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09628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5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比较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比较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比较文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比较文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名与实第一节比较文学 ABC 比较文学实际上就是一门独立而又开放的、处于多种人文学科边缘的新兴学科。杨周翰:“比较是表达文学发展、评论作家作品不可避免的方法,我们在评论作家、叙述历史时,总是有意无意进行比较,我们应当提倡有意识的、系统的、科学的比较。”季羡林:“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我们只了解观察一种事物,我们的视野就受到限制,思路就容易僵化。只有把或多或少有某些类似之处或某些联系的事物摆在一起,加以观察,加以对比,我们才能发现各个事物的优缺点,对我们自己比较熟悉的事物才能作出正确评价。”钱钟书:“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我们必须把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比较文学与纯属臆断、

2、东拉西扯的牵强比附区别开来。由于没有明确比较文学的概念,有人抽取一些表面上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中外文学作品加以比较,既无理论的阐发,又没有什么深入的结论,为比较而比较,这种文学比较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钱钟书:“事实上,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即所谓对比文学。正是在明辨异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认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的特点。不仅如此,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应能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认识,对某一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就要求作品的比较与产生作品的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时代心理和作者个人心理等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雏形发展到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其他学科一样,它有自己本体的

3、定义、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研究方法和意义。自从将比较文学视为一种文学研究之日起,学界对上述问题始终存在着见仁见智、难分轩轾的争议。但是,作为一门严肃的学科,比较文学仍然要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二节定义的多重建构法国学者的定义强调文学之间的事实联系法2基亚(1921 ) 在比较文学中观点(第9 页);马里耶2卡雷(1887 1958) 的观点(第9 页);梵2 第根 (1871 1948) 在比较文学论 中的观点 (第10 页)美国学者的定义强调文学之间的美学价值关系亨利2雷马克(1916 ) 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能的观点(第11 页);奥尔德里奇 (1915 ) 的修正(第 1112 页)比

4、较文学不仅研究有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关系,而且也研究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的文学关系,甚至还研究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俄苏学者的观点历史类型的类似和文学的相互影响日尔蒙斯基 (1891 1971) 的观点, 1976 年出版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的“历史比较文艺学”辞条(第13页)把比较文学看做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与法国学者相同;针对民族文学中有事实类同现象可能是“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相同”这一历史发展同步现象的事实,提出“类型学”的新观点。日本学者的观点基本上承袭法国学者的“事实联系”说野上丰一郎 (1883 1950) 在比较文学论要(1934)一书中的观点(第13 页)大塚幸男 (1909

5、?) 在比较文学原理(1977) 一书中的观点(第14 页)2 区分了“对比”和“比较”。港台学者的观点立足于中西比较袁鹤翔 (1933 ) 的“中西比较文学”定义(第14 页)叶维廉 (1937 ) 教授的观点(第 15 页)中国大陆学和的观点杨周翰 (1915 1989) 的说法(第15 页)钱钟书 (1910 1998) 的看法(第16 页)季羡林 (1911 ? ) 的狭义与广义说(第16 页)乐黛云 (1931 ? ) 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的“比较文学”条目(第17 页)第三节我们的定义及其阐释作为定义,必须包括学科的目标、实质、方法、对象等,又要求简洁扼要。比较文学是一门以探寻人类

6、文学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为宗旨,以跨文化研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第一、“探寻人类文学共同规律民族文学特色”的宗旨作为比较文学的宗旨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文学研究不能取代的。一般的国别文学研究,可以在本文化体系内探索文学演变规律,看到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但达不到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目的。而且其民族文学特色没有其他民族文学的参照比较,也是自说自话,?特色?无从谈起。而一般的文学理论研究,研究的是文学的普遍性规律,确以忽略各自民族文学的独特性为特点。只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通过跨文化的文学比较,对人类文

7、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两个方面都是一种自觉。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互为表里,互相依存,两者不容分割。第二、“跨文化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实质不少人定义比较文学时,常用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跨学科等来界定,但跨文化才是实质,它是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确定的根本依据。跨国界、跨语言、跨民族等都不是根本依据。蒙藏民间文学的比较没有跨国,但是比较文学,英、美 文学没有跨语言, 印度英语作家的创作与英国文学比较,没有跨语言,却是比较文学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印度人祖先和伊朗人祖先都是雅利安人,他们的古代文学比较,当然是比较文学。这里的跨文化研究,包括两个层面的。一是跨

8、越文学的所属的文化体系;二是跨越大系统中与文学同一层级子系统,即跨学科。第三、“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这里强调比较文学研究在方法论观念上的沟通、平等意识。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对话,这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前提。比较文学的基点也正是通过比较研究,考察乃第四、“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这里概括地指明了比较文学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提出的“汇通研究”,这里的“汇通”,强调的是对比较研究的两方或多方都要具有整体的贯通的理解和把握,不是就事论事作局部的、表面的比附或对照。这里强调的既是一种研究的观点,也是

9、对比较文学学者的一种高素养要求。从实例看“比较文学”1、影响研究例源氏物语与白居易诗歌;卫茂平:中国对德国文学影响史述(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年);王3 锦厚:五四新文学与外国文学(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2. 平行研究例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邓晓芒:人之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其中一篇品格与性格:关云长与阿喀琉斯的比较;李万均 : 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不是比较文学的例子李白与杜甫,从中唐元稹到现代的郭沫若将唐代的两位诗人加以比较研究,分析各自的经历和诗作特点。但属于同一文化体系,是国别文学研究中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而不是比较文学研究。但李白与拜伦 、

10、杜甫与歌德,这样的研究却是比较文学的命题。川端康成与日本古典文学川端康成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作家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文学阅读中的读者参与”等论题,尽管在论述中引证不同民族文学的例子,但它是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一般规律,不是比较文学。若换成中西作家对生活的选择 、 中西作家创作形象思维的异同、中西文学阅读中读者参与的异同比较等课题又属于比较文学。第四节比较文学的性质和特点相关术语: 1、民族文学2、国别文学3、总体文学4、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特征之一:比较性比较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比较文学”,自然与“比较”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比较文学”能从“文学研究”中独立出来作为一

11、门学科,重要的一点说是其“比较性”的特点。但一般教材否定这一点。为什么?这涉及到比较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段公案。这与意大利著名文艺家、美学理论家克罗齐有关。比较文学的特征之二:开放性一般教材上的“综合性”、“族际性”、“科际性”、“边缘性”、“跨界性”、“包容性”等都是开放性的表现。“开放性” 的涵义,包括 “观念上的开放性” 、“研究范围”的开放性,“方法上”的开放性。还有“思维结构的开放性”。一般的文学研究,注重文学的传承关系,从文学的历史源流加以思考,这是一种纵向线性思维。也有的研究注重文学当代现实的关系,从横向展开平面思维。比较文学研究却进一步拓展为三维的立体思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不

12、仅是历史源流的发展,也不仅是现实生活的表现,它同时还是不同时空的文学相互作用的结果。比较文学的特征之三:汇通性“比较文学”是一种汇通性研究,对比较两者的文学和文化作体系化的、整体的把握,即使研究课题是某两个或几个具体的现象,但必须把这些现象摆在各自所属文化的体系中加以汇通的研究和比较,由具体的现象出发而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规律性的结论,深化对文学现象的认识。比较文学的特征之四:理论性比较文学不是就事论事的现象研究,而是从现象去把握规律,升华为理论;比较文学不能只是为文学研究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对不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如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等。第五节比较文学的性质和特点一、为文学研

13、究开疆拓土1、拓展国别文学研究的领域4 把研究领域拓展到两国甚至数国,填补了各国文学之间的空隙。研究五角星的五个点,研究对象只有五个;研究连接五个点的联接线,就有十条线,每条线上有四个交叉点。其研究领域大拓展。2、拓展相关学科研究的领域。二、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能更加清晰、完整地把握对象。通过不同文化体系文学的比较,互为参照,对各自民族文学的特点有更为自觉的认识,对各自文学发展的利弊优劣有更加准确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比较文学,也是深化中国文学的学习。三、 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比较文学打破单一的思维方式,从两种或多种文化体系观察文学现象,总结文

14、学规律,避免局限于一个文化模式内文学研究的偏见。克服文学研究的孤立封闭状态,在广度深度获得推进,更加全面、科学地把握文学的规律。四、促进国际间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顺运文化转型中的文化重组在沟通民族文学的过程中,为其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使各国从彼此的文学研究成果中得到补充。在当今文化转型的危机中,比较文学承担独特的使命:文学以此非功利性成为文化冲突中进行沟通的先导,其职能甚于功利性的政治和经济。比较文学以其不同文化的平等对话,为新的人文精神产生,在多元共存中寻求人类的和平、和谐具有积极意义。第二章比较文学与可比性第一节何谓可比性例一:西方、日本的一些学者以西方文学史的分期比较中国史的分期,得出相

15、应结论:西方:古典中世纪文艺复兴近现代文学的繁荣中国:先秦秦汉魏南北朝唐代古文运动元杂剧和明清小说繁荣。这样的比较没有找到两者的可比性,其结论没有反映文学发展的客观实际,缺乏科学的意义。例二:鲁迅、高尔基、普列姆昌德三名20 世纪著名作家都在 1936 年逝世。由此作为可比性,将三位作家作出比较。这样的比较非常表面,难以比出本质的东西,无助于对文学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的认识。若换一个角度, 三位作家都是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以此作为可比性。联系各自所处的民族文化语境,生活经历,比较他们创作中社会责任感的同和异,探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各自的人格个性,强以写成一篇很好的比较文学文论文

16、。方平先生曾将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与福斯塔夫进行比较。人类审美创造的特殊形态:将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可比性的把握,是决定比较文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的关键。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文学现象不具可比性,而一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在特定角度下却具备了可比性?何谓“可比性”?怎么把握“可比性”?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含义在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的同一关系。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核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的价值。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用来比较的对象5 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础,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依据。“可比性”的基本要求1、同一关系。在逻辑学中指对象之间外延相同内涵不相同的关系。客观存在的两个对象其外延不相同,只能限定在外延相同的范围内进行的比较,确定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