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4104407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贴近生活传递正能量 紧扣说明突出学科特点年中考适应性考试命题的理念与思考出题前我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出题前我对三个问题的思考语文是什么?语文考什么?语文怎样考?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的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二者是统一的。语文考什么?三个板块,六种能力。依据课标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能力。中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和探究六种能力。A、

2、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对 A、B、C、D、E、F 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语文怎样考?”两紧扣”“两加强”“一对

3、照”。即紧扣课程标准,紧扣考试说明;对照双向细目表;考查内容应加强与教材的联系,加强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联系。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古诗文材料,以唐宋时期为主;现代文阅读材料,以论述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为主。作文不设审题障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如果说一套语文试题是一个人的话,科学规范是她的生命,这就要求我们紧扣课标和说明;公平公正是她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要原创;贴近生活是它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材料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传递正能量是他的出发点和终点,这就要求我们选择材料要文质兼美。基于这些思考,本套试题我严格按照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双向细目表来命这一套题目。从试卷

4、的结构来看:从试卷的结构来看:全卷共 27 个小题。1、试卷内容、题量及其赋分情况如下:积累与运用,11 题,共 29 分;阅读,15 题,共 41 分;其中古诗文阅读,6 题,共 15 分;现代文阅读,9 题,共 26 分);写作,1 题,50 分。2、试题类型及其赋分比例如下:选择题占 15%;非选择题约占 85%。3、试题难度控制:试题按难度系数(以下简称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大致为 6 : 3 : 1。试卷总体难度控制在 0.65 左右。从从考考试试内容及相内容及相应应能力能力层级层级分布情况来看分布情况来看(一)基(一)基础础知知识积

5、识积累与运用累与运用1.熟熟练书练书写正楷字或行楷字写正楷字或行楷字 A(识记)(识记)将“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正确、流利、美观的书写在田字格中。不仅考查学生的书写能力,而且给学生以“好学、力行、知耻”情感上的熏陶。2、识记现识记现代代汉语汉语普通普通话话常用字的字音常用字的字音 A(识记)(识记)。所选的拼音都是容易读错的,例如声调中我们随州话不易区分第二声、第三声;鼻声母与边声母的辨析;声母易错的;形似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及拼音规则等。3、识记现识记现代常用代常用汉汉字字形字字形 A(识记)(识记)。都是课标中规定的常用的 3500 个汉字。4、正确使用正确使用词语词

6、语 E(表达应用)(表达应用)。所选的“喜笑颜开、死灰复燃、抛砖引玉、乐此不疲”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运用着重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当中去应用。无论是毕业晚会、交流会还是抢红包、“南京大屠杀”这些语境应该说是学生们所熟悉的。“抛砖引玉”属于谦辞误用。5、辨析病句辨析病句 E(表达应用)(表达应用)。本次所考查的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结合随州市初高中教学衔接座谈会会议精神,特增加了病因的考查。6、正确使用正确使用标标点符号点符号 E(表达应用)(表达应用)。本次命题选取倒装问时问号的用法、省略号、冒号、括号、引号、顿号的用法进行考查;这些都是常用的一些

7、用法。7、了解教材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了解教材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识, ,课课外外阅读阅读 水水浒传浒传西游西游记记三国演三国演义义 安徒生童安徒生童话话 等等 课标课标 建建议阅读议阅读的文学作品,的文学作品,识记识记故事情故事情节节、人物形象。、人物形象。A(识记)(识记)试卷中的第 7 题文学常识,安徒生、泰戈尔、鲁迅、司马迁,选材时考虑到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来考查。第 8 题名著阅读。我选取水浒传的“误入白虎堂”这一情节来考;围绕说明中的“识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出题。8、根据提供的根据提供的综综合性学合性学习习材料或情境,材料或情境,综综合运用合运用语语文知

8、文知识识, ,简简明、明、连贯连贯、得体、准确、得体、准确、鲜鲜明、明、生生动动地表达。地表达。E(表达应用)(表达应用)试卷中的第 9 题,结合语境仿写句子,着重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连贯、鲜明、生动地表达。时间上,春夏秋冬这是重在考查语言的连贯,内容上春夏秋冬的季节上的优点,这也是隐形的在考查连贯;修辞手法上运用拟人、句子结构上要构成排比这是在考查鲜明生动的表达。第 10 题,句子排序,重在考查句子间的逻辑联系,属简明连贯的表达。加强了与教材的联系。9、默写默写 课标课标 要求背要求背诵诵的的古的的古诗词诗词名句名句 A(识记)(识记)我所选的名句从内容上来看,或写景、或抒情、或心理告白;从

9、情感上来看,或俯视一切困难勇于攀登,或爱国,或喜怒哀乐。不仅突出说明中“加强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联系”这一要求,而且在情感上使学生性格以完善,传递了正能量。(二)(二)古代古代诗诗文文阅读阅读古诗赏析古诗赏析说明说明回放:回放:( (4) )筛选筛选文中信息文中信息,归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观点点态态度度 C(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6) )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语言言 D(鉴赏评价)(鉴赏评价)对阅读对阅读能力的考能力的考查查,以,以课课外外阅读阅读材料材

10、料为为主。古主。古诗诗文材料,以唐宋文材料,以唐宋时时期期为为主;主;我选的是唐朝王昌龄我选的是唐朝王昌龄从军行(其五)从军行(其五)第 12 题:诗中“ ”两词写出了胜利来之不易;“ ”两词让我们可以想象到前线敌人之强大和战斗之激烈、待援。从“ ”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出部队首战告捷。(3 分)本题围绕本题围绕“鉴赏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语言言 D(鉴赏评价)(鉴赏评价)”这一发展等级来考查。这一发展等级来考查。第 13 题,选择题。着重考查着重考查说明说明中的(中的(4)筛选文中信息)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点,概括中心意思 C(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11、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C(分(分析综合)析综合)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说明说明回放:回放:( (1)理解常)理解常见见文言文言实词实词在文中的含在文中的含义义、文言虚、文言虚词词在文中用法在文中用法 B(理解)(理解)常常见见文言虚文言虚词词:而、乃、其、以、于、与、:而、乃、其、以、于、与、则则、者、之。、者、之。( (2)理解与)理解与现现代代汉语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理解)(理解)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宾语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词类活用活用( (3)理解并翻)理解并翻译译文中的句子文中的句子 B(

12、理解)(理解)( (7) )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观点点态态度度 D(鉴赏评价)(鉴赏评价)文言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第 14 题解释加点的词 衣以文绣 (给。穿)词类词类活用活用 置之华屋之下 (放,把。安放理解常理解常见见文言文言实词实词在文中的含在文中的含义义、 、 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交付、交给)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在文中的含义,这一小题增加了难度。小题增加了难度。 以为不可(认为)15 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文言虚文言虚词词在文中用法在文中用法 B(理解)(理解)常常见见文言虚文言虚词词:而、乃、其、以、于、与、

13、:而、乃、其、以、于、与、则则、者、之。、者、之。受材料的限制我增加了文言虚受材料的限制我增加了文言虚词词“也也”的用法的考查。的用法的考查。解释下列加点词 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A、 故楚之乐人也 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B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C 、而以大夫礼葬之 温故而知新D 、请以人君礼葬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6 题、翻译“寡人之过一至此乎!”(2 分)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 (3)理解并翻)理解并翻译译文中的句子文中的句子 B(理解)(理解)17、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请简要回答。 (3 分) 他“欲擒故

14、纵”,进门大哭,顺着楚王的意思,要求厚葬死马,接着顺势推理,推出荒诞结果,使楚王恍然醒悟。(3 分( (7) )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观点点态态度度 D(鉴赏评价)(鉴赏评价)命题思考:命题思考:选择这一材料我想,除了可以考查学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还有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考查学生要会说话,根据说话的对象,选择婉言或者直言,这不仅需要智慧而且还需要勇气。给学生以启迪,甚至可以终生受用,贴近生活,还原生活,传递正能量。议论文阅读议论文阅读说明回放:一般一般论论述述类类文本文本阅读阅读(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义、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的含意 B( (2) )筛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并整合文中信息 C( (3)分析文章)分析文章结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构,把握文章思路 C( (4) )归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观点点态态度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