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78499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1、 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 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 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 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 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 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 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 年 11 月 11 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 20 种。 (今天我们学的理想的作者流沙河也是出生于金堂

2、 县(学生释然),今年 61 岁了,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 表作是草木篇(老师板书,这时候响起学生纷纷拿 笔的声音,师表扬:我听到一种美妙的声音)流沙河老 爷爷的散文也不错, 读者上登载了他好几篇文章。他 现在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篇理想。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 2、 正音、正字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3、 释词: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4、 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想究竟是什么? 二、感知1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个要求:“读准(字音)”,有具 体方法吗?生 1:

3、扫除字词障碍生 2:借助工具书(学生自由读,查工具书,完后主动举手,2 全班齐读老师正音: 远行(xng 不是“航”) 玷污(din)3 请一位学生读。老师问:那其他同学做什么?(让学生自己说,边听读边做什么?共 8 位学生分别 答:给节标序号、抓主旨、抓关键、抓感受,边听边思 考课后问题,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三、质疑老师先问学生:现在大家对诗已 比较熟悉了,是想先 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句子还是先质疑?学生举 手表决先质疑。生 5 问: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 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生 6 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就得牺师 问:比如牺牲什么?生 6 答:比如

4、我们学习要有好成绩,就要牺牲一些休 息时间,玩的时间。师问生 5:这个回答你满意吗?(生 5 摇头表示不满 意,众生笑)师请大家再思考生 7 答:只有牺牲才能获得,就象老师讲过的得失, 有失才有得,这“失”是付出,是牺牲。 (全班鼓掌)生 8 问:第八节,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9 答: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师 问:还有没有其他理解?生 10 答:有理想才去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奋斗(的人)是大写的人。生 11 答:秦牧的散文中我读到过,大写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师肯定并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理想的人能为集 体、为社会作贡献,相比平庸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生 12 问:第八节,为什么“

5、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生 13 答: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师表扬: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又有说服力, 希望大家学习。师 问: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生 14 答: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生 15 答:“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 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 权威也未必都对。生 16 问:第十一节,为何“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生 17 答:英雄由于骄傲,失去理想,没了目标,不再 努力,就变成平庸的人。师:说得真好!就拿我们班说吧,大家都各有特长, 小学阶段在一定范内

6、也算个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 了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迅速设立新目 标,树立理想,也会蜕作庸人。来,我们一块把这句诗 背诵一遍。生 18 问:第九节:为何“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生 19 答:因为每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 以通过努力成功。生 20 答: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想。 (全班鼓掌)生 21 问:第九节,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怎样理解?生 22 答:理想是一个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 了,理想会召唤人走上正道。生 23 问:第十二节,为何“理想开花,桃李会结甜果; 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2生 24 答:我联

7、想到在山的那边, “而在这座山的那 边,就是海呀眼睛”。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展开联想,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学以致用,大家要学习!那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节诗。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质疑就到这里。四、感受品味诗文(以读为主要方式)(一)师:通过质疑,大家理解了诗意。现在,请找出 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 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们说话作文尤其要摒弃的。生 25:我最喜欢第一节,因为读起来语气很顺畅。 (师 肯定,请生读)生 26:我最喜欢第二节,告诉我们理想是会改变的。 (师肯定,请生读)生 27:我最喜欢第四节和第一节,用了好多个比喻,用得好。师: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学们能不能

8、仿照这个“理想 是,”的句式造句?可以讨论。(学生讨论,许多学生下位,参与相当积极,过一会 儿,学生陆续举手,回到座位)生 28: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生 29: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生 30: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说得这么快,如何边听 边快速做笔记呢?对,记关键词如“钥匙、太阳、翅膀”)生 31: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生 32: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师:说得好,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成长,理想,需 要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个比喻很妙啊!生 33: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师:如果没有汽油怎么办?众生笑,所以需要不断加 油才能实现理想

9、!生 34: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仿句做得不错。我们继续品 读课文。生 35:我最喜欢第六节,这一节讲理想敲碎“黄金梦”, 是告诉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师肯定有一定道理, 请生读)生 36:我最喜欢第七节,耐人寻味。师:你寻味到了什么?要说具体。生 36:人被误解时,有寂寥,有误解,有酸辛,这种情 感体验是复杂的。五、勾划积累好词语句六、作业2 仿“理想是,”句式造句。行道树 师:上课! 生:知识无边际,探索无穷尽,学法无限制,快乐无止 境。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一下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 晓风的行道树,请看两幅图片。 (屏幕显示两幅行道 树图

10、片) 师:行道树是指什么? 生(齐):道路两旁的树。 师:张晓风以散文成名,36 岁就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著名作家余光中称她是第三代散文名家之 一,那么普通的行道树怎么吸引住作者的视线了呢? 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思索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生 A(男):朗读一部分。 师:好,声音响亮,发音标准,饱含感情,下面再请一位女同学。 生 B(女):朗读到结束。 师:真让老师欣慰,可以说不分高下。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习读,再加上刚才的朗读, 谈一谈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生 C:文章写行道树被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虽承受诸 多痛苦,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它觉得自己做 的是神圣的事业,是为

11、人类做出了贡献。 师:仅仅是为了写树而写树吗? 生 D: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 师:这种写法叫做? 生(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师:谁能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生 E: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 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何谓神圣的事业? 生 F: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师:回答得多好。奉献者是伟大的、神圣的,又为什么 说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 生 G: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生 H:夜晚孤独、寂寞。 师: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 生 I: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 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

12、,是一身抖不落 的烟尘。 生 J: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 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3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 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师:既有身体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谁还能再设想一下, 除此之外,还会承受哪些痛苦? 生 K:商家往它上面贴广告,钉钉子。 生 L:树上的灯烧灼着它,车失事撞着它。 生 M:有时为了道路的畅通或大地采光,被修剪、压枝, 不能让它长得太茂盛。 师(笑):很有创见,也就是要听凭人的摆布。 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 生(齐):人。 师:能否改变。 生(齐):无法改变。 师:由于命运的安排,

13、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 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人生何尝不是 这样,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 生(齐):应勇敢战胜它。 师: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像石缝间的生命,还有?生(马上说):砖缝里的香瓜子。 生:县崖峭壁上的奇松、怪柏。 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 养。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 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你们知道哪 些不在恶运面前低头,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吗? 生 N:海伦凯勒。 生 O:霍金。 生 P:张海迪。 师:好,这些都是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是 拒绝平庸的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14、应以国家利益 生(齐):集体利益为重。 师: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 人,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为重,不 要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神圣的、崇高的事业。 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神圣的事业就 是痛苦的,毫无幸福可言吗? 生 Q:不是的,应该是既是痛苦、又是幸福的,看你追 求什么,追求的是个人的享受,那么这种付出就认为 是痛苦的;追求的是崇高的神圣的事业,那就觉得是幸福的。 师:回答得多么精彩。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生 R:雪域高原的战士为保护边疆的安定,缺氧、吃不 上新鲜蔬菜,文化生活单调 生 S: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 生 T:抗洪前线的解放军。 师:他

15、们永远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爱戴。 生 U: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一本痛并快乐 着,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喜忧参半为了国家的 事业,神圣的事业,做出点个人牺牲也是快乐的,幸福的。 师:你的境界非常崇高,体会得也非常深刻。生活中有 许多像行道树一样虽饱受痛苦的煎熬,但始终没有改 变自己的初衷,默默地在奉献着,既然选择了,就义 无反顾地走下去。应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 V(举手站起):老师,既然行道树不惜牺牲个人利 益为我们创造清馨,又怎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 悲凉的点缀?” 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好!谁来谈谈? 生 W: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 麻

16、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 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 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师:这句和文中的哪句相照应? 生 X:“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 师:行道树愁的也是如此,它是在为人类而愁,替世界 而愁,从这种意义来说,这更是一种可贵。 作者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如此普通的事物赋予了这么 多美丽的内涵,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思索,下面来 看我们手上的两篇短文,看一看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屏幕显示:乞丐和露珠铺路石) 生 Y:它们和行道树一样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普通人。 生 Z:它们同样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师: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渺小、普通,我们都应最大 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 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我们来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