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426582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总复习六国论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国论知识点答案二、通假字通假字“厌”通“餍”,满足)(“当”通“倘” ,如果) (“无”通“毋”,不要)三、古今异义词1、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2、 古:以致 ,以至于,终究 今:表示另提一事3、 古:智慧、智谋、力量 今: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古:两次 今:又一次 5、古:旧事,前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关人物的事情 6、古:不去 行刺 今:能力差 7、古:咽下咽喉 今: 吞咽 8、 古:其,代词,那。实,副词,实际上。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而含转折)9、 古:这样以后 今:连词10、古:可,可以,以,凭借 今:表示认可 四

2、、重点实词灭亡 1、都是 2、它的实际情 3、适宜,得当 4、结交,亲附 5、招致 6、运数 7、两次 使退却 8、礼遇 9、以前假使 10 既然(这样)那么通“餍” ,满足 11、决定 13、 通“倘” ,如果 估量 14、治理 15、跟从 旧时,迁离 五、词类活用1、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2、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保全。 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坚持到底。 3、 小、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 大的方面。 4、日、月,名词用作状语,每天、每月。 5、义,名词活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以礼相 待。 6、 援,动词活用为名词,援助的力量。 攻,动词活用为名词,

3、攻战的手段、方法。 六、一词多义1、(不是) (不能) 2、(获得) (适宜) (能够) 3、 (优势) (势力) 4、(因为,介词 ) (凭借,介词 )(才, 副词) (来,目的连词)(用,介词) (凭借,介词) (因为词 ) (用,介词) (用,介词)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 省略句 3、状语后置 4、定语后置、 5、被动 句 6、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是故:译为“因此” ;以为:译为“把作为、当作” ; 向使:译为“假使、如果” ;为所:表被动 八、重点句子翻译1、六国被攻破灭亡,并不是(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贿赂 秦国。 2、比较秦国(因诸侯贿赂)所得到

4、的土地,跟(它用)战争胜利而夺得的土地, 那实际数量相差百倍。 3、想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4、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5、等到燕太子丹把派荆卿(刺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了祸患 啊。 6、 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两次失败,三次获胜。 7、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被诛杀。 8、况且燕国和赵国处在秦国(把其他诸侯国)差不多消灭完了的时候,可以说 是智力穷竭,国力危弱,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 9、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和秦国相比较,或许不能轻易判断。 10、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

5、的威势所胁迫啊! 11、假如凭着偌大的天下,自取下策跟随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又在六国之下了!六国论同步练习六国论同步练习题答案1、答案 B. ;A 项中“暴”读“p”;C 项中“为”读“wi”;D 项中“洎”读“j”。2答案 B 提示:B 项中“厌”应为“满足”。3提示:“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答案:C4提示:B 项为名词作状语,A、C、D 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答案:B5提示:被打破,被攻克;攻克;解除,破解;被攻占,被攻克;攻克,攻破。答案:B6提示:A 项中“于”为“和”的

6、意思,B 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 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 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答案:D7提示: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答案:A8提示:A 项,表顺承/转折;C 项,因为/用;D 项,表列举/那么。答案:B9提示: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答案:D10参考答案:(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2) (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11参考答案:第一问:

7、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第二问:“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12参考答案: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13 答案:C 解

8、析:“赂”应读“”,“暴”应读“”, “削”应读“”。14、答案:B 解析:B 项,厌:满足。15、答案:B解析:A 项古义是指“祖辈”;C 项古义是指“智力和力量”;D 项古义是“旧例”。16 答案:D 解析:A、B、C 三项都是被动句。能力提升17 答案:D 解析:损失的,灭亡,指代秦国,指代六国。18、答案:A解析:介词, “用”;连词,表结果;介词, “把”;介词,“因为”。19。 (1)答案:D(2)答案:C20、答案:B21“此言得之”的“之”字指代的是_。答案:上面说的道理22、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一语出自_和_。答案:史记?魏世家 战国策?魏策拓展应用1、

9、答案:C解析:责怪;排斥,抵挡;认为秦有罪;挟制2、答案:D解析:古:崤山以西。古:挺身而出。古:休养生息。3、A 喻证法 B 例证法 C 对比法 D 引证法答案:B4、答案:A5、答案: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赵、燕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答案:所以终于因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6、答案:(1)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2)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3)暴霜露 斩荆棘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 (1)答案:那个长得丑的很显贵,长得美的很卑贱。(2)答案:丑的自己知道丑,我也就不觉得她丑了。(3)答案:品行高尚却能去掉自认为高尚的念头, (这样的人)到哪里去会不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