕具体内容进行判 断。 答案:A 4.请写出古诗词中你最喜欢的咏雪的名句。 (一句即可。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下面是一首五言绝句,它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 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 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毛泽东是 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胸怀广阔,以天下为己任,可以说两人所处的

5、时代、境遇,是完全不 同的。 参考答案:柳诗中作者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 “独 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 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快乐时光 赛 跑 “你每次参加班里的赛跑,成绩都是 10 名以下,看来今天也不会例外。 ” “不,今天我可能是冠军,最低也是亚军。 ” “真的吗?” “当然,今天这个项目只有我和明 明报名参加比赛。 ” 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5 题。 沁园春 雪 毛泽东北

6、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 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是( ) A.夸张、排比、比喻用心 爱心 专心3B.夸张、比喻、拟人 C.比喻、对偶、拟人 D.比喻、夸张、借代 提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既是比喻,又是对偶, “欲与天公试比高”是拟人。 答案:C 2.对这首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中

7、的“惟” “顿”都是副词, “惟”字 强调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写出了大雪覆盖面积之广;“顿”字写出了黄河封冻速 度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 “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 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 C.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了自己 的抱负。 D.沁园春雪的下半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 抱负。 提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的“舞” “驰”两个动词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 原写活了,赋予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气勃勃。 沁园春 雪的下半阕,没有写

8、祖国山 河的壮丽,只是写了英雄人物,纵论历代帝王,抒发自己的抱负。 答案:D 3.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提示:词的上阕写景,一般来说写景不会是主旨,那么“江山如此多娇”就不能选了;“引 无数英雄竞折腰”是一个过渡,是由景及人的联结,也不是主旨;“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 ,一个“只识”也不是作者推崇了对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好体现 了共产党人的宏伟气魄,正是全词的主旨。 答案:D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这是一个比较开放

9、的题目,答案可以有多种。可以说运用了比喻,使得比较抽象的雪 原生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可以说运用了动态描写(化静态为动态) ,北国的雪景壮丽 雄奇,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神州大地生机蓬勃,中华民族前途光明。还可以说运用了对偶, 使得音韵和谐。答案不求一致,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采用比喻的手法。将雪后的山比作“银蛇” ,将雪后的高原比作“蜡象” ,生动形 象。另外“舞” “驰”以动写静,增添了生机。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在词结构上的作用各是什么? 提示:这句话处在上阕的最后,一般来说就要考虑是不是过渡。 参考答案: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阕

10、的写景;“引无数英 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价。 (二)阅读九叶派诗人郑敏的金黄的稻束 ,完成 67 题。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用心 爱心 专心4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

11、, 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 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 “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 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提示:D 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显然 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 它本是诗人的“旁白” ,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 答案:D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

12、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 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 “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 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金黄的稻束” “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 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 “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 提示:D 项不恰当,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是“你们”即“稻束” 。虽然那伟

13、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母亲劳动的结 晶“金黄的稻束” 。 答案:D (三)阅读流沙河草木篇节选内容,完成第 8 题。 白杨 她,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伶伶的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 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藤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了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 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用心 爱心 专心58.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诗人通过白杨那种宁死不肯向谁弯腰的精神,赞美了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中也不卑躬屈膝的 高贵品格。 B.第二节写藤为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惜采取损

14、人利己的手段,乃至把他人置于死地。 C.两首诗借写草木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也鞭挞立身处世中的假恶丑,表达了作者的“善恶 之心、坦诚态度和刚直人格” 。 D.草木篇在艺术构思上以小见大,在表现手法上巧妙衬托,在感情抒发上爱憎分明,在 语言运用上刚柔并济。 提示:D 项的错误是发生在对表现手法的判定或确认上。这里显然是运用了托物喻人的表现 手法,而不是所谓的巧妙衬托。 答案:D 深层探究 9.请你举出几个(至少 3 个)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并说说他们为什么可以成为“风流人 物” 。 提示:新时代的风流人物,可以指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如任长霞、杨利 伟、袁隆平等,他们的事迹家喻户

15、晓,简略叙述即可。 答案示例: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无论是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 非议中,他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 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黄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 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 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 人格本质。 濮存昕 演员,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他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紧 握艾滋病患者的双手,传递着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传播着防治艾滋病知识,激发着人类战 胜这个世界杀手的勇气。他把人们对他的喜爱和信任再度回报给社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 中,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中考链接 10.(2010 浙江温州中考) 中国的成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请写出带十二生肖中动物名称的 三个成语。 提示:首先明白十二生肖都有哪些,即使你不全知道,知道四五个应该没有问题,成语里只 要含有十二生肖名称即可。 答案示例: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马到成功、一马平川、鼠目寸光、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