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104502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与” “亲” “鳏、寡、孤、独、废疾” “分” “恶” “乱” “作”等重要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3、了解孔子关于人类 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4、培养和提高学生诵读能 力及探究意识。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激发学生树立远大 的理想,做一个社会有用之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积累“与” “亲” “鳏、寡、孤、独、废疾” “分” “恶” “乱” “作”等重要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

2、, 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与文中“大同”社会的相 似之处。 2、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孔子所讲的大同社会”?教具:小黑板(板书重点词语)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回忆一下桃花源记一文是如何描写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的。 (学生说)是啊,这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古代圣贤中不仅陶 渊明有这样梦想,孔子也有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 大道之行也 ,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共同走进孔子的“大 同”社会。 (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感知文意。 2、学生齐读全文后,学生大声自由朗

3、读课文,并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 通词句,初步把握文意。 教师用小黑板展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 ,选拔。音)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通“鳏” ,指老而无妻的人。音) ;男有分( 职分,文中指职业、 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 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 “抚养” ) ;外户而 不闭(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理清文章思路,进一步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根据文意,全文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4、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根本特征) ,这 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 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总结 全文。 三、讨论下列问题,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天下为公”是 说政权(也可以说是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 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 来担任。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 求消除欺诈,要崇

5、尚和睦以止息争斗,是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学生齐读或背第一层。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 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各个年 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 “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 障,更充分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

6、分”就是有稳 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男耕女 织,丰衣足食。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 尽心竭力去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 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学生齐读或背诵第二层。 3、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

7、理想的“大 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 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 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 纷呈,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这个结论非常 鼓舞人心。 学生齐读或背诵第三层。 四、探究性学习。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 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 五、总结 尽管大道之行也译文所构想的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力 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但贤哲确实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勾画出来了, 这也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希望处在新世纪的中学生,要学习古人大胆想象 的精神,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将来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探究性学习第 2 题。 七、板书设计: 24、大道之行也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