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12417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主要养殖鱼类及水库小杂鱼、凶猛鱼简介鱼、凶猛鱼简介临汾市浪海养殖有限公司临汾市浪海养殖有限公司二二 0000 七年八月七年八月1目 录建鲤 (2)尼罗罗非鱼 (3)鲢鱼 (5)鳙鱼 (7)草鱼 (8)青鱼 (11)团头鲂 (12)彭泽鲫 (14)餐条 (15)翘嘴红鲌 (16)红鳍鲌 (17)银鱼 (18)鳜鱼 (19)黄颡 (20)乌鳢 (22)逆鱼 (23)银飘(马连刀、蓝刀皮、薄餐)(24)2一、建一、建鲤鲤建鲤 Cyprinus carpiovar Jian分类学地位 taxonomy|_真核生物域 Eukarya|_动物界 Fauna|_脊索动物门 Chorda

2、ta|_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分类学地位 taxonomy|_真核生物域 Eukarya|_动物界 Fauna|_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_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_骨鳔总目|_鲤形目 Cypriniformes |_鲤科 Cyprinidae鲤亚科鲤属的一种。为长体型,比野鲤背高、体宽,但比常见的杂交鲤体长。体色为青灰色,较泛白,比野鲤的色略淡,不像荷元鲤、岳鲤及丰鲤那样发黄。适合中国各地区多种养殖方式饲养,已在 20 多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养殖。生产季节与其他杂交鲤一样,根据南北气候的不同略有差异。建鲤是以特定的荷包红鲤和沅江鲤为亲本

3、,采用家鱼选育、系间杂交及染色体组工程(雌核发育)等综合育种的新工艺,经六代定向选育育成的良种。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合多种养殖方式饲3养、抗病力强、易起捕、含肉量多、肉质好、能自繁自育以及不需杂交制种,可降低成本、节约劳力、便于推广等优点。据各地养殖的情况反映,建鲤的生长速度比其它杂交鲤快3040,只要适时繁殖、养好乌仔、抓紧分塘、强化培育(大规格更花鱼种)、提早放养,当年即可养成食用鱼。由于建鲤体型健美、含肉量高、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今后将成为鲤鱼市场的当家品种。二、尼二、尼罗罗罗罗非非鱼鱼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 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

4、,丽鲷属)。学名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原产于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尼罗罗非鱼体型似鲫鱼,体型侧扁,背鳍高而磷大,体色黄棕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纵条纹。喜高温、耐低氧及高盐度,海、淡水中均能生活。杂食性,成鱼喜食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抢食力强,生长迅速,雄鱼生长速度大于雌鱼。性成熟早,繁殖力强。尼罗罗非鱼 1978 年由长江水产研究所首次从尼罗河引进,与我国早年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相比,体型较大,生长较快。尼罗罗非鱼体短、背高、体厚而侧扁呈鲈形。体色为黄棕色,上半4部较暗,下半部转亮,呈银白色;

5、喉、胸部为白色;有的个体全身呈黑色。体色随环境的变化而有适应性的改变。体侧有黑色横带9 条,分布于背鳍下方 7 条,尾柄上 2 条,尾柄上半部和鳃盖后缘各有一黑斑。背鳍的边缘为黑色,背鳍和臀鳍上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尾鳍终生有明显的垂直黑色条纹 8 条以上,尾鳍、臀鳍的边缘呈微红色。用于奥尼鱼制种的尼罗罗非鱼一定要是原种。尼罗罗非鱼临界低温为 8.610.15;致死温度为6.040.11;临界高温约为 4041;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832。能耐低氧,在溶氧低于 0.7mg/L 的水体中,仍能摄食;水中溶氧为 1.6mg/L 时,能生活繁殖;其窒息点为0.070.23mg/L 的溶氧量。可在 17以

6、下的海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在 PH 值 4.510 的水体中生长。 尼罗罗非鱼有互相残食的习性,主要表现在鱼苗期间,大苗吞食小苗的现象比较严重。成鱼遇惊便潜入水底的软泥中,不易捕捞。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而且骨刺少,肉质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其风味可与海洋鲷鱼、比目鱼媲美。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 20.5g、脂肪 6.93g 以及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价值亦高。三、三、鲢鱼鲢鱼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5molitrix)属鲤形目,鲤科,鲢亚科,鲢属。俗称:鲢子、白鲢、边鱼。英文名:Silver carp , Silver loweye carp 。体侧扁

7、,头较大,但远不及鳙鱼。口阔,端位,下颌稍向上斜。鳃粑特化,彼此联合成多孔的膜质片。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平扁,齿面有羽纹状,鳞小。自喉部至肛门间有发达的皮质腹棱。胸鳍末端仅伸至腹鳍起点或稍后。体银白,各鳍灰白色。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性活泼,遇惊后即跳跃出水。以浮游植物为食。3 龄可达性成熟。亲鱼多于 4 月下旬至 6 月,当水温达 18以上,江水上涨或流速加剧时,在有急流泡漩水的河段繁殖。幼鱼主动游入河湾或湖泊中觅食。产卵后的亲鱼往往进入饵料丰盛的湖泊中摄食肥育。冬季,湖水降落,成熟个体又回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未成熟个体大多数就在湖泊等附属水体深水

8、处越冬。冬季处于不太活动的状态。鲢鱼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在我国各大水系,随处可见。此鱼生长快,从 2 龄到 3 龄,体重可由 1 公斤增至 4 公斤,最大个体可达 40 公斤。天然产量很高。同时,鲢鱼的食物为浮游植物,因而成为饲养鱼类的上等鱼品,历来被列入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我国海南岛南渡江和越南红水河水系,栖息着另一种大鳞鲢(Hypophthalmichthys harmandi),外形酷似鲢鱼,体比鲢鱼略宽,背部隆起较高。两者的主要区别为:鲢鱼的侧线鳞为 91-6124 个,臀鳍分枝鳍条为 11-14 根,而大鳞鲢鱼的鳞较鲢鱼大,侧线鳞为 78-88 个,臀鳍分枝鳍条为 15

9、 根。大鳞鲢多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体。白天潜于深水处,夜间上游水面摄食浮游生物。雌鱼 2 龄可达性成熟,雄鱼最早为1 冬龄。生殖期为 5-6 月,有时可延至 8 月中旬。生活习性、食性均与鲢鱼相似,最大个体可达 25 公斤,因其生长快、肥满度大、含质量高等优点,已成为海南岛松涛水库的重要养殖和捕捞对象。鲢鱼肌肉的营养成分随体长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其变化范围为:水分占 60.3-80.9,蛋白质 15.3-18.6,脂肪 2.0-20.8,灰分 1.0-1.4,无氮浸出物 0.2-1.7。鱼体肌肉的生化成分亦随着鱼体的生长发育而变化,当水分含量逐渐下降时,蛋白质及脂肪则

10、逐渐增加。鲢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计有 20种,其中 4 种饱和酸,3 种单烯酸,3 种二烯酸,9 种三烯酸,1 种四烯酸,碳链长度在 12-20 之间。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比不饱和脂肪酸低,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鱼体的增长而增加,不饱和酸则随鱼体增长而减少。除蛋白质和脂肪外,它每百克可食部分还含有糖类 0.8g、热量 117-123 千卡、钙 22-31mg、磷 86-167mg、铁 1.2-13.3mg、硫胺素 0.04mg、核黄素 0.21mg、尼克酸 2.1mg,营养比较丰富。四、四、鳙鱼鳙鱼鳙鱼(Aristichthys mobilis)属鲤形7目,鲤科,鲢亚科,鳙属。俗称:花鲢、胖头

11、鱼、黑鲢、黄鲢、松鱼、鰫鱼、大头鱼。英文名:Bighead , Bighead carp 。鳙鱼鱼体侧扁,头极肥大。口大,端位,下颌稍向上倾斜。鳃耙细密呈页状,但不联合。口咽腔上部有螺形的鳃上器官,眼小,位置偏低,无须,下咽齿勺形,齿面平滑。鳞小,腹面仅腹鳍甚至肛门具皮质腹棱。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体侧上半部灰黑色,腹部灰白,两侧杂有许多浅黄色及黑色的不规则小斑点。 鳙鱼喜欢生活于静水的中上层,动作较迟缓,不喜跳跃。以浮游动物为主食,亦食一些藻类。性成熟年龄为 4-5 龄,亲鱼于5-7 月在江河水温为 20-27时于急流有泡漩水的江段繁殖,幼鱼一般到沿江的湖泊和附属水体中肥育,到性成熟时

12、期至江中繁殖,以后又回到湖泊食物丰富的地方肥育。冬季多栖息于河床和较深的岩坑中越冬。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各大水系均有此鱼,但以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产地。鳙鱼生长迅速,3 龄鱼可达 4-5 公斤,最大个体可达 40 公斤,天然产量很高。疾病少,易饲养,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四大家鱼”之一,为我国重要经济鱼类。鳙鱼肌肉的营养成分为: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水分 73.2-83.3克、蛋白质 14.8-18.5 克、脂肪 0.9-7.8 克、灰分 1.0-1.3 克、无氮浸出物 0.1-1.3g、热量 69 千卡、钙 36mg、磷 187mg、铁 0.6-1.1mg、硫胺素 0.02mg、核黄素 0.1

13、5mg、尼克酸 2.7mg。而且随着鱼体的生长发育,水分的含量逐渐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则8逐渐增加。鳙鱼和鲢鱼的含脂量不同,主要是食物不同而致。鲢、鳙鱼都是滤食浮游生物,但鲢鱼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而鳙鱼以摄食浮游动物为主。在浮游植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它是鱼类机体合成脂肪的主要碳源,因而它们肌肉的脂肪及蛋白质含量显出差异。鲢鱼含脂量比鳙鱼高,而鳙鱼的蛋白质含量一般比鲢鱼高。鳙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计有 15 种,其中 8 种为饱和酸,3 种单烯酸,1 种二烯酸,2 种三烯酸,1 种四烯酸,碳链长度在 13-20 之间。鱼体的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比不饱和脂肪酸低,而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随鱼

14、体的增长而增加,不饱和酸则随鱼体增长而减少。五、草五、草鱼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等。英文名:Grass carp 。我国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鱼(Hypophthalmictuthys 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等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鱼”,均为我国特有鱼类,而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拓荒者而

15、移植至世界各地。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型,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9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 10 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而有所变化。草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