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65097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2009-7-27 13:42 【大 中 小】 【打印】摘要:保证路基应有强度和稳定性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是路基压实,而现场路基压实的质量通常用压实度来衡量。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有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等试验方法,而灌砂法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文章根据路基工程中压实度检测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影响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精确度的各个相关因素,对如何保证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精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灌砂法;检测;路基;最大密度;含水量 一、路基检测方法概述 保证路基应有强度和

2、稳定性的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是路基压实,而现场路基压实的质量通常用压实度来衡量。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有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等试验方法,而灌砂法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灌砂法虽简单易学,但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多,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较大误差或错误。如何保证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精度,作者结合近几年在几条公路上的实践经验对这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压实度就是土在压实后达到接近最大干密度的程度,施工压实度公式: K=d /c 100 式中:K测设地点的施工压实度() ; d试样的干密度(g/cm3) ; c由

3、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 。 试样最大干密度 c 的值通过击实试验方法来确定,而且土质不同它的值也不相同。 (一)击实试验方法的选取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中明确规定,路基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现在各国使用的击实试验方法分为轻型击实试验法和重型击实试验法,两种击实试验法的差异主要是击实功能的差别,重型击实试验法的单位击实功比轻型击实试验法要提高 4.5 倍,这样对同样的土质来讲,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时其最大干密度提高(经试验一般可提高 620) 。但有的施工单位却仍使用轻型击实试验法,这样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值比实际要小,导致计算得到的

4、压实度值偏大。 (二)不同类土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不同性质的土其最大干密度差别很大,因此应严格按规范中相关规定来确定不同土类、不同取土场的土的最大干密度。有些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为了省事,施工段中仅用一个或极少数几个最大干密度值,当用土数量、土类发生变化和取土场更换时也不去重新做击实试验来确定该类土的最大干密度,而是仍采用原来的试验值,这样所选取的最大干密度已经没有了代表性,从而使计算得到的压实度不能真正反映实际压实质量。 三、灌砂筒的选用施工中用灌砂法测定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 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150mm时,宜采用 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

5、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 13.2mm,但不大于 3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 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3如集料的最大粒径超过 31.5mm,则应相应地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灌砂筒的直径以 200mm 或大于 200mm 为宜。 目前市面上只有 150mm 的大型灌砂筒和 100mm 的小型灌砂筒两种,工地上普遍应用 150mm 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 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 150mm 的压实度。但是近几年压实机械压实功能增大,相应的压实层厚度往往超过200mm 左右,而且路基填方如为砾类土,最大粒径往往超过31.5mm,如果再继续用 150mm

6、 的灌砂筒测出的压实度结果的准确性就可想而知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新的灌砂筒标准来适应各种路基填料的要求。 四、量砂松方密度的标定(一)储砂筒中砂面高度、砂的总重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对筒内砂的高度和质量都做了明确规定。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 15mm,原因是不同高度的砂,其下落速度不同,因而灌进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这就直接影响了量砂的密度。因此,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必须严格控制。另外,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 1g,每次标定及以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因为标定时,只要砂总重相同,即砂的自重一样,显然其下落速度也能保持一致,从而提高量砂使用的准确性。实践证明,现场测

7、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标定罐深度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砂的密度随着标定罐深度的变化其数值有较明显的变化。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说明:标定罐深度减少 2.5cm,砂的密度约降低1。现在假定土样最大干密度为 1.78g/cm3,灌砂筒和砂的总质量为7000g,锥体及基板和粗糙面间砂的总质量为 850g,灌砂后筒和砂的质量为 3100g,湿土重 4000g,含水量 10,如果采用 20cm 标定罐标定的砂的密度 1.433g/cm3,得出碾压层的压实度为 96.0,如果采用 15cm 标定罐来标定砂的密度,其数值应该是 1.405g/cm3,

8、那么,此时压实度为 94.1。由此看来,对于同一个试坑,采用不同标定罐标定的砂密度,对压实度数值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现场试洞深度应与室内标定罐深度一致。 (三)量砂的颗粒级配组成对量砂密度的影响 不同颗粒粒径组成的砂,其级配不同,密度也明显不同,故每次检测使用时量砂必须采用粒径 0.250.50mm 或 0.300.60mm 的标准砂,而且要保持砂的洁净干燥,如果重复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晾干,筛除杂质,并且经常标定,否则影响量砂的松方密度。 由上述可见,储砂筒砂面高度、砂的总重、标定罐深度、砂的颗粒组成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砂的密度。量砂密度标定准确与否,将影响路基压实度的检测精度。所以,在进行

9、路基压实度检测之前,标定工作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现场检测注意事项(一)试坑数量、位置、深度、形状的选择 1检测点数量。施工单位在完成每一压实层后应该首先自检,自检频率按照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全频率试验。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规定:检验频率为每 1000m2 至少检验 2 点,不足 1000m2 时检验 2 点,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灌砂法检测每点需要操作时间约 15min,如果以报检宽度为 30m 的路基为例,即使每天只报检 500m,每天的报检面积为 15000m2,需要检测点数为 30 个点,需要时间约为 7.5h,仅仅自检的现场操作就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如果再加

10、上现场监理抽检时间,那就更长,这就需要现场监理、施工单位自检和抽检一块进行。 2试坑的位置。检测点地表面处理要平,只要表面凸出一点(即使 1mm) ,使整个表面高出一薄层,其体积便算到试坑中去了,将影响试验结果,因此除非非常的平,否则应先放上基板测定一次粗糙表面消耗的量砂。必须注重对薄弱点的检测,由于工程结构的特殊性,一般路基中间部位的压实度较两侧接近路边缘处压实度高,所以加强对路基边部的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3试坑的深度。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要求,试坑的深度应该等于测定层的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一般情况下每压实层厚度约为 15cm,所以试坑深度也应该为 15cm。由于现场操作时

11、,挖坑这道工序往往由工地务工人员完成,其挖坑深度经常达不到要求。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其应力分布呈倒三角形,所以就每一压实层而言,越向下的部位其压实度越小。因此,坑的深度不够,将导致测得的压实度值偏大。 4试坑的形状。试坑的形状应该是圆柱体,坑洞周壁应竖直,但实际操作中会出现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的情形,这样形状的试坑导致测得的压实度值偏大或偏小。 (二)土的含水量的测定 含水量试验最准确的方法是烘干法,在测定中粒土和粗粒土的含水量时,不能仅取其中的细粒土,因为它无代表性。用酒精法测含水量与土类有关,因该种方法测含水量会由于将土壤中的有机质燃烧掉而产生误差,另外,潮湿的黏性土难于粉碎,也使酒精法的精度

12、降低。路基经过风吹日晒,路基表面含水量偏低,所以,在做含水量时,应将试坑内取出的土壤迅速均匀搅拌,然后再测含水量。在凿洞过程中,应随时将凿松的土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 六、结语 文章对灌砂法技术要点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压实度检测结果的不准确性,对提高路基压实度检测的精确度,加强路基压实度监控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孙衍泉(1973-) ,男,山东肥城人,山东省肥城市公路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施工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