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99095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txt 一个人 一盒烟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2008 年第 2 期 山东省团校学报 No.2,2008(总第 64 期) 青少年研究 General,No.64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实现张 青 邵西梅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实施情感教育对启迪大学生的心智,完善其人格,提升人文内涵,构建心灵和谐有着积极的意义。从社会价值来看,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此,高校应从“行为育情” 、 “文化

2、育情” 、 “师爱育情”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作者简介张青,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系副教授;邵西梅,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旅游系助教,硕士(山东济南 250014)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社会性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在构成人的主体心理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生物学基础1。情感作为大脑的机能,在主体的认知、交往、行为选择、意志自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教育就是对这些作用的重视,是对这些能力进行自觉地加强和培育,包括促进人对情感的认识,对自我和他人的情感的理解体验和把握,学习个人情感的表达,懂得如何进行情感的自我控制、

3、自我协调、自我激励2。大学生情感教育主要是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尊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促进其对自我、环境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一、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价值情感教育价值是指情感教育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或满足程度。以价值主体为标准,情感教育价值可分为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当价值主体是人时,情感教育能直接满足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这种价值称为情感教育的个体价值;当价值主体是社会时,情感教育能通过培养的人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价值称为情感教育的社会价值。31.大学生情感

4、教育的个人价值(1)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个人学习价值情感的激发和交融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教育在情感的滋润下,演化成了真诚的协作与自然的互动,师生之间的关系从传授者和接收者的关系演变成主导者和协作者的关系,知识借助于情感的融入,会渗透进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增强教学凝聚力和吸引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4。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反过来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激情,促使其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在师生彼此的情感激励中实现教与学效果的统一。此外,情感教育还有助

5、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情感教育通过调节学生情绪、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成就感等方式刺激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快速、积极、全面的认知,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注意控制学生的兴奋程度,避免其对客观事物的极端看法和观点。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同时也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1 -热情,做到“愿学” 、 “乐学”;相反,消极的情绪会使思维阻塞,降低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妨碍思维的效果5。(2)大学生情感教育的个人生活价值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灵和谐。心灵和谐是指个人内心世界的和谐,它是个体的一种主

6、观状态,是人对自我、自然、社会的一种肯定性评价和判断。在物质化的世界里,面对物欲横流、功利膨胀,大学生难免陷入对物质与功利的过度追逐而变得浮躁、焦虑、紧张、脆弱,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愉悦。情感教育能激发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质,培养人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尊重,从内心世界感受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相处的和谐愉悦,去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充分享受生命中的幸福。情感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中,情感是沟通的基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们在情感的交流中彼此理解、彼此影响,只有情感上的相容和认同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所谓知识

7、性、思想性的沟通也往往是通过情感的建立而发挥其效用的。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豁达、谦虚、热情、正直诚实的优良个性,使具有不同智力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品德认识的学生相互学习,进行情感交流,在彼此心灵的碰撞中建立友情、关爱,在相互谅解和信任中克服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困难。2.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社会价值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说:“一个真正受过教育的人,不单体会到常识,了解经济意义,欣赏美的事物,而且又肯为社会服务,即便对生存的意义也能体会。 ”这里的教育是包含了情感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情感教育以人为出发点,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强调对社会的意义,加深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情感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因

8、素。情感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它与特定时代的社会条件与教育条件紧密相联。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整个成熟的过程都依靠情绪的适应机制,这包括正确辨别、释读别人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感的外部表现,以适应文化环境;同时也包括借助感情的表达功能实现人际情感沟通和情感认同,等等6。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推动个体情感社会化的情感教育主要是在家庭、社会生活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其潜存的状态也时常为人们所忽略。现在,情感教育已经被纳入高等教育的内容中,并趋向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状态发展。大学生情感教育是社会生产发展的精神源泉。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生产效率。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

9、竞争,劳动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技术,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情感素质,比如,承受挫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可以缩短他们的社会适应期,更好地发挥其自身的劳动能力。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统一,不仅是对未来社会的要求,亦是对未来劳动者的要求,这一要求的满足当然离不开情感教育。7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实现情感教育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感。1.以行动育情“身教胜于言传” 。老师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时时刻刻都对学

10、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给学生以爱、关心和尊重,将培养出学生的高尚情操。他们也会给他人以关爱和尊重,尊长爱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并能与不良的事物做斗争,将这种感情升华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自发地努力求学,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2.以文化育情第一,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它既包括大型的学校集会、运动会、学术报告、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也包括小型的读书活动、辩论赛、创业设计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团队精神、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增强体质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

11、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积- 2 -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在活动中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第二,搞好校园基本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的房屋建筑、道路交通、体育场馆、教学实验设备、花园苗圃等都属于校园物质文化的范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独具风格的建筑,整洁平坦、绿阴蔽日的道路,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精良的实验室等等,无不对师生产生影响,使其保持一种平静、进取的精神状态,产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健康情感。第三,加强校园制

12、度建设。德性的制度之于生活的意义与道德之于生活的意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都指向于减少交往的成本,顺利实现个体幸福生活的追求。学校制度提供了有序、合理的学校环境,即学校生活的具体准则与规范,保证在教育教学中能被公正公平地对待、比较愉快地接受,引领良好的道德风尚。因此,必须加强学校制度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制定制度应较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合理地体现出学生的基本需求。还要增强学校制度执行力,提高制度建设的民主化程度,让学生参与各种目标、计划、规则等的制定。学生民主参与制度的制定和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在参与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制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持久的心理定式

13、。3.以师爱育情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教好学生,帮助他们获得积极情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善于顺应学生的情感需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多一分爱心,就多一分对学生内在诉求的深入理解和对情绪波动的谨慎把握。教师要运用积极情感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善于动之以情,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只有真情和激情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的教诲畅通无阻地滋润学生的心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但往往思想上幼稚、不成熟,有时候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认识过于偏激。大学阶段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让他们感受

14、到爱和尊重;教学中坚持正面教育,即加强积极情感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进步,要及时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步步向前;对学生提出的正当要求尽可能热情、友好地接受并帮助解决;在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讲明事情的道理,切不可恶言相向,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可饶恕。教师的不良情绪不能带入师生互动过程中,因为它将严重影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8。注释:1丁凯,刘志成.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价值J,科教文汇,2006,(2):56.2 7严明,张晓书.情感教育:梳理与反思J,教育探索,2005,(1):103.3何爱霞.情感教育的价值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2):102.4陈丽影.对高校学生情感教育的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116.5丁凯,刘志成.论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价值J,科教文汇,2006,(2):55.6刘长庚.情感教育的内涵与现状考察J,兰州学刊,2003,(2):115.8如何进行积极情感的教育.http:/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