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1037716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由一节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市一等奖【内容提要】:最近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课题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施教教师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定位是恰当的。教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教学反思:1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善于分析处理教材 2 、“问题”教学设计的优化任重道远 3 、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开放课堂教学 4、 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最近我听了一节数学公开课: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第三课时),指教者对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定位是恰当的。教

2、学方法是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教学片段简述:教学从复习提问开始:等腰三角形有哪些重要性质?执教者指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和顶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研究等腰三角形底边上重要线段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引入新课:问题:等腰三角形中两腰有哪些线段我们还没有研究?将学生带入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教师要学生动手画出等腰三角形的两条底角平分线,并探究它们的关系。当学生发现“相等”关系后,教师要求学生将上述发现表述成文字命题,再用数学符号语言改写成已知和求证。且引导学生证明命题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归纳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

3、骤和注意事项是什么。这样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已初步达到了。接着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探究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中线各有什么关系。重复上述性质发现与证明的过程,节奏也加快了。当学生还处在成功的喜悦之中时,教师又抛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两腰上还有没有相等的线段?学生讨论无果,教师只好提示: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在两腰 AB、AC 上,任取 D、E 两点,只要 AD=AE,就可以得到 BE=CD,回顾这堂课发现的性质,师生归纳出具有共性的结论: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对应线段相等。话锋一转,教师给出例题,“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围绕教学重点按文字命题的教学要求,师生合作,再作示范。接着教

4、师给出了新的问题:将“中点”沿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上下移动后,它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还可以得到哪些相等的线段?这时课堂活跃,学生探讨积极。课堂小结阶段,教师在强调文字命题证明的一般步骤后,特别肯定了同学们敢于创新的意识。在师生共探索和归纳知识的乐趣中,一节公开课也就结束了。我的思考:1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善于分析处理教材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三课时)教材内容是两个文字命题的证明。命题经过论证,即可作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依照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并非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施教教师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归纳、

5、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价值是巨大的,几何又以其图形语言展现无穷的魅力,对称更是其妙无比。对称性的本质是三角形的重合(SAS),具有“三线合一”特征的等腰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对称图形。与古希腊对几何的研究是严格公理化体系和逻辑证明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对几何的研究侧重于算法研究,善用面积计算,是我们的祖先研究几何的最基本工具。如果教师能在这一层次把握教材,那么就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出单纯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证明的误区,采用面积法或对称概念给出别致的证明,这对

6、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这节课所研究的性质就处处给人以对称美的感受。2 、“问题”教学设计的优化任重道远“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摈弃;“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形似启发式,实则是教师牵着学生,按教师事先设计的讲授程序的接受式学习,因而也贬之甚多。课例的施教教师采用“目标-问题”的教学思路,为这堂课设计了 13 个问题,从导入新课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巩固与应用,无不从问题开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依据教材,另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再加工进行“问题”的设计。教师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具有趣味性,问题设计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能充分调动、激励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和积

7、极性;问题设计又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以问促思,以问促问,既强化了基础,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促进学生不断地再思再问;问题设计还具有创新性,施教教师提出“将中点沿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上下移动后,它到两腰的距离相等吗?有哪些相等线段?”这一开放性问题设计,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创新学习,使问题情境有了质的提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课例中也得到尽致的体现。这堂课的认知目标之一是平面几何中文字命题的证明。执教者富有创意地把目标的达成建立在学生参与命题发现过程的平台上,能抓住每一个学生猜测和预见的天性这个心理特点,执教者“先猜后证”的教学设计,有效地激发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责任感,唤起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去

8、感知、去探索、去建构知识,这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成功实践。3 、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开放课堂教学要开放课堂就必须充分相信学生,困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要对学生充分信任和尊重,这是平等师生关系的体现,教师的“教”应放在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地位。教学过程中,总流露出这样的痕迹,施教者没有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个体的观念。一堂课 13 个问题由教师精心设计,有半数的学生回答了教师的提问,而且在答问过程中还不时得到教师的提醒,以致有时难于发现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在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更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起于疑,疑源于思,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质疑创造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9、。令人遗憾的是,这堂课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太少。课堂上,在探索问题的关键时候,教师碍于教学计划,缺乏耐心急于把思路给出,这也是缺乏对学生的相信。由此,学生将产生思维惰性。4、 改进教学设计的建议在完成“求证: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后,建议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为恰当地使用现代媒体,能使教学锦上添花。教学中可选择“几何画板”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动画显示“中点”上下移动的情境和用计算机展示例题或习题的解答过程等等。这样改进后的教学设计,更能体现动态的数学观。标签 学生 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等腰三角形 | 编辑标签 标签 学生 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等腰三发表 取消 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 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