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3823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不同频率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的区别:? WHO 以“国际电磁场计划”信息发布文件(Fact Sheets)的形式,在 WHO 网站上,公布了经该计划顾问委员会批准后发布的对不同频率电磁源与公众健康关系的官方意见。? WHO 强调,不同频率的电磁源对生物体作用的机理是不同的。EMF 曝露对生物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决定于电磁源的波长(频率)及其能量的大小。? 电离辐射(IR)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X 射线与 射线) ,它具有足够的光子能量可把原子或分子内的电子撞出,产生带正电荷的离子及带负电荷的电子,即产生电离。对生物体,它能断开

2、细胞遗传物质分子中的 DNA 化学键,并形成确定的健康危害。非电离辐射(NIR)是针对电磁频谱中频率和能量较低的频段部分(波长大于 100nm)的通用术语。在该频段中,光子能量太微弱,不足以产生电离,断开细胞分子间的化学键。它们包括紫外线(UV)辐射和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与射频电磁波,以及极低频的电场和磁场。不论非电离辐射的强度有多高,都不能在生物系统中引起电离。但是,NIR 会产生其他生物效应,例如发热效应和体内感应电流效应。WHO 还强调,需区别“生物效应”与“健康危害”的实质性差别:当曝露引起某种可注意到或可检测到的生物系统内的变化时,就认为是出现了生物效应;而当生物效应超出了生物体正常

3、的代偿范围时,就可能产生了负面健康影响,并导致某种健康危害。WHO 强调,生物效应并不都是有害的,有些甚至是有益的。例如,日光产生热量使皮肤中血流加快;日光的曝露可御寒,或帮助躯体活化维生素 D 等,就是有益健康的例子。但日光灼伤或可致皮肤癌等则属有害的健康影响。射频(RF)场属非电离辐射范围。产生射频场的电磁源包括显示器与视频显示单元(330kHz) 、调频无线电(30kHz3MHz) 、工业感应加热器(0.33MHz) 、微波加热、透热疗法(0.33GHz) 、雷达(0.315GHz) 、卫星、微波通信(330GHz)以及太阳光(3300GHz) 。射频范围内电磁场曝露产生的生物效应主要是

4、生物体内的热效应和体内感应电流。? 超过 10GHz 频率的射频场,因频率高,故大部分能量在皮肤表面上被吸收,只有非常小的能量渗透到皮下组织之中,对 10GHz 以上的频率,用场的强度即功率密度来度量,以每平方米的功率(W/m2、mW/m2 或 W/m2)计量。在射频场的功率密度为 1000W/m2以上时,才会通过细胞杀伤产生有害健康影响(如白内障和皮肤灼伤) 。如此高的功率密度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是遇不到的。只有在非常靠近强力雷达的附近才可能出现,但这些区域是禁止人们逗留的。? 低于 10GHz(到 1MHz)频率的射频场能渗透到组织内,并由于吸收而产生热效应。渗透的深度随着频率的降低而变深。该

5、频段射频场在体内组织中的吸收可以用一定组织质量内的比吸收率(SAR)来度量,SAR 的单位为瓦每千克(W/kg) 。在此频率范围内,至少4W/kg 的 SAR 曝露才会产生已知的有害健康影响。这种强度的曝露只在离 FM 调频天线几十米处才可能出现,这些区域是禁止人们进入的。? 1MHz10GHz 频段中,躯体组织内的感应产热可激起各种生理与热调节上的反应,包括完成任务的能力降低,但这种有害影响在组织或躯体温升超过 1时才会出现;对胎儿发育、男性生育能力的影响或出生缺陷、白内障等危害可在温升 23时出现,但这种曝露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是不会遭遇的。? 低于 1MHz 的射频场的热效应未达到值得注意的

6、程度,但是它在生物组织中感应电流和电场。体内电流密度以安培每平方米(A/m2、mA/m2)度量,感应电流至少要超过 100mA/m2 才会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产生干扰,或导致非主动性的肌肉收缩。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则认为采用体内电场强度(V/m)来作为限制曝露的基本限值更为直接,并相应规定了生物体内特定部位电场强度的允许基本限值。? 目前的移动电话系统采用 8001800MHz 工作频率。移动电话使用者受到的曝露高于居住在蜂窝基站附近的人群,但移动电话只是在呼叫时发送较强的射频电磁能量,而基站则是连续发送信号的。WHO 指出,在公众可进入的基站附近,射频曝露水平远低于国际标准,通常

7、有不小于 100 倍的安全因子。与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相比,电视和无线电广播天线发射的射频水平更高。据美国调查,大城市中平均的射频背景水平约为 50W/m2,约 1%的居民曝露于超出10W/m2 的射频场中。射频场渗透到组织的深度在移动通信频率下可达 1cm,它在躯体中产生的热量可通过人体正常的热调节带走。WHO 指出,没有一项研究表明低于国际导则限值的曝露水平会产生有害的健康影响。? 对射频范围的所有频段,WHO 明确指出,现有的科学证据表明,曝露于射频场不可能引发或促进癌症。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涉及射频曝露与癌症风险的关联,但这些结果缺乏一致性,尚不足以对射频场曝露与癌症风险的关联性作出恰当的评价。关于生活环境中低强度射频曝露的其他生物效应也在研究之中,一些细胞实验中观察到的影响迄今并未得到确认,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含义也还没有被认清,更不能作为限制人体曝露限值的基础。关于极低频的电场和磁场,国际上的研究一致表明,这些场对人体生物系统中的主要影响,是在体内感应出电场与电流。低水平的磁场曝露与儿童期白血病之间的关联性并未得到证实。关于静(直流)电场与磁场,除了在非常高的场强下造成电气放电、体内磁力作用和对运动的生物体感应电流以外,并未发现有值得注意的健康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