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1018175 上传时间:2018-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高中知识点规律大全(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6 页特殊情况;氯的含氧酸的氧化性顺序为:HClOHClO3HClO4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一般而言,氧化还原反应总是朝着强氧化性物质与强还原性 物质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物质与弱还原性物质的方向进行在一个给出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 式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都有氧化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都有还原性,其氧化性、还原性 的强弱关系为: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反之,根据给出的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可以判断某氧化还原反应能否自动进 行 反应条件的难易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与同一还原剂(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易进行, 则对应的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2、反之越弱 浓度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浓度越大,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H浓度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氧化剂为含氧酸或含氧酸盐,则溶液中 H浓度越大,其氧化性就越强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规律 一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 性,而处于中间价态时则既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但须注意,若一种化合物中同时含最 高价态元素和最低价态元素时,则该化合物兼有氧化性和还原性,如 HCl 价态不相交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相互反应生成两种价态不同的产物时,化合价升 高与化合价降低的值不相交,即高价态降低后的值一定不低于低价态升高后的值,也可归

3、纳为“价态变化只靠拢、不相交” 所以,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同种元素间隔中间价态,发生归中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优先规律:当一种氧化剂(还原剂)同时与多种还原剂(氧化剂)相遇时, 该氧化剂(还原剂)首先与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物质发生反应,而只有当还原性(氧化性)最 强的物质反应完后,才依次是还原性(氧化性)较弱的物质发生反应 (4)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 总数(即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降低的总数)这一点也是氧化还原反 应配平的基础。 2离子反应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有离子生成的反应

4、,都称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类型和 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 (2)离子反应的主要类型及其发生的条件: 离子互换(复分解)反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就可以使反应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即离子反应就会发生 a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2+ 2OHCu(OH)2 注意:注意:当有关离子浓度足够大时,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也能发生如: 2Ag+ SO42Ag2SO4 Ca2+ 2OHCa(OH)2 或者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的反应也能生成如当石灰乳与 Na2CO3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Ca(OH)2 + CO32CaCO3+ 2OH b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

5、)如:H+ OHH2O H+ CH3COOCH3COOH c生成挥发性物质(即气体)如:CO32+ 2HCO2+ H2O NH4+ OHNH3+ H2O第 2 页 共 6 页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反应,生成弱氧化剂和弱还原剂, 即反应朝着氧化性、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例如: Fe + Cu2Fe2+ Cu Cl2 + 2Br2C1+ Br22MnO4+ 16H+ 10C12Mn2+ 5C12+ 8H2O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电解质在非电离条件下(不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虽然也有离子参加反应,但 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因为此时这些离子并没有发生电离如 NH4C

6、l 固体与 Ca(OH)2固体混 合加热制取氨气的反应、浓 H2SO4与固体(如 NaCl、Cu 等)的反应等,都不能写成离子方程 式相反,在某些化学方程式中,虽然其反应物不是电解质或强电解质,没有大量离子参 加反应,但反应后产生了大量离子,因此,仍可写成离子方程式如 Na、Na2O、Na2O2、SO3、Cl2等与 H2O 的反应 (2)多元弱酸的酸式盐,若易溶于水,则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可拆开写成离子的形 式,而酸根中的 H与正盐阴离子不能拆开写例如 NaHS、Ca(HCO3)2等,只能分别写成 Na、HS和 Ca2、HCO3等酸式酸根的形式 (3)对于微溶于水的物质,要分为两种情况来处理

7、: 当作反应物时?,微溶物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不能拆开 当作反应物时,若为澄清的稀溶液,应改写为离子形式,如澄清石灰水等;若为浊液或 固体,要保留化学式的形式而不能拆开,如石灰乳、熟石灰等 (4)若反应物之间由于物质的量之比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反应,即反应物之间可发生不止 一个反应时,要考虑反应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不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也不同例如,向 NaOH 溶液中不断通入 CO2气体至过量,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CO2+ 2OH CO32+ H2O(CO2适量) CO2+ OHHCO3(CO2足量) 在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方法: 几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实质上就是看它们之间

8、是否发生反应若离子间不 发生反应,就能大量共存;否则就不能大量共存离子间若发生下列反应之一,就不能大 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 Ca2与 CO32、SO42、OH;Ag与 C1、Br、I、SO32, 等等 (2)生成气体如 NH4与 OH;H与 HCO3、CO32、S2、HS、SO32、HSO3等 (3)生成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如 H与 C1O、F、CH3COO生成弱酸;OH与 NH4、 A13、Fe3、Fe2、Cu2等生成弱碱;H与 OH生成 H2O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具有氧化性的离子(如 MnO4、ClO、Fe3等)与具有还原性的离子( 如 S2、I、SO32、Fe2

9、等)不能共存应注意的是,有些离子在碱性或中性溶液中可大量 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大量共存,如 SO32与 S2,NO3与 I、S2、SO32、Fe2 等 *(5)形成配合物如 Fe3与 SCN因反应生成 Fe(SCN)3而不能大量共存 *(6)弱酸根阴离子与弱碱阳离子因易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例如 Al3与 HCO3、CO32、A1O2等 说明:说明: 在涉及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的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附加的限定性条 件: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 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 MnO4(紫色)第 3 页 共 6 页在强酸性

10、溶液中在强酸性溶液中,与 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在强碱性溶液中在强碱性溶液中,与 OH起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时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因此,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石墨等单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因为非电解质归属于化合物, 故如 C12等不导电的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比较电解质非电解质能否导电溶于水后或熔融状态时能导电不能导电能否电

11、离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产 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电离,因此没有自由移动的离 子存在区 别所属物质酸、碱、盐等蔗糖、酒精等大部分有机物,气体 化合物如 NH3、SO2等联系都属于化合物说明 某些气体化合物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其原因并非该物质本身电离生成了自由移 动的离子,因此这些气体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例如;氨气能溶于水,但 NH3是非电解 质氨水能导电是因为 NH3与 H2O 反应生成了能电离出 NH4和 OH的 NH3H2O 的缘故, 所以 NH3H2O 才是电解质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一部分分子

12、能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代表物质强酸:如 H2SO4、HNO3、HCl 等强 碱:如 KOH、NaOH、Ba(OH)2等盐: 绝大多数可溶、难溶性盐,如 NaCl、CaCO3等H2O弱酸:如 CH3COOH、HF、HClO、H2CO3等 弱碱:NH3H2O、A1(OH)3、Fe(OH)3等电离情况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电离不可 逆)电离方程式用“”表示 如:HNO3H+ NO3不完全电离(部分电离),存在电 离平衡电离方程式用“”表 示 如:CH3COOHCH3COO+ H十水溶液中 存在的微 粒水合离子(离子)和 H2O 分子大部分以电解质分子

13、的形式存在, 只有少量电离出来的离子离子方程 式的书写 情况拆开为离子(特殊:难溶性盐仍以化学 式表示)全部用化学式表示注意注意: (1)在含有阴、阳离子的固态强电解质中,虽然有阴、阳离子存在,但这些离子不能 自由移动,因此不导电如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2)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注意:不是取决于自 由移动离子数目的多少)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性就强;反之,溶液的导电性就第 4 页 共 6 页弱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但在相同条件 (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离子方程式离子方

14、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所谓实际参加反应的 离子,即是在反应前后数目发生变化的离子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 而且可以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如:H+ OHH2O 可以表示强酸与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中和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写出完整的化学方程式 (2)“拆”:将化学方程式中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改写为 离子形式;而难溶于水的物质(难溶性盐、难溶性碱)、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氧 化物、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3)“删”:将方程式两边相同的离子(包括个数)删去,并使各微粒符号前保

15、持最简单的整 数比(4)“查”:检查方程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左右相等 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复分解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总是朝着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减少的方向进行具体表现为: (1)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如:Ba2+ SO42BaSO4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弱酸、弱碱)如 H+ OHH2O (3)生成气体如:CO32+ 2HCO2+ H2O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 热量 + 其他形式的能量 放热反应可以看成是“贮存”在反应物内部的能量转化并释放为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的 反应过程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在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 热量 + 其他形式的能量 吸热反应也可以看成是热能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并“贮存”为生成物内部能量的反应过 程 *反应热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统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