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41299705 上传时间:2018-05-29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 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科学探究是一个 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 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植物单元解读: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是引领学生走 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 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 要的心理基础。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学生 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

2、样的小动物,并且被 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 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材料单元解读:本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 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在对材料展开的研究中,学生 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注意转换成几 个特征的同时注意。学习运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不同,学习 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高对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 法的开始。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 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

3、方法的开始。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 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 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 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 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1、整体学习状况: 三年级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 但却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 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 差。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学 情也

4、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 分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 析 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 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 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 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 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2 、

5、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 创设一个民主、 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 学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措 施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 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得到收获。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 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 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21.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进行 观察分类比较。2. 在“动物”

6、单元中,学生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金鱼 和蚂蚁,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 识。3. “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要想办法来教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 学4. “我们周围的材料”是结合动植物单元的延伸,意在让学生经 活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动学 困 生 转 化 措 施3教学进度计划表教学单 周次 元教学内容计划节实授出入数节数原因1第一单2元植物31、我看到了什么?12、校园的树木13、大树和小草14、水生植物15、植物的叶16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4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5第二单6元7动物1、 寻访小动物12、蜗牛(一

7、)13、蜗牛(二)14、蚯蚓15、蚂蚁16、金鱼18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19期中复习210期中考试24教学单 周次 元教学内容计划节实授出入数节数原因11 第三单元 12我们周 13 围的材料141、我们周围的材料12、哪种材料硬13、 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3、比较韧性14、它们吸水吗?1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6、 砖瓦和陶器、瓷器1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115 第四单元 16水和空17 气1、水1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3、谁流得更快一些14、比较谁的多少15、我们周围的空气16、空气占据空间吗1187、空气有重量吗119期末复习220期末考试256【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第一单元植物 第

8、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 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

9、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法】直观演示法【学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一、引言1.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 , 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 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 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 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 这株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 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 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三、回忆中的大树1. 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 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

10、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 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 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 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 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7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 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 开始了。6.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 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 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

11、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 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 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 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 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 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 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供大家欣赏, 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互相交流评价。【课堂小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 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继续观察不同的树,写一份

12、记录。【板书设计】我看到了什么 观察大树: 1、树瘤2、叶片果实3、小动物4、鸟巢、小鸟5、小草6、藤蔓、苔藓第二课校园的树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 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8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

13、准备】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 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法】比较法【学法】探究学习法【教学过程】一、观察树木的方法1. 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 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 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 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 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 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

14、下 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1. 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 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 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3. 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 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1. 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2. 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

15、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 哪一棵树吗?3. 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课堂小结】 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 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记录在观察笔记。9【板书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校园的树木 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第三课大树和小草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

16、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培养学生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松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法】比较法【学法】类比学习法【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1. 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 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2. 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1. 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 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 分布。2. 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 记录一株狗尾草。3. 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