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误区两百例]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1022184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误区两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心理误区两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心理误区两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心理误区两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心理误区两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误区两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误区两百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误区两百例心理误区两百例 郑军的博客 http:/ ,进而排斥他。这两种动力往往比教师的要求更管用。至于教师,现在管理学生行为的手段越来越缺乏。分数只可以管理学习,对于骂街行为老师只能口头警告,事实上管不了多大用。178、我是搞创意工作的,最讨厌那些大企业白领们西装革履的样子。我就要穿得随随便便才能显出个性来。评:人的穿着习惯和双边关系很相关,它是人们交往的一个因素。如果是面对着家人,就是光着膀子也无所谓。但不管你应聘何种类型的工作,穿著是令别人接近你的一个条件。即使是从事创意型工作的人,邋遢、不修边幅的穿著还是不易令人亲近。有些大企业(如银行)明确要求西装革履。创意型企业多半没有这类要

2、求,但也要把握干净、整洁的着装原则。177、什么才是男人味?是那种自我中心的 cool 吗?评:凡是摆酷的人,内心里其实都很想别人接近自己。只不过不明说,也不主动提要求,希望通过摆酷来让别人关注自己。内心和外表是矛盾的。这种情形多半出现在青少年和青年群体里。成年男性很少会通过故意摆酷来吸引别人。178、为别人着想其实很简单。能做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就行了。评:这只是最低限度的为别人着想。在古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很简单,你在四乡八镇里随便遇到谁,他和你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都差不多,你的需要和他的需要基本类似。但在社会生活高度分化的时代里,仅仅以自己的需要去估计别人的需要已经很不够了。每个人

3、的需要都和他的社会地位高度相关。比如说,也许你特别不希望失去国营企业的铁饭碗,但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无所谓。或者你特别希望呆在家乡,而别人却希望出去闯荡。在现代社会里,替别人着想的关键是认知他人的当前情境。所谓情境,就是围绕着一件具体的事情某个人所面对的一切。这里面包括着人、事、物,种种种种。如果你的朋友正为该不该跳槽发愁,你想帮助他,就得知道他现在的企业情况,准备跳去的那个企业情况又怎么样,如果跳槽他会得到什么,损失什么。如果你的朋友正为一单生意签不签字而发愁,你想帮助他,就得知道这单生意的具体得失。如果一个人不遇到现实问题,我们也无所谓要不要替他着想。但只要他遇到问题,就伴随着与那个问题相关的

4、特别情境。光是提倡“同理心” , “同情心”并不够,你必须掌握他在这个情境里面对的具体困难才行。关心别人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之所以说不难,因为只要你和他一样了解他当前的处境,你就可以帮助他。说难,是因为人的处境时时在变。你如果不及时和对方沟通,也提不出什么好建议。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看到别人有麻烦,马上就去提个建议表示关心。但对方要么不接受,要么表现得很不耐烦。这时候你肯定会有“不识好人心”的委屈,其实是你在根本不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境时提了不当的建议。181、和别人聊天时,我总是插不进什么话。一定是因为我性格很内向吧。评:聊天时寻找话题是个很关键的过程。但它和性格无关,只是一种技巧。一

5、般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改进:A:多寻问对方的生活、工作、家庭情况。每个人都关注自己,你去关注他自己的问题,他讲起来肯定会头头是道,你马上会赢得他的好感。而且这也帮助你了解对方。好多人既想和对方建立联系,又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B:多读书、多看报、多积累。自然,说到“积累”那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你可能会遇到一些口若悬河的人,他们平时就喜欢积累各种资料。C:如果是很重要的谈话,比如谈公事,事先一定要收集对方的有关资料,将话题围绕对方展开。很多人在正式谈话前不作准备,以为到时候就会有话题。那是不对的。我们会发现,领导人出访或者视查,总会就遇到的人和事讲一些体会,似乎他们上知天文,下

6、晓地理。其实那都是秘书人员事先准备好了谈话材料。182,唉,这是一个人情淡漠的社会,每个人对我都是一副爱搭不理的表情。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摊事。如果你在他的生活中很重要,他自然会多接触你,反之则不然。如果你发现周围的人都这样对你爱搭不理,只能说明你在谁的生活中都不重要。而这肯定是你的问题。人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主要和父母交往。他最基本的交往模式是与父母互动中形成的。而父母在和孩子的交往中肯定有求必应,甚至往往超过孩子自己的需要,形成过度关注。孩子们养成这种交往习惯后,进入社会就不适应,觉得处处受人冷遇。其实那才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社会的中心,别人也没有义务围着你转,或者必须关注你的感

7、受。除非你对他们很重要,或者你先去关心别人的感受。事实上,许多人一边渴望他人的关注,一面从不主动关注别人。183,交际还用学?人长大自然就会了。学校里根本不开交际课,还不是人人都进入社会工作了?评:很多社交错误如果不纠正,可以携带一生,时时处处给你带来麻烦,至少会令你的交往效率降低。比如交际时不主动,不敢和陌生人打交道,过分自我中心等等。许多人一辈子都这样过来的。为什么很多人倾向于和亲戚、邻居、老同学共事呢?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和陌生人打交道。交际之所以被视为不学自会的能力,是因为一般交际技能在生活中确实可以慢慢“磨”出来。如果一个人不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且只是在亲朋好友的小圈子里交际,他确实

8、也不需要太多技巧。但如果工作需要你与人打交道,特别是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如记者、商人) ,不系统地学习交际技能会很受限制。184,昨天同学来借比较贵重的东西,因为关系一般我没有借,事后看他焦急的样子我心里又很自责。但如果我再遇到这样的事,似乎还是不会借。我这样一定很自私?评:如果你不把你的任何东西借给任何人,那可以说你是很自私。但如果只是有选择地不出借某样东西,或者不借给某个人,那都很正常。在任何一段时间里,我们每个人都要与十几个,几十个人互动。如果和每个人都保持同样亲密的距离,对他们有求必应,你有限的个人资源肯定应付不来,所以自然会有亲疏远近之别。普通人是这样,企业家也是一样。经常有人向企业家

9、募捐被拒绝后,大骂对方自私自利。其实,企业家的个人资源比普通人多得多,但需要应酬的人也多得多。他们的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他们有权利把资源安排到自己最需要的地方。185、我单位里一个同事经常拿我的东西用。我不想得罪任何一个人,所以就由着她用。评:“不想得罪任何一个人”是很常见的交往误区。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客观上就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关系。有些人和你是合作关系,有些人和你是竞争关系。每种关系里又有不同的亲疏远近。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你不想伤害任何一个人,那么你首先不能参加高考,如果你考上了,必然有个人被你挤掉。其次你不能去应聘,如果你应聘成功,必然有人被你挤掉。再次,你也不能晋升

10、。你升了官,必然挡了另外某些人的前途。最后,你也不能恋爱结婚。不管你和谁恋爱,对方都可能另外有追求者,你会让那个人陷入痛苦。还有,你买到残次品不能去退货,否则就得罪到商家。领导安排给你的工作太辛苦,你只能承受,否则就得罪老板。在街头和别人发生碰撞,你也不能主张自己的利益。显然你不可能这样生活,所以还是不要管是否得罪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只要你遵纪守法,并且不主动伤害别人就行。186、我希望自己练得温温而雅,喜怒不形于色,心理学可不可以帮助我修练成这个状态?评:在自己脸上戴一个面具并不是心理学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心理学里倒有完全相反的训练,就是当一个成年人难以体验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擅长表

11、现自己内心世界时,给予必要的训练,让他能够表现得自然,外露一些。敏感小组训练就是一种方式。其实,社会大众并不喜欢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可能你也是如此。我们都喜欢敢爱敢恨的人。人一生只有几十年时间,如果要把其中相当一部分用在互相猜测上,是很沉重的负担。这个时候,那些比较单纯,率真的人就很受喜欢。185,央视 XX 主持人喜欢踢球,我一个朋友和他们踢过一次野球。他说这位主持人在球场上骂骂咧咧的,一点不象电视上那样文明。他是不是很虚伪?评:你可以说他缺乏教养,但不能说他虚伪。人们对公众人物通常会有误解,就是以为他们任何时刻都象电视上那么文明。其实,他们在电视上露面是一种职业行为。这种行为本身就要求他们按

12、照事先规定来展示自己。一定要公众人物在公众面前表现“真实的我”是不可能的。讲话嘴里带脏字的人很多,但他们都不可能在正式场合随便“喷” 。186,唉,这么多年,一直没遇到真心对我好的人。评: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对方施加给你的行为,就是你施加给对方行为的“反作用力” 。渴望有人没有任何理由便来关心你,爱护你,就象在等待物理学上一个单独存在的力那样不现实。有趣的是,人们通常会客观地评论周围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比如,“甲把乙搞得团团转” 、 “A 和 B 关系很铁” , “张三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因为我们作为旁观者,既看到一方的行为,又看到另一方的行为。但如果我们是互动中的一方,我们往往

13、只看到对方如何对我的行为,并不清楚自己如何对对方。因为个人行为都是自我观察的肓区,一般情况下你看不到自己的行为表现,所以便容易忽略你对对方做的事情,只关注对方如何对你做的事情。189,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周围的人都喜欢我?评:没有这种方法。周围的人喜欢不喜欢你,和你的性格表现,你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你的社会位置。不管在哪个位置上肯定会有人嫉妒你,因为别人也想站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在以前多子女家庭里,兄弟姐妹之间还要嫉妒呢,何况其他人对于你。所以你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是了。190、昨天我见到了多年不见的朋友,发现他变化很大,我不能接受这种变化。人为什么不能始终如一呢?评:人的性格,人的生活方

14、式有变化是正常的,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心理学中曾经有个“机能主义学派” ,他们强调,人的心理就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机能。这个学派现在没有了,但这个基本观点并没有错误。具体来说,张三的心理就是张三适应环境的机能,李四的心理就是李四适应环境的机能。那么,张三、李四周围的环境变化不变化呢?肯定是几月一小变,几年一大变。以如今的时代,想生活在一个不变的环境里恐怕只有隐入深山才行。环境变了,你这些亲朋好友的性格却不变,对他适应环境又有什么好处呢?从这个角度讲,不希望别人性格有变化其实是很自私的想法,人们总是想在自己周围搞一个稳定的小环境,这个环境里面的人、物、事都不变。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去适应它,利用它。但这

15、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你周围的人都在变,你自己当然也在变。其实,如果你和朋友多年不见,那么你在对方眼里肯定也会有很大变化。只是这些变化一步步发生在你身上,你自己知道来龙去脉,所以不吃惊罢了。我们自己总是在变化,但却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变化。191,我去租房子,房东居然问我做什么工作,家庭背景是什么,太不相信我了。评:一个人遇到别人不信任,心里肯定不舒服。但如果换位思考的话,信任是我们去主动赢得的。每个人都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自己最清楚自己,也最信任自己。但别人都不可能象你这么了解和信任你,你必须建立信任关系才行。192,这社会啊,人和人都是在作交易,太不真诚了。评:社会学告诉我们,社会是由无数微观

16、的人际互动构成的。在各种互动里,交易关系又是核心。这里面所指的交易不仅是钱物交易,还有人际资源、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交易。非交易关系,也就是公益关系、利他主义行为只是交易关系的补充。社会之所以这样来构成,是因为交易关系能够引导人、财、物流向它最需要的地方,不会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计划经济就是以取消交易关系为核心,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同时,如果一个人处在交易关系里,他实际上享受着公正的对待。社会以交易为核心构造起来,也必然要维持买卖公平。你的付出和你的回报要平衡。很多人反感社会上的交易关系,其实不是出于道义,而是他们手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交易,所以希望社会能够以公益关系为主,他们需要的东西可以不交易便得到。然而这才是一种非正当的关系。试想,如果一个人手里没有什么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