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102794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天津市津南区培智学校1内容提要:语言是人们思想、感情、知识交流的桥梁,身心各方面发育正常的儿童,语言发展是比较快的。但弱智的儿童不是这样,由于他们大脑受损,语言区域分化减弱,思想缓慢,发音困难,因此,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弱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弱智教育的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补偿缺陷”,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够独立或半独立地在社会中生存和交往,实现这个任务,首先要矫正他们的语言障碍,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浅谈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以及语言障碍的矫正语言是人们思想、感情、知识交流的桥梁,身心各方面发育正常的儿童,语言

2、发展是比较快的。但弱智的儿童不是这样,由于他们大脑受损,语言区域分化减弱,思想缓慢,发音困难,因此,常伴有语言障碍和语言缺陷。要对弱智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与矫正,首先就要明确其目的何在?弱智儿童语言训练与矫正最初是为了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为其走向社会、自食其力创造条件。语训内容的选择要围绕这个目的进行,渗透必要的社交技能训练。弱智者一般都有语言障碍,弱智儿童的语言障碍尤其受到人们的关注。弱智儿童的语言障碍一般是发展性语言障碍。语言和智力是息息相关的,思维是内隐的语言,语言是外显的思维。思维调节和控制着语言的发展,反过来语言又调节和促进思维的发展。弱智儿童的思维能力薄弱,因而常常带来语言发展的落后,

3、而语言发展的落后又影响着思维的发展,因此,发展弱智儿童的思维必须和发展他们的语言同时进行。当前科学技术虽然很发达,但是如果没有语言,那么仍旧不会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必须通过语言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弱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弱智教育的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补偿缺陷”,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开发弱智儿童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够独立或半独立地在社会中生存和交往,实现这个任务,首先要矫正他们的语言障碍,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所以,弱智教育教师必须重视对弱智儿童进行语言障碍的补偿、矫正的教育与训练。一、语言障碍矫正、补偿的应遵循的原则1、思想性原则所谓思想性,指训练的内容不能超越弱智儿童说接受的范围。要选

4、择一些既简单又有积极意义的语言,使弱智儿童在接受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2、渐进性原则由于弱智儿童发音方面存在问题,吐字不清,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都很差,要想使他们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必须首先从简单的字词开始,在逐步过渡到句子,否则开始就教句子,学生连字音都读不准,那么说起句子来就会相当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原则。3、阶段性原则所谓阶段性,指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按照弱智儿童轻、中、重程度分类,把教学目标中规定的一部分内容完成以后,做一次短暂的休息,以此来调整弱智儿童思维的呆板性。接下来再继续教学内容。这样进行的目的,就是使弱智儿童的心里语言能够充分地得到适应。4、

5、多重复性原则这一原则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到弱智儿童的记忆特点,即识记缓慢,遗忘快。因为弱智儿童发音障碍得清种不同,记忆力强弱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所以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时,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他们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分层次要求,重复训练的次数。对接受较快的学生,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在一周之内实行间隔性重复;相反,对接受较慢的学生,可以在一周之内连续重复,即每天重复一次,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反复强化的训练效果。5、鼓励性原则弱智儿童的惰性非常强,好像对待正常儿童那样去要求他们,往往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哪怕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他如果做对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就会使这种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

6、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鼓励性原则,即使是一句话、一个词学生说得不完整,也绝不应该大声呵斥,要以温和诚恳的态度启发他,只要说正确了,哪怕是一个词,也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尽可能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消除他们紧张自卑的心理压力,越说越敢说,久而久之,语言能力就提高了。二、语言训练的内容及要求学习语言,是为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1、语言训练的内容训练弱智儿童的语言,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按照智力残疾的程度,选择适宜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语言的基本训练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接受能力;二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弱智儿童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

7、与他人的交往。语言的接受能力,是指对语言信号的接受与理解。人类社会中的语言,心理学将其称为第二信号,以听觉刺激或视觉刺激的形式表现出来。当人们已经学会某种语言而出现这些刺激时,就能被听觉或视觉所接受,并理解其语言含义。加入某个人未学会这种语言,当出现这些刺激时,它虽然也被视觉或听觉所接受,但他并不能理解这些刺激所表示的含义,因此,在对弱智儿童进行语言基本能力训练时,除了要训练他们能集中注意力听到别人发音、说话或阅读书面文字的能力外,还要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既能听懂,又能看懂。语言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语言和听觉来说,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有反应,能服从连续而简单的口头

8、指示;能在一段时间内倾听被人的讲话;能从听故事或儿歌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并能基本理解;基本上能记住别人讲话的重点;听到他人说话之后,基本能做出一些回答或提出简单而适当的问题等等。从语言的视觉能力来看,能把视觉信息和语言信息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当儿童看到某种事物时,能说出看见的是什么,或者能简单的描述这种事物;能有意识地观察某种事物,并记录其主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指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表达、表述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等,用以实现同人们的交往,参与社会生活。训练弱智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先训练口头语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在逐渐对书面能力进行培养。这是因为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是口头语言在先,

9、书面语言在后。书面语言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弱智儿童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缓慢,并且水平很低。所以,作为弱智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对他们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等到这种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在逐步对他们进行书面语言能力的训练。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内容是侧重于正确的发音;正确回答对方提出一些简单问题,并且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某些要求或提出疑问;能看图叙述连贯的图画内容,听到他人讲故事后,能复述大概的内容。2、语言训练的要求1)要选择恰当的训练内容训练的内容要尽可能地来源于弱智儿童的实际生活,贴近生活的内容学生猜学得快,记得住。如学习礼貌用语

10、“请”、“谢谢”、“对不起”等,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学习情境,将这些内容包容在一起,便于学生接受,而且引起学生兴趣,产生比较好的训练效果。训练的内容要有系统性。从学习的原理讲,教师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组织的越有系统性,学生就越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相反,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内容,学生就很难接受、理解和掌握。对弱智儿童进行语言训练,虽然强调训练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不是漫无目的,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将训练的内容结合教育目标组织成若干个单元,使之成为彼此有联系的统一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学生学以致用。如让弱智儿童学习“家庭”一单元,这里面既有对家庭成员的认识,也包括对家庭日常生活的认识,

11、各成员间相互分工合作等,使学生在家庭中学习了语言,学会了交往。2)要有充分联系与实践的机会充分学习和实践是发展弱智儿童语言的基础。第一,发挥各学科教学的训练作用。在弱智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主渠道作用外,还要利用其他学科的作用,给弱智儿童创造说话和练习说话的机会。如体育课,让弱智儿童先学会听口令,听懂口令,还要学会自己喊口令,按照老师的口令指示,作出相应的动作,并且会评价正确与否。其他学科亦然。第二,总是社会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语言训练的主阵地,同事,弱智儿童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训练的最终归宿是要适应社会生活,因此要经常带着他们到社会上进行实践。让他们观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常见事

12、物及现象,更多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情境,当儿童在模拟画的生活空间学习语言和技能,如可以把教室当作家庭、商店等,培养他们待人接物的礼貌用语和一般的交往行为,这种仿真性的社会活动,教育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三,家庭和学校要密切配合。家庭是弱智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它能给儿童的语言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儿童在学校里所学习到的语言内容,教师也要让其家长了解,以期达到家长有针对性配合学校教育的目的。可以采取教师家长联谊手册的手段,学生为中介,使家长与学校密切协作,对弱智儿童的语言训练达成一致性,学校和家庭可以随时看到孩子的进步程度,对教师和家长也是一种安慰。3

13、)训练的方法要力求多样化。对于弱智儿童来说,由于造成弱智的原因不同,因此,弱智儿童的个体差异也非常大,在对他们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如果采取统一的训练模式,对于每个弱智儿童个体来说,就不能做到及时、有针对性的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可以激发弱智儿童的兴趣,以调动其参加训练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方法训练,能促进训练目标的实现。训练方法包括实物演示法、游戏比赛、角色扮演、参观访问等。方法的选择要以内容为依托,不同的内容分发也不同,方法是手段,不能为了搞花样而使学生眼花缭乱、热热闹闹,却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这就走入了方法的误区。方法使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训练的内容。三、语言障碍的补偿与训练

14、对于正常儿童来说,只要有适当的语言环境,语言能力就能正常发展,无须专门的语言训练。而对于语言发展有障碍的弱智儿童来说,如果在自然的条件下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会很困难,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来克服这些困难。1、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语言环境。要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给予其他儿童不模仿、不嘲笑他人的异常发音,减轻他们在集体中的压力,从而自觉产生说话的意愿。其次,顺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们说话。游戏活动始发站儿童身体身体和智力的一种最自然的手段,对于发展儿童的语言来说,游戏发挥重要的作用,言语是一种涉及说话者和听话者两种角色的活动,两张角色不停地交换,涉及两种角色并且角

15、色不断交换的游戏,自然最有利于发展言语能力大的。2、给弱智儿童提供适当的语言刺激和反馈。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他们单独交谈,内容是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语言要注重形象性。教师和家长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不能因为他们说不好或不完整而代替他说,教师和家长的代劳实际上剥夺了他们学习说话、发展语言的机会。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让孩子自己说话,只要有可能,就要为儿童创造说话的机会。另外,教师的鼓励、赞许对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要善于倾听儿童的说话,不要随意打断她的话题,而且对儿童说得好的方面要及时表扬。3、扩大弱智儿童的生活空间,增加其社会经验。弱智儿童往往由于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原因

16、在生命的早期得不到相应的文化刺激,生活范围狭窄,社会经验贫乏,因此他们语言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有缺陷。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把他们带入社会,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直接的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同时还要有目的地教给他们具体的社会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的成功经验。4、语言训练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弱智儿童注意力短暂,大脑容易疲劳,枯燥单调的训练很容易降低训练效果。为此,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寓教于乐,利用游戏、比赛、猜谜、唱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对弱智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和语言障碍的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仅有教师的努力往往是不够的,它需要心理学家、语言矫正专家、家长以其他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帮助弱者儿童发展语言能力,提高社会交往的能力,从而达到矫正语言障碍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