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12495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试论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但同时又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高考阅读测试题学生的得分率往往低于 50%。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以为,要着重抓好下面四个环节。 一、及时积累阅读知识,拓宽视野 阅读教学必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

2、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知识的积累,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自然科学领域里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科的研究概况。近年来,语文高考试卷的阅读文选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或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或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 1996 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 ;或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 1993 年全国卷“第 22?

3、/FONT28”题;或涉及文艺美学,如 1991 年“三南”卷“第 32?/FONT40”题;或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 1992 年全国卷“第 26?/FONT30”题;或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 1995 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等等。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上述各领域涉及的知识,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阅读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于是,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告诉我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基本知

4、识的积累,拓宽知识面。 二、重视指导阅读理论,掌握规律 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论。笔者这里讲的“阅读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阅读分析,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在内容上,议论文指论点和论据;记叙文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 ; 说明文或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在形式上,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 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说明文则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5、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词。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亦不同。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是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棗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

6、心句,句有关键词,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写的 1990 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短文。 三、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效率 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阅读方法灵活运用的程度。阅读精美文章,首先,确定文体;接着,根据文本特点理解内容。譬如对记叙文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提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可指

7、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譬如阅读分析议论文时,要抓住段、句等形式来理解其内容。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方法,阅读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了。 四、强化有效的阅读训练,查漏补缺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能力必须注重有效的训练,即训练时必须讲究“适度”、 “梯度”、 “力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当然不行,但如果坡度过于平缓,也会让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因此,训

8、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 “跳一跳”便“摘到果子”。讲究“梯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一步步登堂入室,因文而异,因人而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大训练难度,以便最终达到学“一篇”而读“一类”之目的,讲究“力度”,就是“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得学生一辈子忘不了”,训练起点不要高,但要求要严,训练要实,讲求实效,在高一、高二的阅读教学阶段,我们要紧扣课本编制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为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阅读知识、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充分运用于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可以是第一册中的雨中登泰山 、 记念刘和珍君 、 灯 、 拿来主义和景泰蓝的制作等各单元

9、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难老泉 、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 雄关赋 、 作家要铸炼语言 、 一个好树种棗泡桐等,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理论和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而点拔。在此基础上,便开始实施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和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其测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

10、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阅读知识和阅读理论,要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其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阅读水平也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透析当代中学生的理想人格透析当代中学生的理想人格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富有理想而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代。高中生最崇拜的人,实际上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和人生榜样。那么,当代高中生崇拜谁呢? 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普通高中生一般状况调查中,当代高中生所崇拜的人分布十分之泛,万名高中生除人未填写外,共开列出个自己最崇拜的人。 其中,既有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军事

11、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既有学者、教授,也有影星、歌星、球星;既有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古代帝王、今日王妃;既有工业巨子、富商巨贾,也有英雄模范、普通百姓。 调查表明,当代高中生最崇拜的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说明高中生的人生榜样呈现出多样化分布。被崇拜对象能达到以上的具体人物仅有个人,其中,崇拜周恩来的人最多,达到. 。这说明中国传统的道德人格仍被许多当代高中生视为理想人格。而把自己的父母作为崇拜、欣赏的对象,并占有一定比例() ,则是这次调查的一个新发现。有. 的高中生崇拜、欣赏自己,有. 的高中生不崇拜、欣赏任何人,说明传统的偶像崇拜观念已经大为淡化,人格建构中的自我中心倾向开始出现。

12、 有关专家认为,高中生崇拜什么人,即其人格范式,就是以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从本次调查来看,高中生的追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崇拜的对象是杰出的政治家或政治人物,这说明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有效果,如学生对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肯定,大多数人希望自己能够向这些对人类、对社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政治人物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一部分学生崇拜自我是社会竞争激烈的结果。这一代高中生从上小学开始,就被置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他们要不断地证明自己的才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会获得机会,要有真正的实力才能得到报偿,并要不断地做出选择,这就导致他们比以前

13、的高中生更关注自我,关注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样的社会环境,必然会影响其人格范式转变为一种自我中心的范式。这就给教育提出了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把其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人权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高中生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有关专家指出,当代高中生对人格范式的选择与以前的高中生有很大区别。以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只要按照社会提供的现成的人格范式去做,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在市场经济条件

14、下,我们很难用一种既定的人格范式去引导学生。因为社会本身是多样化的,只要能够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全可以自我设计,自我选择,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高中生的人格范式选择必然会呈现多样化的态势。那么,如何引导高中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人格塑造,能够健康地发展,就是现在学校教育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语感培养与语感迁移语感培养与语感迁移语文能力,概言之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大类,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如 何联系?靠语感。语感在有效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得到提高。而写是语文水平高低的重 要标志,从这个角度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能顺利地向写作迁移,是语文教学的 重要目的

15、。 国家教委在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初中阶段的阅读能力的培 养有这样的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语文学习中语感是一种良好的心 理倾向,而教师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 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 一、语感培养 语言感受力最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培养,并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不断得到积累。语感 培养具体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手。 (一)培养对字词的感受力 语言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符号体系,因此,阅读者需要具备系列的专门知识和技能。 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 语的组合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培养学生敏锐

16、的语言感受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培养语 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力,他们积累词语并不仅仅依靠字典、词典,而是 在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这是由语言符号中的“共同性”和“个体性”决定的。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特别区分了语言和言语的差别:语言是一般的,按一定法规 组成的完整的符号系统,其语词和语义的关系是稳定的、静态的,即约定俗成的;言语 是个别的,它是语言存在的形式,其语词和语义的关系往往是变化的,是语言的使用, 具有任意性。从语言的理解角度来说,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理解所得的意义往往是明 确、具体的,这就是“共同性”。但说话者、写作者却千方百计地挣脱语言系统的规则 ,以便把自己想要传达的特殊意义、内涵意义表达出来,而这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 具有个人倾向性,称之为“个性化”。 这种“个性化”又往往是作家在传情达意时有意为之。陆机提出“文外曲致”,刘 勰主张“情在词外”,钟嵘倡言“文已尽而意有余”,司空图赞赏“味在咸酸”之外, 都主张写作时,须有“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