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103924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2008 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价及试卷分析(广西卷)评价及试卷分析(广西卷)2008 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第卷) (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西、 陕西、浙江、江西、安徽、福建、辽宁和广西等省区使用) ,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 导思想,坚持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即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遵循大纲考大纲的原则, 坚持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坚持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原则,突出对历史学科综合能 力的考查,力求做到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代 表了命题的方向。一、一、试题分析试题分析1试题结构稳中求变。(1)试题结构稳定。题型、学科

2、试题排列、赋分等与往年一致。题型还是两大题 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的排列仍按地理、历史、政治这样的顺序排列,赋分 还是 100 分。(2)学科比例没有变化,仍然是地理、历史、政治各占 100 分。(3)选择题的结构、形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全卷 12 道选择题,没有设计一个大 的主题,终于放弃了 2000 年以来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的选择题都是围绕中心问题来设置 的小专题式的选择题,命题方式恢复了 2000 年以前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非主题考查的形 式,从而使高考历史科考查的角度明显地增多,考查的知识面明显地扩大,试题的覆 盖面明显地增加了。这也是和 2008 年的考试大纲一致的。(4)从试卷的

3、呈现方式看,试题较多地采用了历史材料和图表的方式,注意了试 卷呈现方式的多样性。试题的第 13、19、21、22、37、39 题中运用了许多文献材料和 历史图片、表格数据等,充分考查了考生阅读史料、解读图表、分析情景等历史阐释 能力。(5)试卷的内容结构发生了变化。2007 年文综历史试题(卷) ,中国古代史 32 分,中国近现代史 38 分,世界近现代史 30 分。基本符合其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所占 的比重。而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所占的分值达到 40 分,而中国近现代史 仅占有 24 分,实在有点出乎意料。(6)整个文综试题的总量由去年的 40 题减少为 39 题,把去年的 36、3

4、7 题合并 为一题,非选择题 39 题以历史材料导入, (1)问、 (3)问是地理题, (2)问、 (4)问2是历史题,这种变化反映了学科间综合的进一步加强。2试题突出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和重点知识的考查,基本没有出现偏题、 怪题现象。今年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基本上都是围绕主干知识和国内外重大历 史事件进行考查。如第 13 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的失败迫使爱国知识分子转 变观念,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第 14 题考查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企业的经营 管理方式官督商办。第 15 题考查了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结合一战的灾难性后果,指 责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杀人工具。第 16

5、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民主 政权建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体现了政治民主化主题。第 17 题考查 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取得的重要外交成果,也是民国外交的一次胜利。第 18 题考 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 19 题考查工业文明。第 20 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西 洋文明传入日本,导致日本在制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第 21 题考查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的世界影响。第 22 题考查二战后国际关系和德国分裂及统一。第 23 题考查朝鲜半岛形势。此外,试题第 12 题还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山南水 北”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一直是近年来高考历史

6、试题的重要要求和目标,这也必 将对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3注重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能力考核目标及要求的多层次考查,充分体现了以 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综观全卷,主要是通过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等“三新”来最大 限度地考查考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试题表述很多采用“是” 、 “说明了” 、 “反 映了” 、 “原因是” 、 “如何理解” 、 “主要依据是”等需要考生去理解、 探究历史学科奥秘的词语。考试大纲中能力考核的目标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获取和 解读信息”的能力。今年特别强调对时间信息的获取。如第 17 题、19 题、21 题,时 间信息就是解题的关键。第

7、13 题近代中英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第 15 题 1920 年 梁启超游历欧洲时的世界情势、第 20 题 1878 年明治维新 10 年后的日本社会、第 22 题 1961 年与 1989 年的德国柏林街景比较、第 23 题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朝鲜半 岛的状况等,这些时间也都是解题的关键条件。第二级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第 12 题、20 题、21 题。第三级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如第 13 题、14 题、 22 题、23 题、37 题的第(1)问。第四级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如第 15 题、 16 题、17 题、18 题、19 题、第 37 题的第

8、(3)问“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 近代文官制度?”第 39 题第(4)问“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 的伟大的叙事史诗?”等题。4试题注重创设“新材料” 、 “新情境” ,着重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体现了新课 程标准重视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念。今年试题在情境性选择题的大幅增加、精心选用及巧妙设计方面,可谓精心雕琢, 匠心独具,方向性非常明显。12 道选择题几乎全是情境题,情境材料涉及报纸评论、 学者观点、生活场景、历史图片等,第 37 题、39 题这两道非选择题更是容量巨大的图 表资料、文献资料摘录。试题中几乎没有一题是对材料内容的直接发问,都需要学生3在新情境下,运用学科知识,进行

9、一定的思考后才能作答。如第 13 题: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 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 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B.徐继畬C.郑观应D.严复该题引用一位美国人对著作的评价,来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提 供著作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判断。姚莹和徐继畬为鸦片战争之后“新思想的萌发”代表 人物,姚莹的代表作康輶纪行关注重点在西藏等问题,而徐继畬的代表作瀛寰 志略则是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广泛介绍了世界各国,证明了中国“并非地球上的惟 一一个国家” 。第 1

10、4 题: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 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该题考查考生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理解,官督商办是一 种形式,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来认识企业的特点。第 15 题:1920 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 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该题要求考生理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的观点

11、。要理解这一观点,考生须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坦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应用于军事之中, 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这一史实出发,才能得出科学不是万能的结论。第 19 题: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 1750 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 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 主要历史依据是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4该题要求考生理解 1750 年和两个世纪后,即 1950 年

12、。与古希腊相比,工业文明 时代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都出现巨大的变化。古希腊人置身于 1950 年的世界, “什么都 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把题中各选项置于这样的世界大背景,才能选出正确的 选项。第 20 题:在 1878 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 10 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 要反映了日本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该题考查考生对日本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产生结果的理解。10 个新事 物,大多和社会文化息息相关,例如照相机、电

13、报、报纸、学校、信箱等等,不是简 单的经济,而这些内容又不足以确定全盘西化。富国强兵固然是明治维新的目的,但 又不合题目的要求。 “文明开化”指的是明治时期,西洋的文明传入至日本,引致在制 度及文化上出现巨大转变的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的封 建文化。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广大师生都觉得今年的选择题太难了(相对于非选择题) ,之 所以有这样的感觉,主要是是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的题目没有了,而代之于考查 思维能力为主的材料选择题、最佳选择题、变换叙事式选择题。在 12 道选择题中,有 10 个提供了材料、设置了“新情境” 。这样的考查,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改变 学习方式

14、有着方向性的意义。5.试题充分展示新课改理念,命题立意较高。试题较好地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对考生的要求,彻底抛弃了对历史知识死记硬背的 传统理念。12 道选择题没有一道是考查历史识记能力,试题提供了全新的情景材料, 令人耳目一新。选择题题干几乎没有一例为教材原文照搬的现象,每一道选择题的解 答都需要考生认真理解、耐心推敲、斟酌分析等步骤,才能挑出正确的选项。非选择 题 37 题关于唐朝科举制度与英国近人文官制度的建立,通过考生阅读提供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该题不需要考生死记硬背一些历史知识,侧重考查考生 的思维能力,涉及到阅读材料、收集信息、处理材料、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要求 考

15、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能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国家结构、政府功能、国 际影响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把比较、分析、归纳等手段融为一体。同时, 该题的视角较为独特,关注近年我国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突破传统思维,把教师的教 和学生的学从关注科举制的不足吸引到正确看待科举制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中来。6继续注重史学常识的考查,体现了对文科考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与去年关于帝王谥号的试题相似,命题专家今年如法炮制了第 12 题。命题专家知5道这些内容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是没有的,但学生应该在地理、语文课上学习过此类知 识,其命题意图就是考查学生的文、史、地学科知识综合素养。解好此类试题,需要 考

16、生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内容,要扩大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同 时,也对历史教师知识面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7继续注重对热点问题的隐性考查,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今年的热点试题设计体现了“现实问题历史联系” 、 “隐性考查学科知识”的特点, 充分凸显出了历史试题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历史学科的社会功用,要求考生用历史知识 来透视和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如第 13 题体现了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第 14、20 题折射了 科教兴国这一热点;第 22、23 题涉及国家分裂和统一这一热点(今年是朝鲜半岛分裂 60 周年) 。第 37 题则考查了科举制度对欧美近代文官制度的影响,凸显了中华文明对 世界文明的影响和相互促进作用。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