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标准化发展策略探讨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103847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标准化发展策略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形势下标准化发展策略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形势下标准化发展策略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标准化发展策略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标准化发展策略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B B 骊蒜囊乓职帮弋:惊准代佞愚略探圣式张曹标准化与经济发展、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环境卫生都有着密切关系,关乎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建立科学的标准化工作体系,完善标准化建设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智慧。既要发挥优秀企业的领导作用,又要尊重中小企业的意见;既要保增长,防止企业倒闭,又要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坚决打击不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产品。本文从标准化与产业链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标准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三方博弈,并提出了标准化的发展策略。一、标准化与产业发展纵观加入W T O 后这几年的发展,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在国际产业链中还处r 于加工制造”环节,很难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

2、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利用现有加工制造优势,逐步往“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整合产业链。由于标准化可以淘汰产能落后与效率低下的企业,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因此推动标准化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武器。在国内产业链中,标准化承担着“润滑剂”的作用。具体来讲,标准化与三大产业( 农业、工业、服务业) 都有着紧密联系,支撑着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农业的产业链中,标准化影响着从生产资料的生产、加工到运输、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上实现标准化,能够减少产业环节衔接的矛盾和复杂性,从而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一个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必须能满足产业提升的需要,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度,提

3、高经济效率。服务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心,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在服务经济时代加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必由之路。但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服务质量参次不齐,服务水平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这客观上要求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例如,比起发达国家,我国物流行业中的各个物流系统缺乏协作性,运输效率低,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而标准化是提高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国家最新出台的物流振兴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提高物流的标准化程度。同时,专门从事标准化的企业也隶属于服务业,如标准化研究企业或标准化咨询企业。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C a p g e m i n i ( 凯捷) 一块业务就是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

4、研究与咨询,加强协同作业。这类企业是三大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力的“催化剂”,也是产业环节上相关企业加强合作的“粘合剂”。然而,我国虽有不少咨询企业,但提供标准化研究与服务的企业却不多。这就需要国家宏观指导,培养人才,同时企业主动加强该领域的服务能力,为产业发展与升级提供助力。二、标准化与三方博弈标准化和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都有密切关系。政府对标准化发展方向、标准化战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支持企业标准化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导标准化工作,避免标准化给企业带来过多转型压力。尤其近期信贷危机逐步演化成全球金融风暴,我国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在保增长为首要前提下,标准化发展应

5、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相符合。另外,由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重创,为保护本国经济,减少失业,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因此政府必须防范一些国家以标准作为武器建立贸易壁垒,积极与各国标准化组织加强合作,加强标准化方面的风险应对,为稳定出口做出贡献。同时,政府标准化工作的另一方面是防止市场失灵,维护消费者权益,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信息的不对称容易形成淘汰优质产品的“柠檬市场”。这种信息不对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甚至危及公共安全。因此,需要政府发挥监督导向工作,加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与透明,维护市场秩序。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企业关注的是利润与市场占有率。而标准化

6、正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加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标准化的效益更加显著,它加强了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例如,江苏的阳光集团,作为国内首个建立I S O 秘书处的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还将纺织专利技术纳入国际标准,进一步增强了产品优势地位,在其他纺织企业的出口遭受海外金融危机打击时,该集团却发展势头良好。由此可见,标准化还能提高企业的风险抵抗能力。一般来说,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产品效益: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市场效益:通过标准化,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防止市场混乱;品牌效益:标准化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市场口碑;管理效益:标准化促

7、进企业有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管理与执行的效率。然而短期内,标准化就意味着人力与资金的投入,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参与热情大大降低,尤其是中小企业,本身资金与人才缺乏。在生存是首要任务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一般不会动用资金参与标准化工作。但另方面,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的标准化工作,既保护消费者权益,又防止企业未来遭受食品安全方面的危机。因此,企业必须权衡长期战略与短期发展,协调经济利益与社会获奖论文一优秀奖F 虱磊爵j 丽固责任。消费者,面对产品质量标准与支出,也面临着权衡。一方面,消费者希望获得质量标准高的优质产品,另一方面也希望产品的价格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企业增加成本,提高

8、质量标准,必然追求高回报。这就需要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权衡质量标准与价格,也需要企业在质量标准与消费者接受度之间进行权衡。三、标准化发展策略1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产量随着周期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标准,作为一种社会与经济需求,也经历着发展与消退的过程。例如,当欧洲的汽车排放都满足欧I V标准时,欧I I I 标准就相应进入了消退期。在不同时期,标准对行业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讲,标准只有在应用推广过程中,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具有强烈的标准化意识。在行业发展的幼稚期,欧美企业就开始标准

9、化研究,期望主导标准制定。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 G 标准T D - S C D l | f t A 成功上升为国际标准,显示了政府对“标准先行”的认可,为3 G 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我国不少行业及相关企业开展标准化往往在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在成熟期建立标准,首先是标准的调整成本高,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其次,标准面临着企业之间协调难度大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新标准无人应用的困境。因此,我国需要贯彻“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的理念,加强教育指导,避免标准发展的滞后而丧失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2 充分考虑小企业从事标准化的研究与实施,企业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与财力。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

10、人才和资金,实施标准化存在一定的难度。要这些企业主动参与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的制定则更是困难。在我国,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小企业,其中很多企业的员工不超过1 2 人。但正是这些小企业,为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发A l l 硒蒜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有必要将小企业纳入标准化的工作体系中,为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驾护航。针对小企业,我国可以借鉴欧洲标准化战略的一大理念“T h i n kf o rS m a l l ”( 考虑小企业) 。在德国,很多小企业虽没参与标准制定,但却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导标准制定的企业需要征询小企业的意见,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以获得更多支持。同样,美国也非常重视小企业对标

11、准的意见。因此,我国的标准化需要建立小企业意见反馈机制,让小企业充分表达意见。尤其是制定强制性标准时,需要评估标准对小企业的影响,避免因标准推广而导致小企业大量倒闭。一方面,这加强了标准的宣传,提高了小企业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也显示国家对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增强政府公信力。3 建立标准化水平指标体系国际贸易竞争的加剧,导致我国面临新型贸易壁垒技术标准的严峻挑战。推动标准化发展是当前我国应对挑战的一个重要战略。建立科学的标准化水平指标体系,比较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是推动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工具。标准化水平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合理评估我国的标准化进程与国际标准化进程;有利于国家标准化战略决策的

12、科学性;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统计研究能力;扩大我国标准化的国际影响力。建立科学的标准化水平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各级指标设置的原则:全面性:标准化水平是衡量标准化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其中,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包含经济、文化、环境、资源等各方面,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表现。因此,指标体系要能综合反映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可获得性:作为一个定量指标,指标的数据采集相对简单,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独立性:指标与指标之间必须拥有独立性,互不交叉,保证指标结构的清晰。可比性:指标能客观合理地反映标准化工作并进行国际比较,协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其次,要明确标准化水平的定义以及与其他指标的

13、关系。( 1 ) 标准化水平与标准水平标准化水平和标准水平是两个概念。本文将标准化水平定义为标准化活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标准水平则是评估标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程度的指标。两者都与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关。国家的标准水平越高,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标准化水平高,但两者范围不同,前者涉及标准的所有相关活动,后者只是标准。( 2 ) 标准化水平与标准数量标准数量与标准化水平不是正相关关系。并不是标准数量越多,标准化水平就越高。标准太多会造成标准相互交叉混乱或导致市场分割。例如,我国很多家电企业在激烈竞争下都与一些协会合作,建立了行业标准,但过多的标准使企业相互不承认,造成了市场混乱。这不利于市场

14、经济的发展,也损害了经济效率。如果能统一标准,共同实施,将有效降低市场竞争成本,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并增加社会总福利。( 3 ) 标准化水平与标准化效益一般来讲,标准化水平越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越明显,也就意味着标准化效益越高。特定情况下,标准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制约。例如,在食品安全问题严峻时期,经济效益需让位于公共卫生安全方面的社会效益。安全标准越严格,要求越高,标准化效益也越高。然而在经济严峻时期,保增长,促就业在第一位时,追求过高的环保标准是不合时宜的。因此,要实现标准化效益最大化,必须均衡发展,因时制宜,确定目前国家合理的标准化水平目标。另外,标准化水平与标准化效益是重要的决策指标。为何服务业迫切需要标准化可以通过这来论证。借鉴B o s t o n 矩阵模型的思想,我国各个行业可以分为四部分:高水平,高效益;高水平,低效益;低水平,高效益;低水平,高效益。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业正处于标准化水平低、效益高这部分,因此需要优先发展。作者简介:张曹,现工作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