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12792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金沙县金沙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前 言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中最具有生命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饮料之一。茶在英国人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茶文化的兴起,人们对茶叶数量、质量的需求和要求也在逐渐增加与提高。茶叶已成为

2、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需品。金沙县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世界茶源地在中国,中国茶的发源地在云贵川,金沙县境内拥有 2000多年前的古茶树,拥有 40 余株有千年历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为全国罕见。经省内专家考证,金沙县应该是西部乃至中国贡茶文化的发源地。金沙的贡茶历史,上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远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近到清朝嘉庆年间。金沙县“杆杆茶”作为“贡茶”名震京师,香飘万里,至今仍有较高知名度。从 2007 年起,我县兴起了茶文化热,多次邀请贵州省茶叶协会专家到我县考察古茶树,反复考证我县贡茶文化。2009 年 6 月 17 日,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贡茶

3、之乡”。同年 10 月,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2009 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09 年度,金沙县多家企业产品在国内茶事活动中拿奖,贵州省天灵茶叶有限公司在 2009 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中所送四种茶叶品种在评比中获得“三金一银”;该公司的“天灵寺”牌天灵女儿茶在第八届“中茶杯”全国2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金沙县清池茶叶专业合作社在 2009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中所送两种茶叶品种在评比中获得一金一银;该企业的“清水塘”牌清池翠片在 2009 年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称号。金沙县茶产业发展呈现政府重视、企业积极、农民踊跃、客商云集的良好态势

4、。全县茶产业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大气候已经形成,为茶产业的创新提升及发展迎来了极好的机遇。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为把茶产业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来抓全面提升我县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牧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想。为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步伐,将茶产业确定为我县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好 2009 年中央现代农业茶叶发展项目和“三江源”生态建设项目的通知,并成立以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为指挥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副指挥长的“三江源”生态建设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特色经

5、果林建设指挥部等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投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茶产业;二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适应市场变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省委、省政府对茶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强(黔党发20076 号),决定了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茶基地的战略目标。2010 年伊始,金沙县清池茶叶专业合作社在 2010 年第十七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评比活动中荣获两金的好成绩;金沙县沁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鹤林”牌沁天翠芽在第五届“中绿杯”评比活动中荣获金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县绿茶奖项中的最高奖项,实现了十二五的开门红。金沙县的茶产业发展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为了金沙县茶产业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规划。

6、 一、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一、规划的目的和意义立足生态优势加快我县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3构调整,达到农村稳定、农业增长、农民增收的目的,并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规划的内容二、规划的内容(一)规划的范围(一)规划的范围将金沙县种植标准化茶园基地范围规划为三个茶产业单元。包括:西片区清池镇茶产业单元,涉及清池镇、马路乡、石场乡、太平乡、箐门乡等 5 个乡(镇);东片区后山乡茶产业单元,涉及后山乡、源村乡、沙土镇、岚头镇等 4 个乡(镇);中片区龙坝乡茶产业单元,涉及龙坝乡、岩孔镇、高坪乡、禹谟镇等 4 个乡(镇)共 13 个乡(镇)。到2015 年实施标准化基地茶园 1

7、0 万亩并辐射带动农户种植 20 万亩茶园(包括其他乡镇),完成 30 万亩的新建茶园面积任务。(二)茶产业现状调查(二)茶产业现状调查1、茶、茶产业发产业发展的基展的基础础条件、存在的条件、存在的问题问题与潜力与潜力( (1)茶)茶产业发产业发展的基展的基础础条件条件气候、土壤等气候、土壤等资资源条件。源条件。我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年平均气温 15.5,年平均降水量1057 毫米,海拔高度 457 米1884 米,相对高差 1427 米,年平均日照时数 1098 小时,无霜期 287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 81%,森林覆盖率 37.5%。土壤多为微酸性黄壤

8、。由于相对高差较大,呈垂直性地带,气候差异性十分明显,形成复杂多样的小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和气候资源条件好。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土壤条件资源,适宜进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品的开发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茶叶产业。全县适宜种茶面积达 50 万亩。茶叶品茶叶品质质基基础础条件。条件。我县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及有机质等含量适中,具有清香馥郁、汤色黄绿、清澈明亮、滋味醇厚、回味甜甘的特点,已开发出以“清水塘”牌清池独芽、清池毛尖、清池绿茶等系列产品 20 多个,获“贵州省名牌农产品”、毕节地区“优质农4产品”、 “贵州省名优茶”、 “贵州省十大名茶”。通过 ISO9001:2

9、000 质量体系认证,3200 亩野生茶园和 2300 亩新建茶叶基地成功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现现有生有生产产、加工水平条件。、加工水平条件。目前全县有茶叶生产加工企业 4 家,其中: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固定资产1000 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 3000 万元以上,并设立了箐门、后山两个分社。近年通过购置和改造加工设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具备加工各类优质绿茶的能力和水平。茶青市茶青市场场、 、产产地茶叶市地茶叶市场场和和产产品市品市场场体系建体系建设现设现状。状。目前,除清池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了农民增收和合作社自身利益的需要在清池镇兴建

10、了一个规范的茶青市场外,全县其他地方均无茶青市场,致使许多分散种植的茶农在自己没有掌握制茶关键技术的情况下粗制滥造,收益很难得到保障。我县产地茶叶市场很不健全。出现外地客商直接到茶农收购茶青和茶叶企业或农户直接廉价销售其茶叶成品,茶楼和茶馆等茶叶消费场所也很不健全,带动茶叶服务行列发展的功能比较薄弱。全县茶叶产品质量由贵州省农委质量监督部门的长期监督,到目前为此,经质量监测站、有机质量认证机构和县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随机抽查检测,未出现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技技术术支撑条件。支撑条件。自 2005 年组织开展以清池为中心的万亩茶叶基地建设以来,加强与技术部门的合作,已与贵州省茶科所、茶叶协会、

11、贵州大学科技培训中心等单位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全县有中高级技术人员 139 人,农民技术员 20000 多人,已初步建立了一支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科研为一体的人才队伍。政策支撑条件。政策支撑条件。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全省之力综合打造贵州绿茶品牌,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76 号文件)、5全省规划到 2020 年发展茶叶 500 万亩,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把茶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支柱来抓。地委、行署已肯请农业部同意筹资帮扶我区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茶产业,并将在近期内出台扶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及实施意见。通过积极创品牌、抓基地等措施,我县被

12、列为全省39 个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列,排列全省茶产业重点县的第 23 位,省规划我县新增种茶面积 30 万亩。把茶产业发展成为继我县油菜、烤烟之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是我县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全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重要政策支撑。( (2)存在)存在问题问题我县茶产业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乡(镇)对茶产业的发展口重实轻;二是乡镇发展所需的经费明显不足;三是现有茶园的相对集中度、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改造零星分散的老茶树、新建茶园有不按制定方案实施的现象,引种不按要求、无性系良种面积少;四是机修机采茶青面积小,可采茶青利用率太低;五是加工企业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加工工

13、艺简陋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六是品牌混杂、实力弱、影响小;七是市场开拓能力和宣传力度不够,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低。八是现有茶园面积较小。( (3)茶)茶产业发产业发展潜力展潜力资资源潜力。源潜力。我县土地与劳动力资源丰富,据统计:全县宜茶荒地荒山、耕地面积 50 多万亩,剩余劳动力资源 25 万人,这为我县扩大茶产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发展茶产业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农业生态屏障,就地转移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县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市市场场潜力。潜力。茶叶具有保健防老,治病解乏,降压、抗癌等功能,在国际国内均有巨大的消费群体,且近年来已从消费大宗茶为主转6向以名优茶、名牌茶为主

14、,目前消费市场中普遍存在着低档茶滞销,大宗茶积压,而价格昂贵的名优茶、名牌茶走俏,高档茶畅销不衰的现象。对于我县来说,历史上曾创制出清池茶等历史贡茶,这与地处茶树原产地区域,天然的地理优势条件造就了鲜叶质量上乘,所制茶叶产品具有香高味醇、经久耐泡的独特风格分不开的。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崇尚回归自然,饮用天然饮品已成为一种时尚需求,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茶产业走上了高效与生态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由于我县经济与全国比较,仍属欠发达的县域经济,环境污染少、空气清鲜、水质条件好、病虫危害程度低,非常适宜组织生产天然型的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大。加工潜力。加工潜力

15、。近年来,我县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鼓舞下,通过多方努力建立了黔北火电厂,成为了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茶叶加工企业电力资源充足。同时,由于我县气候冷凉、空气湿度及昼夜温差大,致使茶树生长缓慢,新梢持嫩性强,有利于加工名优茶叶产品,提高茶产业的经济效益。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三、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与主攻方向与主攻方向(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立足生态和地理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有机绿茶、绿色食品茶生产和加工为主,无公害茶、苦丁茶生产和加工为辅,带动我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在全县发展茶叶产业链;以名优绿茶生产为主线,以政策支撑为动力,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重

16、点扶持 10 个茶叶生产、加工重点龙头企业;以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和鼓励无性系繁殖为重点,加快提高我县茶叶产业化发展水平;鼓励发展茶叶中介组织和引进外商外资开发我县茶产业,培育市场营销网络体系,提高我县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7(二)主要目标(二)主要目标与主攻方向与主攻方向2010 年到 2015 年,每年建成茶叶育苗繁殖生产基地 5001000亩,年提供种苗 900018000 万株,确保每年新建茶叶生产基地26 万亩以上;全县原有老茶园改造面积 2 万亩,2008 年-2009 年已建茶园面积 3722.6 亩;2009-2010 年新建茶园面积 9209.88 亩;2010-2011 年,全县新增茶园面积 3.1 万亩;2011-2012 年新建茶园面积 2 万亩;2012-2013 年新建茶园面积 1.9 万亩;2013-2014 年茶园新建面积 1.73 万亩;到 2014-2015 年新建茶园面积 1.27 万亩,共完成标准化茶园 10 万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