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6392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复习题(完整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完整版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分辨率: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原位杂交: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放射自显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店里辐射对乳胶(含 AgBr 或 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协助扩散: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转运,该过程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但需要特异的膜蛋白“协助”物质转运,使其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载体蛋白:是在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分子。可以和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构

2、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通道蛋白:是质膜的离子选择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顺梯度通过,又称为离子通道。 胞饮作用: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溶液裹进并运输到细胞的过程,形成的囊泡较小,则称为胞饮作用。吞噬作用: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的颗粒物质裹进并运输到细胞的过程,形成的囊泡较大,则称为吞噬作用。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细胞克隆:用单细胞克隆方法从某一细胞系中分离出单个细胞,并由此增值形成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的细胞群体。细胞拆合:把细胞核与细胞质分离开来,然后把不同来源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相互结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非细胞体

3、系:由来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与成分,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组成的体系。细胞系:原代培养的细胞传至 40-50 代次,培养的细胞仍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接触抑制的传代细胞称为细胞系。细胞株:由细胞克隆所形成的群体中筛选出的具有特定性质或特殊的遗传标记的细胞系称为细胞株。细胞质膜: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红细胞影:当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和胞内其它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基本形状和大小。被动运输: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主动运输: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

4、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多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为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又称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导产生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细胞表面受体:位于细胞表面的受体。一般是膜蛋白,有些是糖脂。主要是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活性物质或被能相应的信号分子所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细胞之间的黏附或将配体传递的信号转变为细胞的生理性或病理性反应。 G-蛋白藕联受体: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效应酶

5、或通道蛋白)的作用要通过与 G 蛋白的藕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第二信使: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配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如 cAMP,IP3,Ca2+等,有助于信号向胞内进行传递。呼吸链:有序排列在线粒体的内膜,能可逆的接受和释放电子或 H+的化学物质组成的传递电子的一组酶的复合体。氧化磷酸化:指在呼吸链上与电子传递相藕联的由 ADP 被磷酸化形成 ATP 的酶促过程。光和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耦联而生成 ATP 的过程。细胞质基质:在细胞内,除膜性细胞器之外的细胞质液相内容物区域。

6、细胞内膜系统: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的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MPF :卵细胞促成熟因子,实质是一种使多种底物蛋白磷酸化的蛋白激酶;主要含有 p32 和 p45 两种蛋白。 CDK: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并活化,使靶蛋白磷酸化、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 周期蛋白 :是一类呈细胞周期特异性或时相性表达、累积与分解的蛋白质,它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共同影响细胞周期的运行。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细胞周期同步化 :在自然过程中发生的或人工方法使某个细

7、胞群体的需要,为得到具有分裂能力且细胞时相一致的的方法。染色体整列:在动粒微管的牵拉下,染色体向赤道面上运动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Hayflick 界限:细胞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具有有限分裂次数。细胞凋亡:受基因调控的、主动的生理性细胞自杀行为。细胞坏死:细胞受到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原癌基因 :为可促进细胞增殖的正常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功能获得性突变形成为癌基因,具有促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能力。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停留于检验点上阻止周期进程。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为执

8、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形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征。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活动所必需的。奢侈基因: 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特异性地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 。如卵清蛋白基因、胰岛素基因等。胚胎诱导: 动物在早期的胚胎发育过程中, 一部分细胞影响周围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的作用。细胞外基质 :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的各种蛋白和多糖构成的网络结构。细胞外被 :指细胞质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黏多糖(糖

9、蛋白或糖脂) 。细胞连接:指在细胞质膜的特化区域,通过膜蛋白、细胞支架蛋白或者胞外基质形成的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连接结构。1,比较 P-型离子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和 ABC 超家族。P-型离子泵是载体蛋白利用 ATP 使自身磷酸化,发生构象的改变来转移质子或其他离子,如植物细胞膜上的 H+泵,动物细胞的 Na+-K+泵,Ca2+泵,H+-K+ATP 酶(位于胃表皮细胞,分泌胃酸) 。V-型质子泵位于溶酶体膜、动物细胞胞内体、高尔基体的嚢泡膜、植物液泡膜上,由许多亚基构成,利用 ATP 水解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 F-型质子泵是有许多亚基构成的管状结构,H+沿浓度

10、梯度运动,所释放的能量与 ATP 合成偶联起来,所以又叫做 ATP合成酶。F 是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偶联因子的缩写。F-型质子泵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内囊体膜上,不仅可以利用质子运动势将 ADP 转变成 ATP,也可以利用水解 ATP 释放的能量转移质子。 ABC 超家族含有几百种不同的转运蛋白,广泛分布于从细菌到人类的各种生物体中,每种 ABC 蛋白对于单一底物或相关底物的基团具有特异性。ABC 超家族共有的核心结构域:2 个跨膜结构域(T) ,形成运输分子的跨膜通道并决定每个 ABC 蛋白底物的特异性;2 个胞质侧 ATP 结合域(A) ,成员之间享有 30%40%的同源序列

11、。 2 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相同点:均是细胞完成大分子物质和颗粒性物质运输的方式。均要通过膜的内部并形成胞吞泡。胞吞泡的形成均有蛋白质的参与。不同点: 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 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nm。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液和分子,而大的颗粒性物质则主要是通过特殊的吞噬细胞摄入的,前者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后者首先需要被吞噬物语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细胞表面受体,因此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作用需要网格蛋白形成包被、结合素蛋白连接;吞噬作用需要微丝及其蛋白的参与。 3,比较糙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糙

12、面内质网:表面粗糙,有核糖体附着,常由板层状排列的扁囊构成,腔内含有均质的低或中等电子密度的蛋白样物质。 主要功能为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以及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运输。 滑面内质网:表面光滑,没有核糖体附着,常由分支小管或圆形小泡构成,小管直径 50100nm,很少有扁囊。光面内质网形成较复杂的立体结构。主要功能为合成脂质和脂蛋白,另外在一些细胞(如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参与糖原代谢并具有解毒功能,尔肌肉细胞中的特化光面内质网具有存储钙离子的功能。4 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溶酶体发生过程:溶酶体酶具有信号区,CGN 区中的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蛋白的信号区,并对其上的甘露

13、糖进行磷酸化,形成 M6P,TGN 区的 M6P 受体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 M6P,引起溶酶体聚积,然后出芽形成有被小泡,有被小泡脱去包被形成无被运输小泡,无被运输小泡与前溶酶体逐渐融合,在前溶酶体中的酸性环境下,M6P 受体与 M6P 分离,溶酶体酶释放到腔中,形成成熟酶,此时初级溶酶体形成了。 溶酶体基本功能:细胞内消化与营养作用,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如依靠自噬泡降解无用的蛋白、脂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和细胞器,依靠巨噬细胞清除衰老细胞。将内吞及体内存在的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提供给其他的细胞器合成新的大分子。具有免疫与防御功能,可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14、。参与器官、组织形成于更新,如蝌蚪变态时尾巴的退化即由溶酶体膜破裂所致。 协助受精,精细胞内的顶体是一个大的特化的溶酶体,其释放的酶克协助精子穿透卵的外层,进入卵内,完成受精。可能参与分泌细胞的分泌调节。5,已知的膜泡运输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主要功能如何? 膜泡运输包括 COP有被小泡运输、COP有被小泡运输、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运输。COP有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COP有被小泡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负责蛋白质从高尔基体 TGN 到质膜、胞内体或溶酶体或植物液泡的运输,在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中负责将物质从质膜运到细胞质,以及从胞内体到溶酶体的运

15、输。6,何谓蛋白质的分选?试述真核细胞内蛋白质分选途径和类型。 蛋白质分选:依靠蛋白质自身信号序列,从蛋白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蛋白质分选的两条途径:翻译后转运途径: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及细胞核,或者成为细胞质基质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和支架蛋白。共翻译转运途径:蛋白质合成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之后又信号肽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然后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中,在经过高尔基体加工包装运至溶酶体、细胞质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

16、蛋白质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蛋白质的转运类型: 跨膜转运: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质体(包括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蛋白以费折叠态跨膜。膜泡运输:蛋白有不同类型转运小泡从其RER 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的不同部位。选择性的门控转运: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到核内或相反。细胞质基质中蛋白质的转运:此过程和细胞骨架有关。7、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泌性蛋白 N 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然后再信号肽指导下蛋白质边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在蛋白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随后发现其他类型的蛋白也含有类似的信号序列,指导蛋白完成定向运输。8,NO 的产生及其细胞信使作用。NO 的生成反应如下:NO 信号转导机制:NO 由一氧化氮(NOS)催化合成后,扩散到临近细胞,与鸟甘酸环化酶(GC)活性中心结合,改变酶的构象,导致美活性增强和 cGMP 合成的增多;cGM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