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105489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_0(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越来越高,留守儿童的数量激增,据初步统计,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乐平市小学 26286 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41.9%,初中 11422 人,占 35.8%;浮梁县小学3503 人,占 18.6%,初中 1278 人,占 14.1%;昌江区小学 3155人,占 23%,初中 1136 人,占 29%,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总数达 46780 多人。面对这一庞大的特殊群体,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1

2、1 月 12 日至 12月 28 日景德镇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学锋带领督导室全体成员,走访了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和珠山区的部分学校,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多个乡镇、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学校的基本做法我市很多农村乡镇中小学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 40%以上,最多的乡镇甚至高达 70%。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各学校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在困难面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给自己加压,2对留守儿童不歧视、不冷落、不放弃,努力让每位留守儿童学会自主学习、独立生活,创造条件使得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生活上享受到温暖、学习上得到关爱。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及时与家长沟通。农村中小学普遍对留守儿童

3、进行了登记,建立了联系卡,昌江区丽阳乡余家希望小学还挤出资金,按生均每学期 1 元的电话费补助教师,加强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增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效果。鱼山镇中心学校还提出要求,让教师经常家访,改变教育方式方法,上门送关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是教师无偿辅导。不少学校采取放学以后对留守儿童开小灶的措施,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偿辅导学生作业,通过托管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三是指导家庭教育。鱼山中学抓住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高峰,召开家长会对监护人进行指导,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家长以前的那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心理;只知道训斥责备,不懂得理解关爱;只关心物

4、质生活,不重视精神支持等不良心态。四是鼓励学生交流。乐平市塔前中学还专门安排了热线电话,鼓励留守儿童与家长沟通。鱼山镇中心学校开展红领巾帮扶,鼓励学生结伴同进,组织留守儿童才艺展示和竞赛活动,为留守儿童打开心扉,增进与外界交流创造条件。多项活动的开展,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五是教师结对帮扶。浮梁县福港学校,中层以上干部都下到班级3蹲点,与班主任共同做好教育工作,并采取结队帮扶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对特殊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动员学校教师捐款捐物,为留守儿童买雨伞、雨鞋,给留守儿童送温暖,留守学生受到很大鼓舞。塔前中学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将生活费委托班主任代为管理,帮助他们科学理财,使家长消除了后顾之

5、忧。各校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许多留守儿童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帮助,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数量较多,教育的工作量很大,牵涉面又广,仅靠教育一家很难但此重任,尤其是教师负担过重,教育经费紧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困难。二、存在的教育问题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由于数量庞大,近期看来似乎只是家庭问题,若干年后就有可能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存在的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外出打工父母与孩子每年才联系一至二次,甚至有的父母基本上一年内都不与孩子联

6、系。尽管有相当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一年返家探亲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但父母常年在外,孩子缺少亲情的关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尤其是孩子的情感教育几乎成为空白,由于他们处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心理需求也无法4满足,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情感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缺陷,如性格孤僻、寂寞空虚、难以沟通、攻击性强等等。有些在外务工父母为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存在乱花钱的状况,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调研显示,平均约有 65%(有的县区高达 7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祖孙年龄相差一般都

7、在 40 至 50岁左右,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孩子往往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保障,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2、学习状况令人担忧由于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甚至有一部分是半文盲,年龄的代沟无法在思想上沟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在学习上明显处于劣势;大多数教师也反映留守儿童中学困生、问题学生较多,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多有厌学倾向。一方面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祖辈的文化水平较弱,学习上缺乏监督;另

8、一方面,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性内容增加,需要家长适当辅导,爷爷奶奶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留守儿童的作业态度和质量都有明显不足,留守儿童年龄都不大,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然不够,学5习状况很不理想。3、心理健康出现异常很大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健康出现偏差,更谈不上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思想境界,甚至一部份儿童还没有形成一种价值取向。出现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诚实、拉帮结派、欺负同学、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甚至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气。依靠父母得到的物质享受,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习气,并有可能形成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9、调研发现,在中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健康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正常儿童,通常表现出冲动、好怒、焦虑、自闭等不良的心理特征。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能与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正常交流,受到挫折,无人倾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为明显,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4、人身安全难以监管据教师反映,大多数承担监护的祖辈,不仅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对思想教育、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不少家庭的老人还有打麻将、饮酒、迷信等成规陋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很好配合,容易造成安全监管的诸多问题。教师对学生的监管只能在课堂,放学以后和节假日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成为学校

10、监管不到的真空。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位,老师无法向家长了解他们课余时间的情况,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不良品行危害学生人身安全。有的留守6儿童学校、家长两头欺骗,出现逃学、偷偷上网等现象,甚至个别人有偷窃行为,成为问题学生,对他们本身也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问题。5、很多教师不堪重负留守儿童数目激增,很多负担都落在了老师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体验到较重的工作负荷,工作内容也比以前繁杂琐碎,有的教师感到情感资源被极度耗尽,尤其不能忍受留守儿童的捣乱行为。如学生生活中的说是都要帮忙处理,中午要监管学生吃饭睡觉,下午放学还要时刻看护学生的安全。许多小学教师除了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课外

11、活动,既要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又要抽出时间对他们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留守儿童的难教难管也加大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常常表现出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劳,甚至感到如此繁重的工作难以承担,很难适应目前教育工作的需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表现出太多的无奈。三、工作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情况,以及调查过程中对各校经验的总结,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健全联系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家底,规范留守学生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范文网)档案内容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不仅要包括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务工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留守孩子临时监护人的7详细地址

12、、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还要记录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临时监护人沟通、定期与村委会(社区)沟通的内容。学校要及时补充、变更档案,以学生为中心组成关爱网络,时刻关注留守孩子的成长。广泛开展家访,上门送温暖,融洽师生关系,要适时反映倾向性问题,与家庭、社会合作共同做好教育工作。2、适当增加政府投入作为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相关经费,一方面要适当增加教师补贴;另一方面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托管中心,改善食宿条件,可以填补双休日、节假日监管的空白。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

13、施,在有条件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现状,解除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3、广泛开展家教指导各学校可以印发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与家长进行书面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针对当前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的现状,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村委会和学校联动的关爱网络。学校要指导家8长正确处理家庭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为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学校可以开通家长热线电话,有条件的

14、学校,还可以提供网络视屏交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鼓励和教育。学校和老师与临时监护人也要保持经常性联系,指导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正常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条件的农村初中,要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专题教育。重大节日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为他们举行相关活动,如孩子生日举办献爱心活动等;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

15、讲座,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立志教育,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教师要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教育他们控制不健康情绪的若干方法,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找快乐,将人生道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合理、科学的精神世界。5、学校适当分担责任学校可以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一个托管老师,实行留守儿童定期9谈心制度,加强监管、沟通、交流,针对不同情况,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利用教师的权威性,努力消除祖辈代沟造成的不利影响。学校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平时

16、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班主任和托管老师可以通过日记、周记等形式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及时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健康,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消除心理沟通的障碍。教师适当留堂托管,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指导,结对帮扶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感恩,以健康快乐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6、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为了填补留守儿童的空闲时间,消除孤独感,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幸福、祥和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学校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举办写作、书法、文艺、体育等兴趣小组,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竞赛活动,给留守儿童创造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建立自信心,体会成就感,培养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这样有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7、全社会来关心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仅靠教育部门一家,必须有全社会的关心支10持,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