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101319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雪学案下册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第六课第六课 雪雪 鲁迅鲁迅 学案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文章主旨服务。 2. 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的运用。 3. 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就是颂爱江南雪、更喜欢朔方雪的鲁迅,入情入境地读出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4. 在朗读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5. 体会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一、资料链接一、资料链接 本文写于 1925 年 1 月 18 日 ,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反蒋抗日的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 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

2、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鲁迅以积极 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野草中收入的篇散文诗,都是作者直面冷 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记录,其中雪是写的最好,成就最大的一篇。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鲁迅 先生的散文诗雪,学习 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雪的描绘中。 二、整体感知二、整体感知 1标出加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磬( ) 奁( ) 朔( )方 灼灼( )( ) 凛冽( )( )霁( ) 眷( )念 荷戟( )彷徨( )( )褪尽( ) 2看拼音写汉字。 ln( )冽 png( )勃 升 tng( ) 忙 l( )3读课 文,思考作

3、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两幅画面?4这两幅雪景图各有什么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描写对象 特点 文中联想 表达的感情 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三、探究赏析三、探究赏析 1作者喜欢江南的雪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说说理由。 2课文第二三两段有哪些动作神情描写,通过哪些传神的词语表现出来,分析一下妙处。 3作者对江南雪有没有遗憾?从文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作者为什么遗憾? 用心 爱心 专心4作者在写北方雪奋飞的同时,似乎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与孤独,哪些句子 ,哪些词语能够突出这一特点? 5你更喜欢哪幅图画,你觉得作者仅仅在写雪吗?其中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 四、拓展迁移四、拓展迁移 1 1你知道

4、哪些文学作品是借描写雪来抒发感情的?2自己尝试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写字的片断。附页: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用心 爱心 专心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也就理 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这句话对文章中提到的自然景致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做出了带 有倾向性的判断,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 精魂。 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这一情感逻辑在文章中得到了细密的展开。文章 开头首先提到暖国的雨,在博识的人们眼中,它是单调的。而有着丰富多彩之美的,是江 南的雪。作者在这里以满怀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记忆中的江南的雪,

5、它有着一个色彩斑斓的 环境,各色各样的花在雪野中生长,“许多蜜蜂们忙碌”,又让人不禁联想,“冬天已经 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作者的眼中,江南的雪还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雪天虽 然将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但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的游戏。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渗透了 作者脉脉的温情,“洁白”、“明艳”、“闪闪生光”这些形象的词语既融进了作者对于 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也是在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的场景。江南的雪,透露 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然而,在接下来的一段中,作者的笔调有了微妙的变化。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 得珍藏的记忆,也是美的象征,可到了第二天,“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

6、结 一层冰”,时间让美消褪,“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美似乎染上一些不和谐的色彩。这 时,“朔方的雪花”出场了,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的。它“在日 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在孤独寂寞之中,北方的雪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 的乐章:“凛冽的天宇”下,北方的雪俨然是一个斗士,它“蓬勃地奋飞”,弥漫于太空 中,“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像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

7、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摩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在奋飞之际,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这也是鲁迅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二、课外积累 1、与雪有关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8、 ”宋杨万里观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唐元稹南秦雪。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 ”明徐渭梨花;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 ”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江雪柳宗元 用心 爱心 专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杜甫) 雪梅 (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

9、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2、歌曲 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的舞姿是那样的轻盈 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 你是春雨的亲姐妹哟 你是春天派出的使节 春天的使节 我爱你塞北的雪 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你用白玉般的身躯 装扮银光闪闪的世界 你把生命溶进了土地哟 滋润着返青的麦苗迎春的花儿 啊.我爱你 啊.塞北的雪塞北的雪 3、雪的诗 飘落在冬天里那些雪白的小精灵是雪吗?我看着那深深地印在大地上的足迹, 是那个追梦人在如此清早在这里起舞? 挂在树梢的还是那样的晶莹, 还有些调皮的羽毛凌乱地舞着, 整个世界仿佛都静了下来, 偶尔响起是也是自己的足音。捧起那雪白的雪, 想捧起整个冬天,

10、 放在自己的心里,永远都留在心里。 拔开自己的凌乱的心扉, 放进一片纯净和雪白, 或许会收获一份快乐和宁静。 雪歌(现代诗)雪歌(现代诗) 将记忆洗的发白 发亮 却无论如何 清不去 深入骨髓的印记 雪的怅惘 亦如花般 一夜消瘦 无数美丽的诱惑 随寒香摇曳 散落眉宇 听得懂 雪的歌唱么 六瓣的凄婉 寒冰中的跳跃 一切的一切 似乎 只在特定的瞬息 为你感动 梅雪争春梅雪争春 徐志摩徐志摩 南方新年里有一天下大雪, 我到灵峰去探春梅的消息; 残落的梅萼瓣瓣在雪里腌, 我笑说这颜色还欠三分艳! 运命说:你赶花朝节前回京, 我替你备下真鲜艳的春景; 白的还是那冷翮翮的飞雪, 但梅花是十三龄童的热血!沁园

11、春雪 沁沁园园春春 雪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用心 爱心 专心一、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了解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积累课内外有关雪 的佳句妙词,小写作和“雪”话题有关的片断。 二、预习过程 1. 自读课文 12 遍,划出生字、生词

12、和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然后查、写、记生字词,摘抄 本上积累划出的句子。 2. 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并进一步读课文。 写作背景:(略)让学生课前抄在黑板 上。 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 以下位。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句子赏析: a.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b.暖国的雨,从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 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c.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课文结构(两部分)

13、。 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比喻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 自由交流,解决疑难,多种艺术形式演绎文本。 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 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5. 小写作: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写和“雪”话题有关的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用心 爱心 专心低于 100 字。 6. 展示感想。 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 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 课堂实录(展示课) 一、明确目标 师: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过雪花,有多少称赞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 雪的诗句呢?

14、生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生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生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师: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请大家用 2 分钟时间交流一下这一节课的学 习目标。(2 分钟后)下面谁来说一说。 生 1:反复诵读,领会本文的内涵及语言的优美;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的解释及结构 ;体会作品的意境。 生 2:诵读的同时分析两幅雪景图;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 生 3:重点体会作品写作背景和写作方法; 利用好词佳句来丰富自己的文章 。 二、交流展示 1. 作品分析 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预习的内容,准备展示你的风采。 (学生讨论交流) 生 A:本文作者鲁迅原名

15、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生 B:1925 年初的中国,南方各省革命运动蓬勃发展,而北方则被封建军阀盘踞。 生 C:此时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地斗争着 ,雪就是这样一篇表面上是自然景观的描述,实际上反映他内心世界斗争的力作。 生 D:我认为在 A、B、C 三位同学的介绍中,C 同学介绍得比较好。因为他讲述了本文的写 作背景,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生 E:我认为 B 同学讲得也比较不错,他从整体上概括了北方的状况,让我们更深刻地理 解了“北方的雪”的含义。 生 F:我想前面几位同学只能大概地了解本文的思想,我想通过朗诵的方式来让同学们具 体地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我读的是 P218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