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057753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周易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商宏宽(地震出版社,北京,100081)摘要:摘要:人的自然观是人认知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观念,并以此指导人的认知活动。不同的自然观,可以导致不同的认知模式、认知方法、认知途径,在对自然的各种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措施、方针乃至政策。所以,人们的自然观之确定,关系甚大,科学是对自然固有规律的认知活动,若评判周易与科学的关系,亦应从周易的自然观来分析。周易的自然观可以从(1)道法自然;(2)天道无为;(3)两种存在;(4)崇尚变化与发展;(5)整体有机自然观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从中可见,周易的自然观是主客观统一、虚实并举、阴阳和谐、对待流行的;是先进的,促进科学的,既有实践基础又

2、有理性指导的一种整体有机自然观。其中尤以天人合一观、自然演进观、和平发展观、整体有机观更对人们的认知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有指导意义,是使世界和谐、和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当弘扬与发展。关键词:关键词:周易, 道法自然, 天道无为, 虚实并举、阴阳和谐.近代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物质生产已极其丰富,机械化、电器化程度已大幅度提高,造成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然而,贫富差别、战争阴影、强权政治、恐怖主义仍然笼罩着世界,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病毒变异、毒品泛滥等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从而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如何和谐相处?世界仅仅是物质组成的吗?什么是科

3、学发展观?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最近在华人学术领域中讨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是促进还是阻滞科学发展?讨论人们是否要“敬畏自然”?说明目前人们正处在发展理念的十字路口,如何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和平、持续不断地发展。基于此,本文讨论了周易的自然观及其现实意义,希望引起广泛讨论,并请方家给予斧正。人的自然观是人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念,并以此指导人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2动。不同的自然观,可以导致不同的认知模式、认知方法、认知途径,在对自然的各种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措施、方针乃至政策,从而可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诸如天人合一与人定胜天,优胜劣汰与多样性共存,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以人类为中心,机械唯物自

4、然观与整体有机自然观等观念的差别是很大的。所以,人们的自然观之确定,关系甚大。科学是建立在人们对自然界认知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当人们的认知能力提高,认知活动领域扩展、深入,科学也随着发展与进步。若评判周易与科学的关系,亦应从周易的自然观来分析,离此则成为无的之矢,无源之水。关于周易的自然观笔者拟从(1)道法自然;(2)天道无为;(3)两种存在;(4)崇尚变化与发展;(5)整体有机自然观等方面来阐述。1.道法自然自然界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这些秩序或者规律性是从哪里得来的,这是自然观的根本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有“道法自然”的说法。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是说人的活动

5、是以天地为准,天地活动是以其固有的规律道为准,而道又是宇宙万物自动、自流、自生、自化自然而然形成的。这就是“道法自然”。人们认识自然就是以自然原型为对象,从对自然的观察、学习、体验中找到规律性,这可从八卦取象中来体会“道法自然”的涵义。1八卦取象是以天地为准,故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其取象的材料是什么呢,“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就是取天地鸟兽、植物、人自身等自然现象为观察对象,求规律(“通神明之德”)以归纳各种生活环境要素的性质(“以类万物之

6、情”)。而八卦取象的原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虎从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周易乾文言)是说圣人观察万物,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联系是有呼应的,并由此发现以天地为准,与天的性质接近者亲近于天,与地的性质接近者亲近于地。据此,将八卦及其所象事物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列于下表,更可看出八卦取象的自然性和科学性。从表中可见,八卦取象以天地为坐标,而包容天地之间的各种事物,并依据“一”、“- -”爻的多少及排列顺序而确定其对于天地的隶属程度。淮南子天文训有云:“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实际上是以轻重分异为标准而构成自然环境的

7、分层有序3结构,这与现代划分的宇宙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各圈层十分吻合,最近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活动应当给予重视,提出人类圈的说法2,这恰与周易提出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相合。表中的 (震)卦,一般习惯将其取象为雷,实际是激烈之振动,但以爻象看作为地震之象更为贴切,不亲于天更亲于地,应在水圈之下的岩石圈中的现象,并有国语伯阳父论地震为证明。同时,震卦的卦爻辞实际上也更像对地震灾害的描述3。伏羲的八卦取像能对人类生活中离不开又去不掉,顺之则吉,逆之则灾的环境动力因子作如此分类,真让人钦佩。八卦卦象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取象原则取象材料卦名卦象人类生活环境系统以天地为准本 本乎 乎天 地者 者亲 亲上

8、 下仰则观象于天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俯则观法于地乾巽离艮兑坎震坤天风火山泽水地震地宇宙圈(天象)大气圈(气象)生物圈(生物象)人类圈(社会象)水圈(水象) 岩石圈 核幔2.天道无为天道无为思想是中国古代对自然认识的基本思想。这里所说的“天”,不单指天,也指地,泛指自然。天道无为是说自然界有“普济”、“无欲”、“不仁”、“有信”的性质。4所谓“普济”是指天地普施恩译于万物众生而无所选择的性质,周易乾卦、坤卦中所说的“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管子水地所说的“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都是说的“普济”这一性质。所谓“无欲”,是指天地

9、施恩于万物众生而不要求报答的性质。周易乾文言中的“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周易系辞所说的“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都是说“无欲”这种性质。所谓“不仁”,是指天地之行,我行我素,不管你愿不愿意,能不能承受,照施不误,即天地施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周易无妄彖辞中有“无妄之灾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天之命也。”说人无妄作行为而遭灾,是因为外界强加给人的,这是天灾呀。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象)4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都是说天地“不仁”的性质。所谓“有信”,是说天地博大,万象百态,但确有规律可循的性质。周易乾文言有云

1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周易系辞有云:“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周易说卦有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老子有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荀子天论有云:“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这些都是说天道有常有信,有规律可循的性质。由是观之,“天道无为”是说:天地普济万物而无所选择,滋养众生而不求报答,天地施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按其固有规律性行事,这种规律性是可以体认、观察、感知的。天道无为比较客观地描述了自然是一个自动、自流、自生、自化

11、的自调节、自组织、自洽体系。这种认识十分真切,十分超前,时至今日亦非常高明,这里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3.两种存在自然界是由什么组成的,什么是宇宙的存在,是自然观的根本问题之一。人们常注意到有形的、物质的存在,却忽略了无形的、非物质的存在,周易对此问题则有独到之见。3.1 幽明周易认为大千世界之万事万物,并非一切都能看到,可见之物为明,有形;而不可见者为幽,为无形,无形者虽然看不见,却可以感知。周易特别重视区分幽明、隐显及其探索,故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探颐索隐,钩深致远”,“彰往察来,而微显阐幽”之说,对于幽、隐现象的追索,在周易形成时代,可能是以古人的直观感

12、觉为主,而以推理为辅,到现在科学昌明,发现了所谓“隐物质”,提出了“隐参量”、“隐能量”5,这可以说是关于幽、隐探索的延续。3.2 感通对幽隐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确可以感觉到,所以提出感而遂通的方法。诸如“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种直观感通的强调是与西方逻辑推理方法截然不同的。正因为中国古代强调5感通,所以在声、光、电、磁方面发轫很早。在河南舞阳裴里岗出土的骨笛,能奏出与传统音阶相类的音列,说明8000年前的古人对声音的感通能力;在国语周语中就介绍了黄钟、大吕等十二音律理论;明王子朱载堉创建十二平均律,并给出数学表达

13、式,解决了“音乐上的旋宫难题”;明宋应星的气论对声音传播理论之阐述,都与近代声学相近,堪称开先河之创见。6此外如避雷针的发明与应用,指南针的发明及磁偏角的发现,气功养生与经络学说的创立等都说明直观感通观念所起到的作用(当然这里也有出类拔萃的科学试验之功劳)。3.3 关于神的概念周易中多处提及“神”,仅系辞中就达二十多处。直言鬼神,卜以蓍龟,给人以宣传迷信的印象,然而细究,“神”的概念另有深意7。其一,控制物体及生命活动演化的,人们只能隐约觉察或感知,而不可确见的神奇东西或力量,被称之谓“精气”(或灵气),脱离物体的精气谓之“神”,脱离躯体的精气(游魂)谓之“鬼”,故有“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

14、知鬼神之情状”,“神无方而易无体”之说法。其二,“神”乃是人们对尚难以认识的变化规律及神秘奥妙现象的一种称谓。阴阳变化有有序可测者,有无序难测者,对前者称之为“理”,对于后者称之为“神”,故有“阴阳不测之谓神”。由是观之,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进展,“神”可化为“理”,而又发现新的不测现象,故“神”可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其三,“神”是对人们利用自然规律,掌握生产方法,同时在实践之中不断加以改进、创造,从而达到高度智能领域“至神”的一种称谓。即“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其四,大事件、突发事件暴发之前,通过微观、隐蔽的

15、征兆、信息,预测未来谓之“神”。诸如“知几,其神乎”,“神已知来”是也。概言之,“神”之性无思无为,无形无体,但具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是可以通过实践而感知和体验的,是可知的。故有“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者为至神”。故而有“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即能“体天地之撰,通神明之德”。“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等描述。如是观之,周易中的“神”,不是上帝,不是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虚幻偶像,而是对客观世界观察到深处而体验出的真实存在的东西。这种东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没有人类存在的洪荒时代就已经对自然界起着作用。它可能是指当时人们还不能看到的微观世6界;可能指当时还没能清

16、楚总结证明的,控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定理等理论世界;也可能指各种表示物质、体系之间有关系的信息世界。“神”乃是未知的“理”,“理”乃是已知之“神”,“神”和“理”都是自然规律的体现,都是主宰自然界之大“道”。在我国古代的周易中寓有如此深刻地透过事物表面现象而探寻其本质的思索和认识。确实是难能可贵的。3.4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总结上述,周易提出两种存在,一种是有形的器,也就是物质的存在;一种是无形的道的存在。现将两种存在的区别列表于下:器(物质)有形(形而下) 有生有灭 可量测(外求) 不可共享道无形(形而上) 无始无终 可感知(内求) 可以共享物质对于人类乃至生物来说是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因素,物质在宇宙范围来看是无限的,但在局部范围来看(譬如地球范围)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