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342547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七课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7 7.1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懂得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理解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2.能力目标能运用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坚持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评价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

2、族风俗习惯,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性义务,担负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难点:如何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三、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学好本框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在实践中自觉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性义务,也对学生更好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起到承上启下作用。2学情分析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关于民族问题学生通过历史和地理知识学习- 2 -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些了解还只是初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处理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一些民族问题学生还不能作出科学分

3、析。3、教法设计结合社会热点和文本与学生实际,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活动探究、讲授法。4学法指导收集整理材料、自主学习、合作学习5媒体应用多媒体、PPT四、教学过程前置学习卡1.阅读教材思考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2.自我提高(1)调查本校少数民族师生生活和信仰等方面的习俗。(2)上网收集我国表现民族团结的歌曲,查阅其他国家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事件。(一)引入新课播放宋祖英爱我中华MTV,营造学生进入探讨我国的民族问题的氛围。教师概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如歌曲中唱到的一样,56 个星座56 枝花,56 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情同手足,休戚与共

4、,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我们也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国家因民族问题而分裂和解体,而我国却长期保持民族关系健康发展呢?这与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的正确性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究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二)进行新课【1】设疑置问,自学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 3 -1.我国目前的民族状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3.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

5、、共同繁荣(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播放 MTV坐着火车去拉萨 ,PPT 展示西藏解放前和解放后的图片,说明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探究与共享:西藏实现历史性跨越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活动中教师从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方面进行引导。(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新型的民族关系学生自主学习完成。(1)我国的民族概况: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PPT 展示 56 个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PPT 展示,要求学生用历史知识印证: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6、。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好尊严。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2)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活动探究: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怎样形成的?目前我国各民族间的差别是否完全消除了?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点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 4 -在短期内消除。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PPT 展示,学生在阅读

7、教材基础上,小组讨论后完成下面的表格,组内分享后班级分享。原则含义原因事例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关系(结构图)民族平等 前提条件政治 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物质保证民族团结多媒体播放:新疆 75 事件学生列举当今世界因民族问题影响国家发展的实例。追问:为了巩固民族关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珍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3】小组展示,师生点拨我来建结构:要求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建立结构,班级分享。同学们对所建结构自由评价,教师点拨。【4】拓展提高活动探究:

8、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学生小组讨论,班级分享。- 5 -教师总结:从国家角度而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从公民角度而言,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具体上要求做到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关心周围的少数民族同学。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努力学习,建设祖国,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创造和平稳定的环境。(三)课

9、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理解,明确我们在巩固民族关系上我们能做什么,进一步深化对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的认识。(四)实例探究连线1.人民币票面印有汉、蒙、维、藏、壮五种文字。 A 民族平等2为配合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国家从 2000 年起对民族地区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B 民族团结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没有因为玉树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而放弃救援。42987 名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 C 共同繁荣411 名,占代表总数的 13.76,全国 55 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1、4-A 2-C 3-B)(三)课后作业- 6

10、 -调查你所在的学校或者社区有没有少数民族?你准备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四)教学体会本节学习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要充分利用学生历史、地理学科中已有知识的迁移,结合社会热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深刻领会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五)板书设计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政治基础(三)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1.珍惜、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7.27.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

11、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显著优越性。2能力目标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比较、鉴别能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前提条件物质保证- 7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二、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及其优越性。三、教学设想1、教材分析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如何保障我

12、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本框内容为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基础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同时,学生通过已知历史、地理知识能加深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突破。3、教法设计自学互帮导学法、追问教学法4、学法指导收集整理、学科迁移、自主探究5、媒体应用多媒体、PPT四、教学过程前置学习卡:1. 阅读教材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其优越性。2.自我提高(1)查阅地理知识,识别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位置,了解四川的民族州。- 8 -(2)搜集民族地区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面

13、的资料。(一)引入新课PPT 展示:中国地理挂图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你知道我们四川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学生在图上指出来。教师概述: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是单一民族的国家,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是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56 个民族组成我国,向世界展示了民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这得益于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制度。(二)进行新课【1】设疑置问,自学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族自治地方有哪些自治权?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具体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

14、制化进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示意图,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进行中标志性事件。教师概述:回顾历史,我们明确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步入法制化轨道,初步形成了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的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有法律保障的。(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互助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教师剖析。(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前提和基础:- 9 -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自治机关:自治权:(2)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

15、政治制度。(3)民族自治地方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5 个) 、自治州(设区市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30 个) 、自治县(旗) (县一级民族自治地方,120 个)三级。注意: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近 1100 个) ,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4)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追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5)自治机关的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自治权的地位、含义及内容。PPT 展示,连线题检测学生学习效果。(1)立法自治权 A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果不适

16、合民族自 治 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 或 停止执行。 (2)变通执行权 B 自治机关根据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有权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 安 的公安部队,有权根据法律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等。 (3)经济自治权 C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 特点,制定自治体例和单行条例,报上级批准后生效。 (4)文化管理权 D 自治机关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 事 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事业。 (5)其他自治权 E 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 设 事业,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范围、内容广泛,涉- 10 -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PPT 展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