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098770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医养生: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65 岁的谷先生是一位军队退休干部,平时患有高血压,靠药物维持血压一直比较正常。2 月 19 日早晨,他突然感觉胸闷、气短,伴有心悸,家人急送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非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今年北京冬季无雪,立春后气温持续偏冷,心血管病人比平时增加 20%以上,春节以来他们收治急性心梗、心绞痛、心衰病人 30 余例,有两例是刚刚 40 岁左右的年轻人。他提醒大家,当心倒春寒促发急性心梗。春天是急性心梗高发期春天是急性心梗高发期春天是急性心梗高发期,特别是 24 月份,而“倒春寒”的冷空气是促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

2、春季冠心病高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个时期虽已立春,但气温还很低,且天气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容易引起血管痉挛,特别是老年人,血管弹性差,多数伴有血管硬化和血管狭窄,气候的骤然变化极易诱发心绞痛,突发心肌梗死。据医疗气象学研究发现,有 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很敏感。二是此时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耐受性一时不适应,加之活动量过大,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三是“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春季是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多发期,加上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

3、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这些病又都会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所以,中老年人春季要特别小心防止冠心病复发。五项注意防心梗五项注意防心梗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我国民间“春捂秋冻,到老不生病”的说法,是千百年来人们顺应四时的养生经验。春天乍暖还寒,故冷暖变化大,出门不忘添衣,脱棉衣不要太早,注意保暖,多“捂一捂”。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注意适当锻炼,增强抗病力。要根据气候变化和身体状况,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使得身体气血通畅,增强自身抗病能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运动量不

4、要过大,每次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每次以 30 分钟左右为宜,不要过于疲劳。晨练不要起得太早,等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开始晨练比较适宜。注意调节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选择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豆类、瘦肉、禽肉、鱼虾等,饭菜不宜过咸。要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少吃或不吃甜食和刺激性食物,每餐以七分饱为宜,不可暴饮暴食。可多饮茶,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补充水分。注意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症等患者,平时要积极治疗,按医嘱服药,做到服药定时定量,切不可中途随意停药。若调整药物剂量,须征得医生同意。病人外出时,最好有家人陪同,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类药物,以防心绞痛发作。注意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激动。古人认为大喜大悲能引起体内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发生,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要保持平和心态,凡事看开,顺其自然,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同时要注意生活规律,不要通宵熬夜,不要做刺激性的事情如打麻将、看体育比赛节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