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313593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古希腊-巴洛克)(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西方音乐史期末复习精髓( (古希腊古希腊- -巴洛克巴洛克) )一.古代希腊与罗马音乐1-古希腊音乐比较重要的乐谱残篇:俄瑞斯忒斯 、德尔斐赞美诗、塞基洛斯歌乐器:里拉,阿夫洛斯,基萨拉琴日神赞美诗:多用里拉琴或基萨拉琴伴奏,多利亚调式,风格典雅均衡,具有理性的光辉。酒神赞美诗:多用阿夫洛斯管伴奏,弗里几亚调式,音色尖利洪亮,具有狂放理性的力量。抒情诗:源于民歌,后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常用里拉伴奏。诗人有:特尔潘德、提尔泰俄斯(战歌) 、萨福(第十位缪斯)合唱诗歌的著名代表:品达罗斯(崇高颂歌的典范)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悲剧:起源于民间的

2、酒神颂,公元前 5 世纪,悲剧得到很大发展,被视为一种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的有效方式。喜剧:以轻松揶揄的手法描写和表现现实生活。古希腊戏剧的意义:对后来的西方音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 17世纪西方歌剧的诞生,以及 19 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理想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通过弦长比发现八、五、四度是协和音程。阿里斯多塞诺斯:著有和谐的要素 ,它是古代音乐理论的重要文献,接受了毕达哥拉斯的和谐概念,但不只注重抽象的数量关系,而是注重从实际听觉经验中去认识音乐,深入到音乐构成的具体要素,在音程、调式、旋律中讨论音乐的理论问题。他的音乐理论中最核心的

3、内容之一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基础之上。古希腊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古希腊记谱法:字母谱、符号谱音乐社会功能的学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多利亚调式质朴,具有男子气,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弗里几亚调式狂放,具有酒神精神,可以激发热情。副弗里几亚调式容易使人陷于享乐,丧失意志。柏拉图认为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品行不端,并认为音乐的重要功能是为社会教育服务,而不是享乐或娱乐。2-古罗马音乐古罗马音乐特点:实用性和娱乐性增强,集体性的军乐以及仪式、游行音乐非常普及。与古希腊音乐的重要区别是音乐的职业

4、化,古罗马在音乐的繁荣方面不亚于古希腊,但却失去了希腊艺术的高尚和纯真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特色乐器:大号、水压管风琴、大型基萨拉琴二中世纪音乐中世纪:15、16 世纪一些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认为他们正处在古典文化“复兴”的时期,因而将古罗马消亡到古代文化的复兴这中间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称为“中间的世纪” ,17 世纪德国历史学家凯列尔在通史中第一次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音乐史研究一般倾向把公元 5 世纪西罗马灭亡到 14、15 世纪之交看成西方音乐的中世纪时期。七艺:语言艺术的“三艺”:语法、修辞、逻辑。数学艺术的“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中世纪的音乐

5、观念:音乐不是供人欣赏聆听的对象,不是用来享受或娱乐,它被赋予教化人,使人弃恶向善的道德理性功能。加洛林文艺复兴:公元 751-987 年,加洛林王朝提倡学术,鼓励教育,带来文化复苏的迹象。格里高利圣咏:形成于约 8、9 世纪,无伴奏、无固定节拍的单声部素歌,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由于其宗教的性质,因此旋律音调一般比较平缓,内容取自圣经 ,用拉丁语演唱。基本功能是服从宗教礼拜活动,歌唱方式主要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歌唱。它以罗马礼仪为基础,融合了高卢地区的礼仪因素,最后逐渐影响到西欧其他地区的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过程

6、中起了重要作用,他派人收集整理罗马各地圣咏,选编成两本圣咏集,统一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仪式和圣咏,并建立了罗马教会歌唱学校。法兰克国王丕平和查理大帝都废除地方圣咏,全盘接受罗马圣咏,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格里高利圣咏。后来格里高利圣咏的扩展丰富了教会音乐,通过附加段、继叙咏、宗教剧,教会音乐开始从封闭状态伸向外部世界,越来越艺术化并具有审美价值,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基础。附加段:附加段兴起于 9-10 世纪,11 世纪达到兴盛,12 世纪逐渐衰落。即在原有的格里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形成圣咏德扩展,常用于日课中的交替圣歌和应答圣歌部分以及弥撒礼仪中的讲台经、奉献经、圣餐经和

7、除信经外的常规弥撒部分。附加段有引入式的,即在原圣咏前附加新的段落,也有中间插入式的,在圣咏中间插入新的内容,附加和插入的目的在于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附加的手段有附加新的歌词,附加新的旋律材料,也可以二者同时附加。附加段现象集中产生在北方地区,圣加尔修道院是创作附加段的重要中心,院内修士图奥蒂洛以创作附加段而闻名。继叙咏:产生于 9 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修士诺特克是继叙咏的重要创造者。继叙咏是圣咏中哈利路亚的扩展段落,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是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从手法上继叙咏可以认为是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也被称为“哈利路

8、亚附加段” 。继叙咏在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变化是歌词结构的规整化,各段歌词的长度逐渐变得相同。在中世纪后期,随着继叙咏数量不断增多,影响增大,脱离了特定的礼拜形式,与同时期其它一些半圣半俗的音乐或世俗音乐相互影响和渗透,慢慢显示出对礼拜音乐权威的危害,16 世纪特兰托宗教会议下令取缔圣咏中使用附加方式,除少数几首被保留外大部分继叙咏被禁止用于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平行奥尔加农:它是奥尔加农的最初阶段,它的上方主声部是圣咏旋律,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这种两个声部的一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的奥尔加农就是平行奥尔加农。除了这种严格的平行奥尔加农外,还有一种平

9、行奥尔加农的变体,这种奥尔加农也是一圣咏为基础,但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两个声部开始平行,最后结束又汇合于同音。约公元 9 世纪末一篇佚名的论著音乐手册对这种复调形式有过描述,并提到平行奥尔加农的两个声部各自可以分成八度重叠而成为四声部,这是二声部奥尔加农的复合形式,规多在它的著述辨及微茫专用一章讨论了复调。华丽奥尔加农:产生于 12 世纪左右,奥尔加农声部在 11 世纪声部交错或超越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原来的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复调风格,也就是华丽奥尔加农。在华丽奥尔加农中,复调得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

10、,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在法国利摩日的圣马夏尔修道院和西班牙圣地亚哥的孔波斯泰拉修道院的手稿中都能见到这种复调。有量奥尔加农:11、12 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这些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和短两种类型,有这两种基本类型可以变化出六种节奏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选用的某一节奏模式通常需要至少重复一次,构成更大的组合节奏型,而运用这些节奏模式的奥尔加农就是有量奥尔加农。第斯康特:它是奥尔加农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一种与华丽奥尔加农风格迥然相异、被称为第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12 世纪以后,随着华丽奥尔加农

11、的发展,低声部的素歌主声部被无限拖长,原有圣咏歌词的韵律感就不复存在,这导致了把节奏模式运用在华丽奥尔加农的两个声部中,低声部的定旋律带有节奏模式,高声部与定旋律声部形成一音对一音的风格,两个声部旋律主要是反向进行,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12-13 世纪时,两个声部以相似的有量节奏进行的复调形式称为第斯康特。克劳苏拉:最初克劳苏拉是宗教诗篇结束之前的多声部的结尾或收束,只有曲调,没有歌词,克劳苏拉作为独立的结构出现在 13 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的复调音乐中,它在风格上和写作上属于第斯康特样式,各个声部都被纳入节奏模式,有较清楚的节拍节奏特征。克劳苏拉的写作目的主要是为了在特定的情况下用

12、来替换礼拜仪式中的其他段落,因此它们被单独创作,并且被集中保存以便可选择地进行替换,也称之为“替换克劳苏拉” ,它是经文歌的直接起源。经文歌:在二声部的克劳苏拉上方声部加上歌词,这种上方声部有词的克劳苏拉就是经文歌。13 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与宗教有关,往往是解释圣咏旋律声部歌词的意义,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这就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由于加入方言歌词,经文歌的内容渐渐世俗化,与宗教礼仪非常不协调,这些经文歌从礼拜活动中分离出去,在世俗社会流传开来。早期经文歌大多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形势很不固定,在经文歌中,

13、无论音乐还是歌词中心都在上声部,低声部旋律声部只是起到基础作用,在非礼拜活动中歌唱时,拉丁文的歌词失去意义,低音常常改用乐器演奏。13 世纪下半叶又发展出了弗朗科经文歌和彼特罗经文歌。弥撒:产生于 6 世纪左右,又叫“圣餐仪式” ,罗马教会最重要的礼拜仪式,用于星期日及特定宗教节日,以纪念“最后的晚餐” 。弥撒分为专用弥撒和常规弥撒。常规弥撒: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波埃修斯:中世纪最权威的音乐理论家,著有音乐的体制一书,他把音乐分成宇宙音乐,人的音乐和乐器的音乐三类,认为最好的音乐是宇宙音乐,这是一种“天乐” ,它包含着数字和秩序,体现出最高的宇宙的和谐。人的音乐产生于人的灵魂

14、深处,它既包括人的身体和心灵的和谐,也包括歌唱的和谐。乐器的音乐是处在最低等级的, 。中世纪记谱法:简明记谱法(用希腊字母代表音高) ,字母记谱法(935 年,法国修道院) ,纽姆记谱法(产生于 8 世纪,在 9 世纪被广泛使用) ,四线谱(规多)规多:中世纪最重要的音乐理论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四线谱,为五线谱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其音乐理论著作辨及微茫中,肯定了用横线来标明音高的优越性,并扩展了这一原则,建议用三或四线组成的线谱来记谱。他还发明了“规多手”的帮助记忆方法,作为学唱的辅助手段。八个教会调式:四个正调式: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四个副调式:(前面都加上“副”

15、)宗教剧:包括奇迹剧、神秘剧和道德剧。奇迹剧表演基督教重要圣人的事迹,神秘剧涉及圣经故事中耶稣的诞生、复活、末日审判等传说,道德剧主要以说教和道德故事为基础。宗教剧的作用是能比较通俗地传播和普及宗教知识。后来,宗教剧开始世俗化,地方语逐渐取代拉丁语,表演过程加入过多对白,戏剧的表演者也常常有民间艺人担任,宗教剧的过渡扩张导致有损教会权威,1210 年,被教皇明令禁止神父在公开场合演戏。希德嘉:中世纪女性作曲家,1098 年生,创作了至少 72 首歌曲,她的美德的戏剧是现存最早的道德剧,描绘了魔鬼于 16 种美德之间为占有一个灵魂而进行的斗争,具有丰富的想象性和戏剧性。圣母院乐派:随着 1163

16、 年,新的圣母院大教堂奠基,巴黎成为12、13 世纪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此时,复调音乐的中心也从法国南部转向北部的巴黎,巴黎圣母院成为晚期中世纪最具创造性的中心,也产生了圣母院乐派。重要贡献:对复调节奏在记谱和写作方面进行了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广泛和更加丰富的运用。主要的两种风格特征:华丽装饰的奥尔加农和节奏规整的第斯康特。圣母院复调常常把华丽奥尔加农和第斯康特混合使用,即在华丽奥尔加农之后接上第斯康特,形成了两种音乐风格的对比。圣母院乐派中最重要人物是莱奥南和佩罗坦。莱奥南:诗人和作曲家,擅长写华丽奥尔加农,这种复调体裁在他手里被发展到顶峰,他著有奥尔加农大全 ,这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复调音乐文献之一。佩罗坦:擅长写第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创造了一批三个乃至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导致了和声关系的复杂化。他曾对莱奥南的奥尔加农大全进行润色和修订。孔杜克图斯:流行于 12、13 世纪,是拉丁歌曲的一种。它既可以是复调,也可以是单声形态,一般为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各个声部节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