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035220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好的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概念 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4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5 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6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活动,克服困难,实现 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8 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具 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知识要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其

2、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的内容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 a.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 b 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恶、惧等) ; c 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等) ;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 a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b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2、感受性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a 感觉适应(例:视觉的暗适应和明适应) b 感觉对比 1、同时对比 2、先后对比 c 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1、相互影响 2、相

3、互补偿 3、联觉 d 感受性的发展: 人的各种感受性的提高有极大的潜力,通过实践活动和专门训 练可以得到发展和完善。 3、知觉的基本特性 a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 对一部分刺激物进行清晰反映,而对其余刺激物 进行模糊反映的特性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对象和背景) b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 力。 c 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 言语把它的特性揭示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d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的物 理条件(如距离、光

4、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然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变的特性称为 知觉的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其他恒 常性(声音、方位等)) 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物体知觉 a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也称空间感):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反映。 (视空间知觉和 听空间知觉)2b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也称时间感): 对客观现象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形式 1、对时间的分辨; 2、对时间的确认 3、对持续时间的估计 4、对时间的预测 c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 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置移动或位移速度的反映。 (二)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 a 他人知觉他人知觉: 在与他人交往中,通过感知他人的外部特征,

5、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判断他人的心理特征,形成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b 自我知觉自我知觉: 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及心理活动的知觉。 c 人际知觉人际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d 角色知觉角色知觉: 对自己或别人的社会地位、身份及行为规范的知觉。 (三)、错觉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歪曲的知 觉。 (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方位错觉) 4、记忆的分类 a 按内容内容分: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b 按时间时间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策略:a 识记的策略识记的策略 b 复习的策略复习的策略 c 提取的策略提取的策略记忆

6、术 复习的策略 5、思维的基本特征 a 概括性概括性:人脑对同类事物的 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本质联系的反映。 b 间接性间接性:人脑以其它事物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思维的分类 (一)根据思维凭借的对象思维凭借的对象: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二)根据思维的指向性思维的指向性: 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三)根据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 形式逻辑思维、非形式逻辑思维 思维的过程: 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想象的种类 a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 梦) b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 有

7、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想象。 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事物的 新形象的过程。(人们看过阿 Q 正传 、 沁园春雪 之后想象出的形象。) 形成条件:(1)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及实物标志的意义。 (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 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任务,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鲁迅创 作阿 Q 正传) c 幻想:幻想:与个人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科学幻想、理想、空想)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明朗阶段;(4)验证阶 段 6、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 a 主要区别: (1)需

8、要及所属不同: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3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产生的时间不同产生的时间不同:情绪在先,情感在后。 (3)稳定性不同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是比较现象的心理活动;情感比较 稳定,是比较内在的心理活动。 (4)表现方式不同:表现方式不同:情绪表现的外显性,情感表现的内隐性。 b 主要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绪是情感的基础: 情感是在稳定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情感通过情绪的形式表达出来。 (2)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是情感的具体表现: 情感的深度决定情绪表现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 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

9、表现的形式。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a、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道德感: 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理智感: 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 美感美感: 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b 情绪的种类 (1)心境心境(心情):心境是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激情激情是迅速爆发、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7、意志的基本特征: a 具有自觉的目的 b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c 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动机斗争的类型 a 从形式形式上将其分为: 双趋式冲突、双避

10、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b 从内容内容上将其分为:原则性冲突、非原则性冲突 意志的品质: a 自觉性自觉性(受暗示性和独断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 认识,并能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的目的的心理品质。 b 果断性果断性(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一个人善于明辨是非,适时而合理地采取决 定并执行决定的品质。 c 自制性自制性(任性和怯懦)一个人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约束自己行为 的品质。 d 坚持性坚持性(顽固和执拗)一个人坚持决定并百折不挠地执行决定的 意志品质。 8、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特征: a 注意的范围(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所能

11、清楚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b 注意的稳定性: 把注意保持在一定对象上的持久程度。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a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在教学环境方面:应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2)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丰富、科学、系统;避免思维混乱及吃不饱、吃不了 现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3)在教学方法方面:生动、灵活,防止单调呆板,充分贯彻启发教学指导思 想。 (4)在教学语言方面:音量、速度、节奏适中;说普通话;防止口头禅。4b 有意注意规律在中教学的应用有意注意规律在中教学的应用 (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2)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3)合理组织课

12、堂教学 (4)采用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c 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具有明确的活动目的、任务 (2)加强实践环节 9 个性的含义: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本质的、比较 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a 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相结合 b 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c 以正面表扬为主

13、;d 适当使用奖赏与惩罚;e 合理开 展学习竞赛活动;f 对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 10、能力测验简介 a 一般能力测试(一般能力测试(又称智力测试) 比纳西蒙量表(1905) 1904 年,法国教育部委托,检测呆傻儿童。 1905 年, 编制了最早的一个智力量表。 受测者的心理年龄等于他所通过的总题目数所代表的岁数。 b 斯坦福比纳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1916) 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在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量表称为斯坦福-比纳量表。 第一次第一次引入智商这一概念,用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来计算智商, 所以被称为“比率智商” 。 斯比量表缺点: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

14、。 c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韦氏智力量表 1. 韦克斯勒提出离差智商的概念,先计算出在年龄组内的标准分,再换算为在 全部人口中的 IQ 分。 2. 三种不同的智力测验量表:韦氏成人、韦氏儿童、韦氏幼儿 瑞文推理测验瑞文推理测验 非文字的图形测验 测验对象不受语言、种族、文化等条件的限制 适用年龄范围更广 能力的个别差异: a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 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c 能力类型差异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 11、气质类型的基本特征: 多血质(活)胆汁质(直)粘液质(稳、慢)抑郁质(慢 柔) 气质和性格的联系与区别;5区别区别 ()基础不同:气质主要受先天因素影响;性格主要受后天环境影响。 (2)特点不同:气质主要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中的直接 表现;性格是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社会评价不同: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好坏之分。 联系联系 (一)气质影响性格 (1)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2)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二)性格影响气质: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 性格与个性的联系与区别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 1)家庭环境: 亲子关系 、家庭气氛 、父母的榜样 、家庭结构、出生次 第 )学校环境:课堂教育、班集体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教师的作用 社会文化社会文化 主观因素主观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