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11705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南昌西客站建筑结构分析火车站是一个城市最主要的对外门户,展示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因此, 目前全国各地在建的新火车站,多数建筑外形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如杭州东 站的造型延续了“钱塘潮”的主题,新郑州东站则“城市之门”的建筑形式为 主题展现中原文化的精神,成都东客站的造型则完整体现了金沙文化与三星堆 古蜀文化的精华。南昌西客站也不例外,大气磅礴的建筑造型,巧妙地融入了 “八一”历史元素,建筑里面军旗飘扬抽象而飘逸流畅的线条,充分融入了南 昌柔美灵动的城市神韵。一、南昌西客站与周边外部环境的关系。一、南昌西客站与周边外部环境的关系。南昌西客站建在红角洲片区南部,生米大 桥连接线

2、以南、 320 国道以西、 赣江以西,面积达 10 平方公里。我们发现该片区是南昌对外交通的出入口, 320 国道、沪昆、赣粤高速等与该片区紧密联系,是南昌重要的 “门户” 。 南昌西客站地区还毗邻 2011 年城运会主场馆 南昌国际体育中心。 我们 到实地调研发现,周围都还是空地,只有 西客站片区周边长凌、望城工业 区初具规模。我们了解到 生米镇小城镇建设开始启动,组团格局初步形成。 南昌西客站地区与区域交通衔接,赣江南大道、学府大道、丰和南大道将进 行延伸。同时,区域内多条道路沟通东西,还预留了赣江的越江通道。南昌 西客站位于主城区与外围片区的交汇处,是南昌都市圈发展的又一重要启动 点,不

3、仅有利于外围片区与主城区的进一步合作交流,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 进“西进” 、 “南延”战略意图。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南昌西客站在 整个红角洲地区乃至整个南昌市是出于融合与辐射的关系的。将来,南昌西 客站将承担南昌大部分的旅客,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南昌市的一个客运焦 点。 二二、南南昌昌西西客客站站自自身身的的建建筑筑特特点点分分析析。1、南昌西客站的功能分析。南昌西客站的功能分析。南昌西客站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由于它为红角 洲片区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客运特等站之一,属南昌铁路局管辖。南昌 西客站是亚洲最先进的高铁客运站,作为国家(南昌)铁路枢纽的重要 客站,南昌西客站预测近、远期年旅客发送量

4、 1600 万人和 2400 万人, 它将与南昌站一起,更进一步强化南昌交通枢纽的地位。我们了解到南 昌西客站要到 2013 年底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一个集铁路、地铁和市政交 通设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通过调研我们知道南昌西客站为全 高铁客运站,不办理货运业务。 这样南昌西客站的人流量将占到南昌 总旅客量的大部分,是南昌市进行人流疏散的中心地带。为缓解其他 汽车客运站的压力付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南昌西客站的建立, 将带动周围片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南昌市红谷摊新区发展的一部 分,也将带动整个南昌市的经济进步与发展。同时,将江西的文化与 特色带 出南昌,发扬于全国各地。 2、南南昌昌西西

5、客客站站的的流流线线组组织织。 南昌西站设计交通系统总共 5 层,由地上两 层、地下三层以及高架环形车道组成。南昌西站环绕中央站房和两侧 雨篷建有环型高架桥,全长 2.8 公里。高架层的是出租车和社会车辆, 旅客进站可直接进入高架候车大厅。高架桥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有 立交,实现了铁路站房与市政交通的连接。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可以选 择地面乘车或到地下一层换乘。地面层主要通行公交车辆,以及旅客 进站。地下一层是换乘大厅、停车场以及旅客出站系统,并且预留了 与连接的车站。南昌西站公交车站紧邻站房 。南北侧,北侧建成下沉 式广场,设有公交车始发站和出租车停靠站,南广场设有公交停靠站。 地下二层与 2

6、号线、轨道 4 号线衔接,乘坐地铁可以在地铁铁路南昌 西站下车,车站就位于火车站的下方,先期开通2 号线、4 号线车站, 内部交通组织方面,规划了三横七纵干道网。从地下二层站台层上到 地下一层的站厅层后,在站厅层东 西两侧可通过自动扶梯到达地上二 层候车大厅,只需约 35 分钟。南昌西客站设有南、北两个广场, 其中北广相当于现 在西广场的 5 倍,规划设置 18 条公交线,其中北 广场 12 条,南广场 6 条。为方便旅客停车,两个广场还设置了大量泊位。3 3、 南南昌昌西西客客站站的的造造型型特特点点。 首先我们来看看南昌西客站的建筑平面设计。高架层以东西俩侧进站广厅为主入口,中间部分为候车

7、大厅,候车大厅内设有自助售票机,大型电子显示屏,军人母婴候车厅,残疾人候车位,及残疾人进站口,旅客服务中心,商业餐饮,网吧。利用大空间的高度,我们在东西俩侧的商业和旅客服务中心的上部做了有开敞式的咖啡茶座,餐厅,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大厅里的人来人往。 在大厅中部结合江西的地域特点及地域文化设有四个天井。天井的设置是本方案的平面一大亮点,可谓一举多的:(1)为候车厅带来了可读可视性。(2)产生了风洞效果,(3)加速空气的流动,对降低温度大有好处,还可以避免阳光的直射。站台层以南北俩侧的进站广厅为主入口,人行旅客及公交系统下客区布置在南广场与站房交接处。在站房处设置有 10.5 深灰色空间门

8、廊,用于室内外空间的交接及人流的缓冲。进入站房,西侧设有贵宾候车室。东侧设有售票厅。人流直接由中间四部扶梯直接到达高架层。地下一层为出站层,与地铁的交通换乘厅及快速进站通道。出站人流由站台层由扶梯、楼梯进入地下一层出站厅及验票,进入交通换乘大厅。去地铁的旅客由扶梯、楼梯进入地铁大厅。其它方式换乘的旅客由地下通道向北广场行走进入广场地下通道,正对的是的士候车通道,向西侧为下沉式社会车辆候客、停车区。继续向西通过地下通道到达长途汽车站。人行人流出口在广场设有地下出口,直接进入广场上部。结合地铁及人流特点在负一层设有快速进站厅。然后我们来分析南昌西客站的立面设计。我们以荷叶为主题,寓意“和谐、和平、

9、和睦” 。在近代史上江西人才辈出,石破天惊的南昌起义,红色革命成了江西的名片。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下,热爱和平的江西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革命是为了得到最后的和平。我们为“荷”的高洁、雅致代表江西人的性格,以四个面上没两个柱间突出的体块代表江西人民的力量。以玻璃幕墙由蓝向红的变化代表那段特殊的历史。以每个体块上的一块浮雕,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以这种形式来纪念那次对新中国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以这坐建筑来告诉世人,您所到达的城市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设计的先进性: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设计手法和施工工艺。首先是新型的流线模式:“绿色通道”进站模式。此进站模式不同于以往先进入

10、候车室等候在检票进站的模式,旅客可在入口广厅选择直接进入候车区候车,也可直接由负一层绿色快速进站通道进站,通过式的进站方式是符合火车站发展的必然趋势的。二,是对阳光的利用,利用天井将阳光引至站台,解决站台采光的问题。三,站台的无柱雨蓬采用先进的膜结构,既能通风采光,又能为站台带来良好的光环境,还能减轻结构自重,从而减少用钢量。四,对于一期二期的分期建设,我们采用了一种生长的态势,一二期南北向发展。一期作为先期实施的部分,保证了其功能的完整性,同时二期工程的施工将不会对一期的使用带来影响。接下来我们看看室内的装修设计。将荷花荷叶的元素引入室内设计,人行在站内,犹如在水底漫步,头上是朵朵荷叶,光线

11、从顶部撒下,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效果。钢结构与玻璃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室内刚劲有力向上生长,奋发图强的一面。整个室内运用这些元素,达到刚柔并济,力与美的有机结合。一个个天井的的布置,改善了厅室内的采光环境,又丰富了室内空间的层次,实现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绿色植物为给室内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风格明快,怡人的换乘环境。装修材质重点把握虚与实的对比,运用了玻璃与钢结构,玻璃与石材的对比,轻柔飘逸的膜结构与钢构的对比。加上材质色彩的对比与统一。室内宽敞明亮,视野开阔,导向明确。站台雨棚的柱子材质选用仿瓷的青花瓷图案,代表了江西地域文化的特色又具有新时代的时尚气息。最后,我们来分析西客站的剖面设计。新建火车站共分为三层,高架层(+9.000 米平面)高度为 21 米,吊顶下净高 17 米,为候车室及社会车辆、的士车人流进站层。站台层(0.000 平面)高度为 9 米,吊顶下标高为 7 米。可供火车穿过,此层为人行及公共车客流进站层。车站层标高为(12.000)此层为出站层,地铁换乘厅以及绿色快速进站层,吊顶下净高 6 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