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讲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9658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计学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计学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计学复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计学复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学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复习讲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学复习讲义统计学复习讲义第一章 统计总论 (一)统计的研究对象 了解: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的含义。 理解: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具体含义及社会经济统计所研究的数量方面的特点。 (二)统计的研究方法 理解:统计的研究方法 (三)统计的几个基本范畴 理解: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含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含义(注意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的不同并能正确的区分它们) ;变异和变量的含义及两种变量的区分;统计指标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注意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相互关系,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可作了解; 注意理解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条件地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

2、,总体也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掌握统计指标的特点及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标志和指标的概念及特点,正确区分统计指标与标志,并能在一个具体的统计研究中,指出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及结合实际举出一定范围内、相互间有一定联系的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 (五)国家统计的职能 了解国家统计三种职能的含义。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统计调查的一般概念 了解:统计调查的含义、基本要求和统计调查按下列标志的分类:总体范围、登记时间的连续性、资料的来源。 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 注意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及具体分类。 (二)

3、统计调查方案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项目、调查对象的含义、调查项目的含义、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 理解: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某个具体的统计研究搜集实际资料的需要出发,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 (三)统计调查方法 了解:我国统计调查方法及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组成;定期统计报表的概念及我国统计报表的组成及各种分类;抽样调查的概念、随机性原则的含义、基本组织形式;重点调查的概念及重点单位的含义。 理解:普查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普查的应用意义及它为什么不能和统计报表互相代替;抽样调查的特点、优越性及作用。 第三章 统计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一般概

4、念 了解:统计整理的含义、内容和步骤。 (二)统计分组 了解:统计分组的含义、统计分组的种类(按分组的任务和作用分、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 、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组限(下限和上限) 、组中值等的含义。 理解:统计分组的作用、选择分组标志的重要性及基本要求;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单项式分组及组距式分组的划分条件及表现形式。 综合应用: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正确地选择分组的标志及组限的两种表现形式,熟练掌握组距、组中值的计算并能根据研究任务和提供的资料进行正确的统计分组(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 。 (三)分配数列 了解:分配数列的概念、组成要素。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单

5、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的含义、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变量分布的含义及条件。 理解和掌握:分配数列的作用、累计频数及累计频率的计算及作用、次数分配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综合应用: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 第四章 综合指标 (一)总量指标 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分类(按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按反映时间状况不同、按所用计量单位不同) 。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可作一般理解。 理解:总量指标的作用。重点理解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并在正确确定总体单位的基础上分辨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二)相对指标 了解:相对指标的意义、表现形式、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各种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理解:相对指标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6、掌握: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的不同特点;强度相对指标和其它相对指标的主要区别。 综合应用: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 (三)平均指标 了解:平均指标的含义及特点;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和应用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平均指标的作用。算术平均数和强度相对数的区别;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大小因素、权数的意义及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作为算术平均数的变形使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关系;众数、中位数的应用

7、条件;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确定众数和中位数。 综合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并能通过计算平均指标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四)变异指标 了解:变异指标的一般概念和种类;变异系数的含义。 理解:变异指标的意义、作用;变异系数的应用意义。 综合应用:根据实际资料计算各种变异指标(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的方法。 第五章 抽样推断 (一)抽样推断的一般概念 了解:抽样推断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抽样推断主要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含义。 (二)抽样推断的基本概念 了解: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

8、:根据一个具体样本的观察资料熟练计算如下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的方差、样本成数、样本成数的方差。 (三)抽样误差 了解:抽样误差的含义、抽样平均误差的含义及定义公式、抽样极限误差的含义及表示、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t 的含义。 理解: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的不同。注意区分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 掌握: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与概率度的相互关系。 综合应用: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平均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和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数和抽样成数)的计算方法。 以下对应的数量关系需要熟记 t=1 f(t)=68.27 t=2 f(t)=95.

9、45 t=3 f(t)=99.73 (四)抽样估计的方法 了解:抽样估计的含义及种类、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抽样估计置信度的含义。 理解:点估计的基本特点、区间估计的基本特点(必须同时具备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概率保证程度三个要素) 、置信度与概率度的关系。 综合应用:根据具体资料进行点估计的方法和对总体参数(总体平均数和总体成数)进行区间估计(给定抽样误差范围,求概率保证程度;给定置信度要求,推算抽样极限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方法。 (五)抽样组织形式 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的含义。 理解:抽样组织形式的特点。 掌握:在简单随机抽样中必要抽样单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

10、假设检验 本章不作考试要求 第七章 相关分析 (一)相关分析的一般概念 了解:相关分析的含义、相关关系的含义、相关的种类(按相关程度分、按相关方向分、按相关形式分、按影响因素多少分) 。 理解: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二)相关图表 了解:相关表的种类及含义、相关图的含义。 (三)相关系数 了解:相关系数的意义、相关系数的基本公式。 理解:相关系数的性质、并能熟练掌握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利用相关系数性质判别具体相关系数表明的相关关系。 (四)回归分析 了解:回归分析的含义、回归方程 中待定参数 a 和 b 的含义、估计标准误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理解相关与回归的区别和联系。 综合应用:

11、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用最小平方法计算 a、b 参数并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或推算。 第八章 指数分析 (一)指数的一般概念 了解:简单现象总体和复杂现象总体的含义、指数的两种理解。 理解:指数的作用、指数的种类(按对象范围分、按指标性质分、按编制任务分)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 (二)综合指数 了解:综合指数的含义、指数化指标的含义和同度量因素的含义。 理解:综合指数的特点;同度量因素的确定方法。 综合应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方法。 (三)平均指数 了解:平均指数的含义、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 理解:平均指数形式(常用形式)

12、作为综合指数变形的条件(数量指标的算术平均指数以基期总值指标加权;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以用计算期总值指标加权) ;作为计算总指数的独立形式,平均指数的两个重要特点。 综合应用:平均指数的两种计算方法 (四)因素分析 了解:因素分析的含义、因素分析与指数体系的关系、因素分析的内容(相对数和绝对数分析) 。 理解: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的方法并熟练掌握对总量指标变动进行两因素分析(包括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的方法。 第九章 动态数列分析 (一)动态数列 了解:动态数列的含义及构成。 理解: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含义、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特点、动态数列分析指标的两大类、编制动态数列的基

13、本原则及具体要求。(二)现象发展水平指标 了解: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 理解和掌握:对总量指标动态数列(时期数列、连续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所采用的不同方法(公式) 、对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公式) 。(三)现象发展速度指标 了解: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的种类(发展速度定基和环比;增长量累积和逐期;增长速度定基和环比、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发展速度、增长量、增长速度的含义及计算公式;平均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含义及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

14、程式法的概念。 理解和掌握:下列速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理解: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三个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的不同特点。 综合应用:根据一个具体的动态数列计算发展速度(定基、环比) 、增长量(累积、逐期) 、增长速度(定基、环比) ;利用各种速度指标之间的关系,计算所需要的速度指标;根据具体的资料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或平均增长速度(水平法) 。 (四)现象变动趋势分析 了解:影响动态数列变动的四个因素及其含义;测定长期趋势的主要方法的种类;测定季节变动的主要方法(季节比率) 。 掌握:利用测定直线趋势的数学模型法(最小平方法)来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注意利用简化公式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第十章 统计综合分析与比较 本章不作考试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