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873913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在全国率先实现四级权责清单全覆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54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 步、效率 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 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 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 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积极发挥我国互联网 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把握机遇,增强信心, 加快推进“互联网+”发

2、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 服务模式,对打造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主动适应和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技术、产业、应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已具备 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的意 识和能力不足、 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产业理解不够深入、新业态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障碍、跨界融合型人才严重 匮乏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为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 深入融合和创新发展,充分发挥 “互联网+”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

3、险的重要作用,现就积极推进“互联 网+”行动提出以下意见。一、行动要求一、行动要求(一)总体思路。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 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 能力,构筑经济 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深化体 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 着力做优存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 长点;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 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二)

4、基本原则。坚持开放共享。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坚持融合创新。鼓励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动互联网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 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坚持变革转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平台作用,引导要素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创新网络化公共服务模式,大幅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引领跨越。巩固提升我国互联网发展优势,加强重点领域前

5、瞻性布局,以互联网融合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安全有序。完善互联网融合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保障网络安全。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市场有序发展,保护公平竞争, 防止形成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三)发展目标。到 2018 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 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

6、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 社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公众享受到更加 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 基础支撑进一步夯实提升。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 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其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 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包容。全社会对互联网

7、融合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关标准规范、信 用体系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到 2025 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 “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二、重点行动二、重点行动(一)“互联网+”创业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 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

8、保障部、商务部等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 1.强化创业创新支撑。鼓 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 营管理和市 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条件,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 络,集聚 创业创新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 2.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充 分发挥互联网开放创新优势,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智慧小企业创业基地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

9、新 示范区、 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商贸企业集聚区、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等现有条 件,通过市场化方式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 相结合的 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 共享空间。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 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 “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 3.发展开放式创新。鼓 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推动各类创业 创新扶持 政策与互联网开放平台联动协作,为创业团队和个人开发者提供绿色通道

10、服务。加 快发展创业服务业,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 引导建立 社会各界交流合作的平台,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成果转移和协同创新。(二)“互联网+”协同制造。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 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共同牵头)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 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

11、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 升级、工艺 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着力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操 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加强工业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支撑制 造业智 能化转型,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2.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 业模式创新。鼓励互联网企业整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为制造企业开 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 3.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鼓 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

12、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 鼓励有实力的互 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 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加快全 社会 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4.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 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 撑。鼓励企业基 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

13、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三)“互联网+”现代农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 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 生产经营体系, 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等负责)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鼓 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支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产销衔接,实现 农业生产由生产导向 向消费导向转

14、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 推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值空间。规范 用 好农村土地流转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土地流转透明度,保障农民权益。 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推 广成熟可复制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基础较好的领域和地区,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大宗农产品 规模生产区 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 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推动饲 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智能设备的应用普及和互联互

15、通。 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深 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 综合利用大数 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 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 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充 分利用现有互联网资源,构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支持新型农业 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 技术,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动移动互联 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在

16、生产加工和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推广应用, 强化上 下游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断扩大追溯体系覆盖面,实现农副产品“从农 田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四)“互联网+”智慧能源。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模式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动节能减排。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促进能源利用结构优化。 加快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能源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1.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建 立能源生产运行的监测、管理和调度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支撑电厂和电网协调运行,促进非化石能源与化 石能源协同发电。鼓励能源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设备状态、电能负载等数据 进行分析挖掘与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 全稳 定运行水平。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构建智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