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测量技术设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111227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别测量技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个别测量技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个别测量技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个别测量技术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个别测量技术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别测量技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别测量技术设计(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别测量技术设计个别测量技术设计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香河园路 1 号,南侧为机场高速路,东侧紧邻人事部家属楼,西有西坝河东路,北邻柳芳南里。整个小区由空中连廊将九栋塔楼串连起来,各住宅楼、裙房及地下车库部分均设二层地下室。工程设计0.00m 的绝对标高为+42.50 米,结构基础埋深约在0.00 以下 11.82 米。本工程基坑支护形式为:土钉墙及桩锚支护。建筑物基础采用 CFG桩处理。2.编制依据工程测量规范 、 变形测量规范 、 万国城北区工程基坑施工组织设计 。3.施工准备3.1 提前与甲方、设计及监理工程师协调沟通,尽快进行控制点交接桩工作,并对桩位进行保护。及时对控制点

2、进行复核,将复测结果以书面形式向监理工程师报验(导线成果表及复核结果见后表) 。3.2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加密控制点。测设便于施工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并上报监理工程师复核,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3.3 根据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测设开挖边线的上下口线。3.4 本工程至少配备三名测量人员,并且持证上岗。3.5 测量设备:1-2 台普通水准仪及其配套水准尺、1 台2级全站仪及其配套棱镜、50 米钢卷尺等,所有测量设备都必须具有法定的检定合格证书。3.6 测量要求:测量工作的内业计算和外业施测必须做到步步有校核,遵循三级复核制度。4.测量方案4.1 控制测量4.1.1 平面控制测量4.1.1.1 根据

3、甲方所交的五个控制点,视现场的情况布设加密控制导线点,导线点尽量做在基坑开挖线外稳定位置处,由于本工程场地狭窄,加密控制点只能布置在基坑外 5 米左右的位置。对加密控制导线进行施测时,采用标称精度为(2,2mm+2ppm*D)的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按精密导线的技术要求实施。测角采用方向观测法进行,每角测两测回。测距进行往返测量,其技术要求分别如下: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仪器型号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中照准差变动范围()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四等以上2以上38139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网等级观测次数总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mm)单程各测回读数较差

4、(mm)往返较差测距仪精度等级往返二、三116572(a+b*D)810154.1.1.2 导线测设完毕后进行简易平差,若精度达到预期的要求,则将实测数据和平差计算结果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监理工程师,请求复核,否则重测。4.1.1.3 所有控制点按二三等三角点的做法去做,并进行保护,标注 “测量桩位,注意保护”等字样,并做控制桩位示意图。4.1.1.4 轴线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基坑平面图及现场情况,由首级控制导线测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轴线。基坑开挖阶段拟定测设东西向的 W、B 轴,南北向的 5、12、17、30 轴。4.1.1.5 每条控制轴线至少做四个控制点或控制标志,这些控制点分别做在基坑外较稳定

5、的位置或比较明显的建筑物上,并且进行保护,为基坑施工所需的各细部轴线、结构柱、墙体内外边线、集水坑位置、电梯井的控制线等做施测准备。4.1.1.6 测设轴线时,置仪于甲方所交导线点 B,后视控制点 A(首级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网图) ,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各轴线的标志点,测量精度按精密导线的技术要求进行。4.1.2 高程控制测量4.1.2.1 导线控制点同时作为高程控制点,即每个控制点都带有三维坐标;或者视现场情况,另做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点位选在施工区较稳定便于保护的地方。测量时采用 DS3 水准仪及其水准尺。测量精度按四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4.1.2.2 测量完毕后进行平差计算,并将

6、实测数据及计算结果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4.1.2.3 在各控制点处做明显的保护标志进行保护,以免破坏。4.2 施工测量4.2.1 降水井的施工测量根据万国城北区基坑施工组织设计 ,在基坑周边共布设约112 眼降水井,井深 18 米,间距 7.5 米,井中心距基坑开挖上口线1.5 米;在基坑后浇带处设置 28 眼渗水井,井深 28 米,间距 25 米左右。根据降水井的设计位置与基坑边线的关系计算各井位坐标,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设各井位。每个井位测设一测回,取其平均值做为井中心位置。降水井深度采用经过校核合格的测绳测量。4.2.2 土钉墙的施工测量 4.2.2.1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土钉墙根

7、据基坑深度沿竖向布设 7-8层土钉,土钉间距 1.51.5 米。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应配合现场施工人员,在基坑四周拐角处测设各层土钉的高程,同时视土钉墙面宽度增设高程点。测量时采用普通的水准仪、钢卷尺进行施测。4.2.2.2 将测设内容及时形成资料,向相关人员交底。4.2.3 护坡桩施工测量4.2.3.1 根据万国城北区基坑施工组织设计在变电站北侧、基坑东侧圆弧段、东北角、西侧交通要道及两处出土马道等六处采用桩锚支护,护坡桩采用 600 钢筋砼护坡桩,桩间距为 1.2 米,桩长约 17 米左右。4.2.3.2 由设计图纸精确计算出每根护坡桩的位置坐标,并标注在基坑平面图上。4.2.3.3 测设

8、桩位时,由首级控制导线点采用极坐标法测设各转角点的桩位,测设时用全站仪盘左盘右观测一测回取其平均位置做为最终桩位。其它桩位由经纬仪配合钢卷尺进行测设。4.2.3.4 桩位测量完毕后,要做明显标志(比如插小红旗等) ,并写清楚桩号,同时由“十”字控制线将桩位引测出来,为钻机精确定位作好准备。4.2.3.5 及时作好报验资料,监理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4.2.3.6 护坡桩施工时,先用水准仪测量护桶或机台顶部标高,以此来控制桩孔的深度。钻机就位时,由事先作好的“十”字控制线精确控制钻头的位置。4.2.3.7 钢筋笼就位后,以“十”字线形式将桩中心标出,调整钢筋笼,使其中心与桩中心吻合并固定,

9、为下步工序做准备。4.2.3.7 每根护坡桩做完后,及时将其标在桩位布置图上,以免遗漏。4.2.4 CFG 桩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在建筑物下采用混凝土群桩加固地基,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建筑物沉降的目的。4.2.4.1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楼座 CFG 桩轴线上的角点桩位坐标。由全站仪或经纬仪配合钢卷尺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测设各桩位,并做明显标志,以便保护和寻找。4.2.4.2 孔深由检测合格的测绳进行测量。4.2.4.3 按监理的要求及时填写报验资料。4.2.5 基坑开挖时的施工测量开挖前,由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测设出基坑的上下口开挖线,开挖分三层进行,每一层挖到预期的位置后,都要投测标高

10、,根据设计坡度和距基底的深度计算下一层的开挖上口线和坡底线,测设之并用白灰线标注。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基坑的开挖深度。由水准仪配合钢卷尺测量基坑的深度,当基坑开挖接近底部时,需人工清理。在有复合地基的基础部位预留 1.0 米的保护层,待打完 CFG 桩后人工清底;没有基础桩的部位预留 0.2 米人工清底,不得超挖。车库底板下有地源热泵管部位,预留 1.0 厚土,待地源热泵管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清土。底板垫层作好后,将基坑上的控制线投测到垫层上,以便测设其它结构线。5.变形观测方案本工程基坑开挖较深,周边建筑物、构筑物较多,故需对基坑的支护进行变形观测,以便掌握开挖过程中围护体系的实际状态,同时通过变

11、形观测,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施工工序。监测项目拟定为:土钉墙变形观测、护坡桩变形观测、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地面沉降观测、地下水位观测。5.1 土钉墙的变形观测5.1.1 观测点的布置:在基坑周边每 20 米左右设一观测点,每个阳角及特征部位必须布置观测点。做观测点时,将长约 30cm 钢筋焊接在土钉墙的顶部,并且水平伸向基坑内侧,再将 20cm 钢直尺固定在钢筋上作为观测点。5.1.2 观测方法:在直线段采用视准线法,用经纬仪进行观测。观测时使每段观测点与两端工作基点组成一条准直线,将仪器置于其中一个工作基点上,后视另一工作基点,读取各观测点距视准线的垂直偏移距离,与初值比较,即可得到各点的

12、变化值。工作基点应布置在较稳定的地方。在曲线段采用经纬仪小角度法观测。选择稳定的置仪点和方向点,测量监测点与方向点的夹角,由置仪点到每个观测点的距离及测量的变化角计算出变化量。5.1.3 观测频率:在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值,开挖过程中,每两天观测一次,直至基坑底板做完后;若相邻两次位移变化量大于 3mm 或总位移量大于 10mm 时,应每日观测 1-2 次,同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底板做完后可每周观测一次,若相邻两次变化量都小于 1mm ,可每月观测一次,直到连续三次观测的变化量都为零时,可停止观测。5.2 护坡桩的变形观测5.2.1 观测点布置:在桩顶帽梁上每

13、10 根桩左右布设一个观测点,布点方法同“土钉墙变形的布点方法” 。5.2.2 观测方法同“土钉墙变形” 。5.2.3 观测频率:基坑开挖前先观测初值,开挖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直至基坑底板完成后,若连续两次观测速率大于 3mm/天,应每日观测两次,同时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地下结构施工过程到回填完成,可每周观测一次,当两次观测变化量小于 1mm,可每月观测一次,直到连续三次变化量均为零时可停止观测。5.3 周围建筑物的变形监测5.3.1 观测点布置:在基坑四周受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四角或长边上布置观测点,观测点以膨胀螺栓做在建筑物的结构中,并做明显标志。5.3.2 观测仪器: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铟钢尺

14、。5.3.3 观测方法:利用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观测时,视具体情况在稳定地区选择几个水准基点,各水准基点与水准控制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每月对这些点连测一次,并平差改正,以确保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确性,真实地反映建筑物的变形。5.3.4 观测频率: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建筑物的结构和高度、变形速率的大小等因素决定观测频率,并且及时将观测结果报给相关部门,以便作出相应对策。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值,必要时拍照,留下历史证据。施工过程中每两天观测一次直到回填完成。期间若有特殊情况,应加大观测频率。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水准仪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前后视累积差(m)视线

15、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高差较差(mm)二等DS150130.50.50.75.4 地面沉降观测5.4.1 观测点的布置:在基坑四周有工作面的地域,垂直于基坑的方向布置几组地面沉降观测点,每组布置 6 个观测点,观测点布置见基坑变形观测点布置图。5.4.2 观测方法:利用精密水准仪及配套铟钢尺,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每次观测后要闭合于首级水准点上。5.4.3 观测频率:基坑开挖前观测初值,开挖过程中,每两天观测一次,若相邻两次观测的变化量较大(大于 3mm)或总位移量大于10mm,应增加观测频率,并向上级汇报,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基坑回填后可停止

16、观测。5.5 地下水位监测根据降水井的实际分布选几个井位作为观测井,由专用的水位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开工前观测初值,基坑施工过程中每天观测一次,直至地下防水完成为止。5.6 数据处理5.6.1 根据现场的实测结果,对比实测数值与初始数值,绘制各种时态曲线,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位移、应力变化趋势推算最终结果并与控制值比较,确定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提出分析意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反馈,以调整施工参数,并提交成果报告。5.6.2 观测时,要尽量定人、定时、定仪器,确保变化量的真实性。6.资料管理6.1 按照建筑安装工程管理规程的要求,认真填写各种测量资料,并保存好原始记录。6.2 测量放样后,及时形成资料请监理工程师验线、签字。6.3 指定专人监管测量资料,保证资料的连贯性、完整性。7.测量人员和设备准备工作7.1 测量人员及其职责 本工程配备一名测量工程师、三名测量初级工,以上人员均持证上岗。测量工程师岗位职责如下:(1)负责测量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熟悉相关的测量技术、规范。(2)负责主要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