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426415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30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苏门四学士”的贬谪词研究姓名:宋先红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徐安琪20050517I摘 要 本文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立足北宋年间的党争背景分析了苏门四学士形成的原因被贬的经历和共同的心理历程这些背景原因和经历正是造成他们词作变化的根本因素苏门四学士在贬谪期间他们秉承苏轼的以诗为词在词的题材内容和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从聊佐清欢到抒己之恨即词在他们那里不仅仅是遣兴娱宾的工具更有抒情言志的功用这样就使词的功能得到扩大其次从玉肌花貌到山色水光即因为环境的改变和写词目的的不同他们的词突破了闺情恋意的樊篱不仅可以写景色风物而且可以写心声亲情从而大大地丰富了

2、词的内容和题材词体的这些变化虽不自四学士始却在他们的贬谪创作中第一次得到群体性并且是自觉地体现 作为有相同政治倾向的文人遭受同样的贬斥他们肯定有共同的心理诉求但由于苏门四学士性情学养各不相同这又造成他们应对苦难的表现不同发之于词就造成词风不同本文在分析苏门四学士心理历程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具体讨论了四学士贬谪词中的情感蕴涵他们的对痛苦的确认在词的表现上不尽相同或沉痛和深婉或沉雄和倔强或沉郁和坦易或沉静和自持这样由性情不同而导致感受不一由感受不一而词风的不同他们心灵的歌声在北宋词坛上大放光彩为词在北宋中期的繁荣作出了他们的贡献 关键词苏门四学士 贬谪词 创作背景 词体功能与题材 情感蕴涵 IIAb

3、stract Based on the struggles between different factions, the paper analysed the formation of the Four Scholars and their exile experiences. Their writings changed greatly during the period. They focused on the scenery in the country instead of the bodies of beautiful young women. On the other hand,

4、 they didnt write only to entertain their guests, but more to express their true feelings. As the members belonging to the same faction, they absolutely had the same reaction to their misfortune, but they also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the great setbacks because they had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r

5、eceived different educations, which were vividly displayed in their works. Therefore, in the third chapter, we at first discussed their same reaction-recalling the good old days, then their different styles-deep sorrow and gentle, vigorous and firm, heavy heart and at ease, quite composed and determ

6、ined.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made different feelings and different feelings resulted in different Cis styles. In all, the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Cis prosperity in the middle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Key words: the four disciples of Su-Shi Ci of relegation background of writing subject matter

7、 and functions different emotions 1引 言 宋代开国皇帝为了避免重蹈“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的覆辙在政权组织中大大减轻了武官的权力 提升了文官在朝中的地位 实行抑武崇文的治国方略 从此一批又一批的寒门士族文人通过科举考试 步入政坛 同时成为政坛和文坛的主体然动荡不安变幻无常是古代政权更替表现的永恒的特征“一朝天子一朝臣”与政权绑定在一起的文人的宦途命运也因之波澜起伏宋代中后期党争迭起“天子无一定之衡大臣无久安之际或信或疑或引或仆旋加诸膝旋坠深渊以成流波无定之宇”1新旧党派在政坛上此起彼伏文人仕途升迁捉摸不定,几乎每一位文人都被贬谪的车轮毫不留情地碾过 贬谪本来

8、是通过贬职流放等手段对负罪官吏的一种惩罚然在宋代它的具体表现是在党争之中文人因政见不同而分门别派贬谪是战胜派对失利派的一种打击甚至报复有无罪咎实在是得势者说了算失势者并不一定对国家或社会造成危害所以被贬者萦绕于心中不是无可表白的屈辱感和愤懑感更多的是一种因社会地位骤降被主流社会抛弃的恐惧感和失落感继而又由于对人生的反思而达到淡泊超越和道德上的自持之境这是宋代贬谪文学不同于前人的第一个方面 既然贬谪后的内在心态不同那么宋代文人在远处穷荒之地时不是愤懑和紧张而是自觉地退避社会沉潜在对自己生命的体验之中痛苦也好恐惧也好平淡也好足以让他们在荒凉和寂寞之中直接面对并细细地咀嚼在创作中基本杜绝了“聊佐清欢

9、”式的应和之作这种能抒发迁谪之恨浇心中块垒的情感要求更适合在词 这种文学体式中得到表达因为“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 词之言长”2词比诗更适合表达那种“盘泊之意缥缈之情”3文人用它来表达纯个人的生命体验使词人的情绪触觉深入人心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心灵的震颤这是宋代贬谪文学因为词体的出现不同于前人的第二个方面 宋代贬谪词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苏门”的领袖? ?苏轼的谪黄词苏轼因“诗2祸”而谪居黄州这段时间是他政治上失意创作上丰收的时期在词的创作上他通过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念奴娇 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词改变了倅杭时因人造情因景造情的行

10、役歌妓词而通过感怀咏物词“情动乎中而发乎外”实现苏轼“自是一家”的创作愿望真切地抒发了自己由惊惧而旷达的贬谪情怀一开贬谪词的先河但贬谪词的创作高潮却是由秦观千秋岁掀起的绍圣二年1095 年春四十七岁的秦观贬处州监酒税暮春游府治南园作千秋岁之后和者蜂起这首词在当时有孔平仲苏轼黄庭坚李之仪惠洪等五人的唱和在南宋又由王之道丘崈的四首和词这不仅体现了秦观原唱的艺术魅力说明千秋岁中表达的荣辱胜衰之感是普遍存在于宋代文人特别是当时一同遭受流贬的旧党文人心中的也具体反映了“元祐党人”遭贬后彼此心灵的交融和撞击以及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同党呼声更告诉我们词在当时被文人们自觉地用来表情达意作为表现个性化生活的途径“

11、苏门四学士”原本是词坛翘楚而他们真性情的流露和词创作的成熟还是体现在他们贬谪词中正是他们贬谪词的创作才使他们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从“共我”走向“自我”词的功用由“代言”走向“言志”从而使“苏门”作为一个词人群体出现在词史上共同促进词的繁荣“苏门四学士”贬谪词的创作是有以下共同背景的一他们是一群才华横溢的文人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如何用文笔来准确地描写他们心绪的技巧二他们是来自同一政治阵营的文人共同地遭遇这次发生在他们生命的晚年的贬谪是他们一生中最大也是最后的打击他们能真实面对自己在艺术和人生阅历上同时到达成熟期三词体经由冯延巳李煜柳永而苏轼慢慢“指出向上一路”脱离“香奁”转而“抒情”“言志”就这样

12、生命的最后苦难的最大技巧的最熟和形式的最恰当凝聚成绍圣贬谪词的独特魅力 参看王兆鹏唐宋词史论第三章 31 贬谪词创作背景 北宋中后期政治的主要表现形态为新旧党争所谓北宋党争是指由王安石变法而引发的新旧两党之争 它始于神宗熙宁二年 1069终于钦宗靖康元年 1126历时五十余年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新旧党争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演变轨迹即由政见之争转向意气倾轧熙宁元丰年间新旧党争纯以政见不同而起元祐年间司马光执政后尽废新法尽黜新党其间不乏意气用事终致绍圣党争中新党对旧党疯狂的报复然无论新旧党人大多是经由科举入仕的文人所以北宋党争与文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产生于这种背景之下的“苏门四学士”不可能是纯粹的文学结盟

13、它必然会打上党派的烙印这是“苏门”集体遭贬的直接原因 1.1 元祐更化?“苏门四学士”人生的颠峰 我们通常所说的“苏门四学士”早自熙宁10681077中期开始就陆续与苏轼成交 最早成为苏轼门下士的是晁补之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载补之十七岁从父晁端友官杭州感于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搁笔矣”熙宁三年1070补之十七岁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苏轼自京赴杭州通判任又据补之及第谢苏公书年甫冠先人方强仕家固自如在门下二年4可知晁补之始入苏轼门下在熙宁六年1073 张耒本受教于苏辙其与黄鲁直书云仆十八九时居陈学5张耒十八九岁为熙宁四五年当时苏辙为陈州学官又张耒寄子由先生诗

14、“终期策杖从公游秉乞灵丸救衰疾”知其“居陈学”即指受教于苏辙并由此为苏轼所知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台张耒应邀作超然台赋苏轼称其人“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文似苏辙“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6对于苏轼张耒亦终身执弟子之礼 建中靖国元年 1101张耒痛闻苏轼卒于常州的讣告 在贬所颍州“出4己钱俸于荐福禅院为苏轼饭僧缟素而哭”7 至于秦观之归于苏轼的门下据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初未识秦少游少游知其复过扬州作坡笔于题壁语一山寺中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觉出少游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寺壁者岂此郎耶”此事秦瀛淮海先生年谱系于熙宁七年1074并指出苏轼读孙觉所出秦观诗词“遂结神交”秦观首次会晤苏轼并行弟子礼

15、在元丰元年1078此年四月秦观赴京应试途中见苏轼于徐州离别时作别子瞻学士云“人生异趣各有求系风捕影只怀忧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熙宁十年1078四月苏轼自密州徙徐州故称“苏徐州”苏轼作次韵秦观秀才见赠秦与孙莘老李公择常甚熟将入京应举诗中云“故人坐上见君文谓是古人吁莫测”并鼓励秦观“纵横所知无不可知君不怕新书新”“新书新”指王安石以三经新义取士的制度而“故人坐上见君文”则与冷斋夜话“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百篇”诸语相印证 在秦观谒苏轼始执弟子礼的同年黄庭坚义文为贽亦成为苏轼门下士元丰元年黄庭坚于北京大名府教授任上给“苏徐州”寄来古诗二首上苏子瞻和上苏子瞻书盛赞苏轼学问文章与人品表达了师事之

16、愿并认为苏轼“文章学问度越前辈”“晚学之士不愿亲炙光烈以增其不能则非人之情也”8不过对于黄庭坚苏轼早已神交在答黄鲁直书中苏轼指出“轼始熙宁五年见足下诗文于孙莘老之坐上耸然异之以为非今世之人也莘老言此人人知者少子可为称扬其人轼笑曰词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 何以我称扬为然观其文求其人 必轻外物而自重 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孙觉是黄庭坚的岳父李常是黄庭坚的舅父都是苏轼的知交与秦观一样苏轼也是通过他们了解黄庭坚的诗文与为人并以“莫得而友”为憾事在“四君子”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高 其诗最为苏轼所赏识 对于苏轼 黄庭坚自始至终以师相待 由上可以看出“苏门四学士”开始并不是一个以群体出现的文人集团而是因为仰慕苏轼的文章学识及人品而在不同的时期陆续投到苏轼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称呼的出现是在他们结交苏轼以后以元祐更化和苏轼还朝为重要契机的若无这5个契机就不可能化成“苏门四学士”之实元丰八年1085高太后临朝起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该年十一月苏轼主试翰林学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