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963767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 孝 陵 2012版考试精编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孝陵1明明 孝孝 陵陵 一、景点概况一、景点概况1景点概况1、明孝陵的主人、位置、建陵时间及名称 由来 2、宝城宝顶的特点 3、朱元璋生平1 分 30 秒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明孝陵。明孝陵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 珠峰,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朱元璋 1328 年出 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 岁投身皇觉寺,1352 年参加了元末郭 子兴的红巾军,1356 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 年登基称帝。明孝陵修建于 1381 年,其实明孝陵的这片土地原是六朝开善寺的原址, 也就是我们现在位于明孝陵东侧的灵谷寺,可是当时朱元璋为了夺取这篇风水 宝地,还大兴土木

2、的将寺址从独龙阜迁到了紫霞洞的南面。当新寺建成后一些 风水先生又来搬弄是非,于是灵谷寺又再次搬迁现在到了明孝陵以东。在陵墓 动工后一年,马皇后病逝,1398 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整个工程直到 1413 年才完工。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 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 以示朝代的区别。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 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 600 多年帝王陵 墓之先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大金门、碑亭二、

3、大金门、碑亭2大金门、碑亭1、大金门的建筑特点及规模 2、碑亭原来的建筑形式和现有的形式 3、碑亭的俗称 4、功德碑简介 5、碑文的内容2 分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 45 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 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 26.86 米,犹如一 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明孝陵2陵神功圣德碑”碑高 6.

4、7 米,下面的碑趺高 2.08 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 之一,好负重,这块合约九米的巨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碑文是由明 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 2746 个字,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全文共分为七部分, 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其实朱元璋祖籍江苏盱眙,出生于安徽凤阳) ;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早年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推翻了元朝残暴 统治);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1368 年朱 元璋定都南京,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册封马娘娘为皇后,朱标为太 子,其余皇子分守四方。四、废中书、设六部,这是指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 除中书省宰相职务而分设兵、工、刑、

5、礼、户、吏六部,加强了中央集权;五、 重人才、建国学;说的是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为国求才,并建立了国子监太学 及各级府学、县学培养人才。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 族子女 57 人名号及 144 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对朱元璋一生做了极为高度的评 价。当年燕王朱棣发动政变夺取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巩 固政权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为朱元璋树碑立传,歌功颂德,以此来笼络人心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 1413 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 承皇位的正统。他原本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上万民工凿了一

6、块巨大的碑材,其 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达 72 米,因为过于巨大无法搬运因而弃之未用。三、神道、梅花山三、神道、梅花山3神道、梅花山1、石象路的六种神兽名称、数量及排列顺 序 2、望柱(点到即可 ) 3、石翁仲路上文臣、武将的名称、数量及 排列顺序 4、棂星门复建的时间 5、孙权墓和赏梅胜地2 分 30 秒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是石象路,石象路长 615 米,路上两侧分列 6 种 12 对共 24 只石兽,每种 4 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

7、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法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明孝陵3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

8、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 6 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 80 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在神道两侧安置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 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 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 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 对

9、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传说翁仲原是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 名叫阮翁仲,此人身高一丈三尺,勇猛元比,曾驻守临洮(今甘肃岷县),镇 服匈奴有功。死后,秦始皇为了纪念他,便铸了阮翁仲铜像,立在咸阳官司马 门外。匈奴人来咸阳,远远看见这尊铜像,都畏惧不敢靠近。从此以后,人们 就把铜像、石像通称为“翁仲”了。这些翁仲全部用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文臣 身穿朝服,端庄肃穆;武将披甲戴盔,威武雄壮。这些石人像和前面的石兽同 为明代石雕艺术的珍品。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 2007 年修复的。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在石象路东侧,有

10、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呈弯月形,环抱着梅花山。梅花山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每到初春时分,这里漫山遍野的梅花吐艳,宛如一片“香雪海”。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四、四、金水桥、陵门、碑殿金水桥、陵门、碑殿4金水桥、陵门、碑殿1、过金水桥(点到即可) 2、陵门建筑特点 3、“特别告示”碑及六国文字 4、碑殿内五块石碑的名称及内容 2 分明孝陵4走完 3 里神道,明孝陵的引导建筑便参观完毕了。接着请大家跟我往北 前行,去参

11、观明孝陵的主体建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 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 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 修。)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从金水桥向北 200 米,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 门。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这座门是 1988 年根据 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 (1909 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 六国文字书写,内容

12、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高 3.85 米,宽 1.42 米,碑下有座。,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 1699 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

13、人心。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康熙皇帝第一次和第三次南巡时谒太祖陵的纪事,上面有两江总督陶岱以及江南织造郎中曹寅所书的记录。三、享殿遗址三、享殿遗址3享殿遗址1、享殿过去和现在的用途 2、原来的规模及现在可见的景观1 分 30 秒由碑殿向北 55 米,是享殿。从正门到享殿,地上用巨石铺成一条宽 16 米的御道。这座建筑是孝陵原主要建筑享殿,即孝陵殿旧址,可以看到原有汉白玉的三层须弥座台基,台基高三米,三层台基的四角上还遗留石雕的螭首,台基前后各处踏跺三道。塌跺中置丹陛。上陛为“二龙戏珠”,中陛为“日照山河”,明孝陵5下陛为“天马行空”三层须弥座上为享殿,

14、里面是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位。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筑,于洪武十六年(1383 年)建成。原来的殿宇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我们现在看到台基地面上保留下来的 56 个巨大的石柱础,每个的直径都有 0.91 米,看到这里就不难想象当时的享殿是多么的壮观。当年的孝陵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斗拱挑檐,高大森严,当时孝陵的规模远比北京十三陵明成祖的长陵享殿要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重建的享殿,殿为 3 开间,檐高 3.11 米,长11 米,进深 7 米,规模比原来的孝陵殿小得多。殿内挂着的是朱元津与马皇后画像的复制品。(增补:朱元璋画像的传说)四、四、 方城、明楼、方城、明楼、 宝城、宝顶宝城、宝顶4方城、明楼、 宝城、宝顶1、方城明楼的布局 2、建筑特色 3、宝城、宝顶的规模、形状和建造特点2 分钟经过内红门,走过升仙桥,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