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负面效应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1018678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负面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负面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负面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负面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负面效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减少幼儿教育中的负面效应镇江市润州区机关幼儿园 何云凤晨间谈话时,老师告诫小班的孩子:“花圃里的花很美,可是老师发现少了许多,小朋友知道是为什么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被小朋友摘了!”“那这样对不对呢?”“不对!他们是坏孩子!”“那待会儿我们玩的时候能不能摘花呢?”“不能!”孩子们回答得很干脆。事实情况往往与老师的预期不相符合,孩子们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会悄悄靠近花圃,悄悄摘上一朵。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孩子平时十分听话,并不调皮,那么是什么让孩子不顾老师的忠告而去攀摘花朵呢?是老师告诫话语中的负面效应!一、老师说:“花圃里的花很美,可是老师发现少了许多.”其实,在幼儿的眼里,偌大的花圃色彩缤纷

2、,并不能发现少了许多。二、老师问:“小朋友知道为什么呀?” ,孩子们答:“有小朋友摘了。 ”孩子们真的都看见人摘花了?不是,是孩子们推断的! 其一、花少了;其二、老师跟我们开会;那就一定是小朋友摘了,这是老师的潜台词,孩子们都懂!记得一篇文章中谈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火山岩形成的化石正在逐年减少,原因竟是公园里的告示牌引发游客偷捡化石,告示牌告诫游客,偷捡化石的游客每年以百分之几的数量在增长,而化石的数量又以百分之几的速度递减。两个百分比引发了游客的好奇:既然那么多的人能捡化石,多我一个对百分比的影响究竟起多大作用呢?后来,公园管理方新出一个告示牌,告示牌中没有出现与化石有关的字眼,若干年后,

3、游客偷捡化石现象果然好转。这个事例与上述教育事件如出一辙,公园方最初的想法是杜绝偷捡化石现象,结果暗示了偷捡化石这个不恰当行为的普遍性,使游客加入到这个普遍存在的事件中来,从而产生了负面效应。同样,老师谈话的初衷是好的,但没有发现其中的负面效应!首先,谈话让孩子发现了“摘花”这个不恰当行为的普遍性少了许多花,那就有许多孩子在摘花,以至于老师要开会提醒我们。其次,老师谈话结束语:“待会我们玩的时候能不能去摘花呢?”引起了心理暗示的作用我们当中也有人摘过花或可能会摘花,以至于有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时时刻刻惦记着这件事。如果,换一种说法,我们发现情况会好许多:老师:“花圃里的花很美,都有哪些花呀?”孩子

4、们会七嘴八舌地回答。“这些美丽的花也跟小朋友一样需要保护哩!你们愿意不愿意保护她们呀!”孩子们理所当然地回答“愿意!”“我们都是好孩子,待会玩的时候小心不要弄疼它们!”试想,孩子们在老师暗示自己是好孩子的情况下还会再去摘花吗?当然不会!类似场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发生,如孩子们玩耍时推推搡搡;在校园门口不洁小摊上买零食;将幼儿园里的玩具带回家等等,当老师在说服教育过程中影射了不当行为的普遍性时,效果就会适得其反。纵观幼儿园内各教师所带班级常规能略知一二。有的班级老师整天苦口婆心,耐心劝导,反复说教,孩子依旧像脱缰的野马,难以约束;有的班级老师只要点个头,打个手势,孩子们规规矩矩,任说任教,难道真是这个老师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殊“管教手段”?或是特别“凶”?不是!只是这个老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比较用心,说话比较注重艺术。教育孩子是一件十分讲究的事,老师的每个手势,每句话语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个别孩子发生不恰当行为时,老师应立即当面指出错误在哪里,什么事该做,什么不该做,尽量避免在全体孩子面前运用反面案例,不妨告诉孩子们我们都是听话的好孩子, ,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减少负面效应带来的教育尴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