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40892786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发展回眸-发宿迁论坛(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两化”步伐加速推进 经济社会面貌一新-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眸宿迁市统计局 陈久春 邵志强“十一五”是宿迁地级市成立以来的第三个五年计划,也是全市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全市上下以“我能、我行、我成功”的豪迈气概,顽强拼搏,大力推进 “两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速度快、质量好、更协调的特征。速度快即“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九五”、“十五”时期,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质量好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更协调即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战略方针,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经济、社会、环境、人文的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一、 “十一五

2、”全市经济发展特点(一)经济总量跃上新平台。 “十一五”期间,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达 1015.2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 2005 年增长 93.7%,年递增 14.1%,比“十五”时期快 2.0 个百分点(见下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2 万元大关,达 21526 元,比 2005 年增长 105.0%,年递增 15.4%,比“十五”时期快 3.8 个百分点。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3000 美元,达 3200 美元。- 2 -“十五”和“十一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图223.

3、16247.03278.19335.59392.38480.46585.61826.851015.21721.0911.1%11.7%9.6%15.2%15.0%14.6%13.8%13.7%13.3%13.5%200400600800100012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0%2%4%6%8%10%12%14%16%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速单位:亿元1、工业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工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五年保持 20%以上增速,且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企业数由 2005 年的 6

4、31 个增加到 2010 年的 2475 个,增长 2.9 倍;2010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 386.37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39.9%,年递增 19.1%,比“十五”时期快 3.1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据测算, “十一五”时期,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7%,拉动经济增长 43.8 个百分点,年均贡献 7.5 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也连续五年保持快速增长。2010 年,全市工业用电量48.8 亿千瓦时,比 2005 年增长 2.1 倍,年递增 25.2%,比“十五”时期快 2.6 个百分点。2、财政收入登上“百亿平台”。经济发展带来财政收入快速

5、增长,2009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2010 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 200 亿元,达 205.8 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89.6- 3 -亿元,分别是 2005 年的 8.0 和 6.5 倍;年分别递增 51.4%和 45.4%,比“十五”分别快 33.4 个和 28.5 个百分点(见下图)。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0 年,全市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比 2005 年分别增长 6.2 倍、5.0 倍和10.6 倍,年分别递增 48.5%、43.1%和 63.3%。按目前的发展水平测算, “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

6、。2005-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柱形图25.8538.0761.1792.14130.23205.7689.5763.07 46.52 32.92 20.0513.77-10409014019024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单位:亿元3、投资消费快速增长。在工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发展势头。2010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1010 亿元,是 2005 年的 3.8 倍;年递增 30.3%,比“十五”时期快 4.2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快速增长。2010 年,全市 500 万元以上工业投资 4

7、41.91 亿元,是 2005 年的 7.9 倍,年递增 51.1%。城市人口增加及城市建设加快,促进了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2010 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 147.63 亿元,是 2005- 4 -年的 3.7 倍,年递增 36.5%。随着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市场建设不断完善,全市消费品市场明显升温,2010 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86.74 亿元,是 2005 年的 2.6 倍;年递增 21.2%,比“十五”时期快 5.4 个百分点。4、主要指标增速领先全国、全省。从“十一五”前四年发展情况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全省。截止 2009 年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

8、总值年递增分别为 14.2%和15.6%,比全国分别高 3.6 个和 5.5 个百分点,比全省分别高 0.5个和 2.8 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年递增 49.8%,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 28.5 个和 21.8 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递增46.3%,比全省高 21.3 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分别递增 31.3%和 21.7%,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快 5.1 个和 4.9 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快 10.2 个和 2.6个百分点。(二)结构优化取得新成效。全市始终把结构优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一条主线,坚持以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中实现结构优化,全市经济

9、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1、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我市积极引导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加快工业化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次产业得到明显优化。2010 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 17.9:47.2:34.9。其中一产比重较2005 年下降 8.1 个百分点,二产比重较 2005 年提高 4.8 个百分- 5 -点,三产比重较 2005 年提高 3.3 个百分点。一产比重降到 20%以下,是我市步入工业化中期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占全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38.1%,比 2005 年提高 6.0个百分点。三产内部结构逐步完善,金融、物流、

10、信息等行业发展较快。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供血”功能增强,机构不断完善,引进交通银行、江苏银行及张家港、常熟、昆山、东吴、吴江 5 家农商行等银行机构,组建了宿迁市民丰银行和邮储银行。201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625.61 亿元,比 2005 年末增加 478.35 亿元,贷款余额增量比“十五”时期多 404.87 亿元。保险公司由2005 年 8 个增加到 2010 年 23 个,2010 年,全市保费收入和保险赔付总额分别为 22.44 亿元和 5.24 亿元,较 2005 年分别增长1.0 倍和 3.0 倍。担保公司也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快速崛起。全市有 6 个软

11、件和服务外包集聚区,其中 2 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达 244 个, “京东商城”、 “华军软件”、 “博贤(阿里巴巴)”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我市,2010 年全市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实现营业收入 10.67 亿元,同比增长104.7%。- 6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37.926.017.935.342.447.226.831.634.9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2000年年2005年年2010年年一产比重%二产比重%三产比重%2、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向合理。随着工业化加速推进,我市城市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12、。2010 年全市城镇化率达 41.0%,比 2005 年提高 9.5 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快速发展,辐射作用逐步显现。截止 2009 年末,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和人口分别达到 63.42 平方公里和 48 万人,比2005 年分别增长 87.6%和 37.1%。市县两级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大量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 2010 年末,市县两级开发区吸纳从业人员 36.1 万人,比 2005 年净增 25.5 万人。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制造业发展向市经济开发区、三县两区经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等园区集中。中心城区加大“退二进三”力度,运河两岸工业企业向开发区有序搬迁。2010 年全市经

13、济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56.34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6.2 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0.5%,比 2005 年提高 23.2 个百分点。3、工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产业层次显著提升。随着内培外- 7 -引工作不断深入,全市工业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从规模结构看,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 500 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企业由2005 年的 631 个增加到 2010 年的 2475 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由 2005 年的 45.2%上升到 2010 年的 73.2%,提高 28.0 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由 2005 年的 24 个增加到2010 年的 60 个,其中江苏

14、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苏酒集团成为我市第一个销售超百亿元企业。9 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 亿元,而 2005 年无一家销售收入超 10 亿元企业。 “娃哈哈”、 “天能电池”、 “波司登”、 “翔盛粘胶”“恒力工业园”、 “可成科技”、 “金鑫轧钢”等一批大型、超大型项目相继落户。从产业结构看,一是传统支柱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在全市工业经济中仍起重要的支柱作用。2010 年,酿酒食品、纺织服装、林木加工三大传统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 1453 户,比 2005 年增长 2.2 倍;实现增加值 160 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 57%,比 2005 增长 3.1 倍,年递增 32.6%。二是

15、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对全部工业的贡献显著提升。2010 年,电子信息、包装新材料、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四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达 200 户,是2005 年的 3.2 倍;实现增加值 40 亿元,是 2005 年的 4.0 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 14.1%,比 2005 年提高 9.0 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崭露头角,促进了产业层次的提升。2010 年,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 160 个,比 2005 年增加 123 个;全年实现产值 71.55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6.9 倍,年递增 51.2 %;占全部规- 8 -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 6.5%,比 2005 年提高 4.0

16、个百分点。特别是近两年,一批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企业落户我市,有效地提升了我市制造业的产业层次。四是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加大技改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的节能减排。4、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市高效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规模种植、养殖比重逐步提高。高效农业种植面积以年均 35 万亩的速度增加,高效渔业面积以年均 10 万亩的速度增加。2010 年,全市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 277.4 万亩,比 2005 年增长 1.77 倍;占全部耕地总面积的 42.2%,比 2005 年提高 26.9 个百分点。高效渔业面积达 69.7 万亩,比 2005 年增长 2.45 倍;占全部养殖面积的53.6%,比 2005 年提高 30.8 个百分点。设施农业面积达 79.6 万亩。生猪、肉禽、蛋禽和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62.3%、95%、91%和 98%,比 2005 年分别提高 30.3 个、37 个、38 个和 28 个百分点。各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种、养殖产业基地,沭阳县的花卉、泗阳县的杨树、泗洪县的水产、宿豫区的食用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