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65252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教学课题:整体法和隔离法在连接体问题中的运用 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分析方法;2、能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教学重点:分析物理过程,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教学难点:同上。教学器材:教学过程:教学随笔 “连接体运动”是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答的一种重要题型。在“连接体运动”的解题中,常常要用到两种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例题 1、如图 1-15 所示:把质量为 M 的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高台上,用一条可以忽略质量而且不变形的细绳绕过定滑轮把它与质量

2、为 m 的物体连接起来,求:物体 M 和物体 m 的运动加速度各是多大? “整体法”解题采用此法解题时,把物体 M 和 m 看作一个整体,它们的总质量为(M+m)。把通过细绳连接着的 M 与 m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看作是内力,既然水平高台是光滑无阻力的,那么这个整体所受的外力就只有 mg了。又因细绳不发生形变,所以 M 与 m 应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a。现将牛顿第二定律用于本题,则可写出下列关系式:mg=(M+m)a所以物体 M 和物体 m 所共有的加速度为:EMBED Equation.3 “隔离法”解题采用此法解题时,要把物体 M 和 m 作为两个物体隔离开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因此通过细绳连接着

3、的 M 与 m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T 必须标出,而且对 M 和 m 单独来看都是外力(如图 1-16 所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 M 可列出下式:T=M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体 m 可列出下式:mg-T=ma 将式代入式:mg-Ma=mamg=(M+m)a所以物体 M 和物体 m 所共有的加速度为:EMBED Equation.3 练习:如图 1-17 所示,用细绳连接绕过定滑轮的物体 M 和 m,已知Mm,可忽略阻力,求物体 M 和 m 的共同加速度 a。解: EMBED Equation.3 例题 2、如图,质量为 M 的木板,放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木板上一质量为 m 的人应以

4、多大的加速度沿斜面跑下,才能使木板静止在斜面上?a mM解一:隔离法。M 静止,其受合外力为 0。M 受到重力 Mg、支持力 N、人的摩擦力 f 而平衡。故: f=Mgsin人受到重力 mg、支持力 N、木板的摩擦力 fF 合= mgsin+f= mgsin+ Mgsin a= (m+M)gsin/m解二整体法。M 和 m 作整体,受合外力(M+m)gsin F 合=(M+m)gsin=maa= (m+M)gsin/mNm1 m2fG例题 3、如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三角形木块。两底角分别为 1、2。在两个粗糙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 的物体,分别以 a1、a2 的加

5、速度沿斜面下滑,木块始终相对于地面静止求地面对三角形木块的摩擦力和支持力。解:以 M、m1、m2 整体为研究对。此整体受三个力,如图所示。建立坐标系。在 X 轴上:f=Max -m1a1x+m2a2x其中: ax=0,a1x=a1cos1,a2x=a2cos2 f= m2a2cos2-m1a1cos1f 的方向由 f 的正负来决定,f 为正,表三沿 x 轴正向。在 Y 轴方向:N-(M+m1+m2)g=-(May+m1a1y+m2a2y)其中: ax=0,a1y=a1sin1,a2y=a2sin2 N=(M+m1+m2)g-m1a1sin1-m2a2sin2可见,对于系统内各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6、的力学问题,在不需要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可以将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整体法求解很简炼。上题中,若用隔离法,则方程数较多,较繁琐。练习:如图 19-18 所示,质量 M=10 千克的木楔 ABC 静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滑动摩擦系数 =0.02.在木楔的倾角 为 30的斜面上,有一质量 m=1.0 千克的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滑行路程 s=1.4米时,其速度 v=1.4 米/秒.在这过程中木楔没有动.求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 g=10 米/秒 2)(94全国)解:由匀加速运动的公式 v2=v02+2as,得物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为将 M 和 m 看着一个整体,此整

7、体有斜向下的加速度,必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macos=1.00.7cos300=0.61N【指点迷津】 既然采用“整体法”求连接体运动的加速度比较简便?为什么还要学习“隔离法”解题呢?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采用“整体法”解题只能求加速度 a,而不能直接求出物体 M 与m 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T。采用“隔离法”解联立方程,可以同时解出a 与 T。因此在解答比较复杂的连接体运动问题时,还是采用“隔离法”比较全面。通过“隔离法”的受力分析,可以复习巩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在“连接体运动”的问题中,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有三种:用细绳将

8、两个物体连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细绳的“张力”体现的。在“抛砖引玉”中所举的两个例题就属于这种连接方式。两个物体通过“摩擦力”连接在一起。两个物体通互相接触推压连接在一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弹力” 。 “连接体运动”问题是否只限于两个物体的连接?不是。可以是三个或更多物体的连接。在生活中我所见的一个火车牵引着十几节车厢就是实际的例子。但是在中学物理解题中,我们比较常见的例题、习题和试题大多是两个物体构成的连接体。只要学会解答两个物体构成的连接体运动问题,那么解答多个物体的连接体运动问题也不会感到困难,只不过列出的联立方程多一些,解题的过程麻烦一些。例题 4、 金版教程P95 例 1、P

9、96 例练习:1、将某种材料的长方体锯成 A、B、C 三个物体,然后再对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 311 所示。A、B 二物体的质量都是 1kg,C 物体的质量是 2kg,用 8N 的力 F 从正面推 C,使得A、B、C 组成的长方体保持矩形的整体沿力作用的方向平动。求(1)运动中 C 物体对 A 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2)运动中 B 物体对 C 物体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启发提问:若 A、B、C 保持矩形整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哪么A、B 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各应该是什么方向?B 物体这时都受哪些力作用?分析:A、B、C 组成了连接体,先用整体法求出它们的共同加速度,然后分别取 A

10、、B 为隔离体,求 C 对 A 的作用力和 B 对 C 的静摩擦力。解:A、B、C 共同的加速度EMBED Equation.2 以 A 为研究对象,C 对 A 的作用力FCA=mAa=12N=2NB 对 C 的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应等于 C 对 B 的静摩擦力EMBED Equation.2 2、一质量为 M,倾角为 的楔形木块,静置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一物块质量为 m,置于楔形木块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的接触是光滑的。为了保持物块相对斜面静止,可用一水平力F 推楔形木块,如图 316 所示。此水平力的大小等于 。启发提问:为了保持物块与斜面相对静止,它们应做何种运动?

11、这时物块受哪些作用力?分析:首先把物块和楔形木块看成一个整体,受力情况如图317(a),由牛顿第二定律和滑动摩擦定律有Ff=(m+M)a N(m+M)g=0 f=N 由联立解得EMBED Equation.2 为了求出上式中的 a,再隔离小物块,其受力图如图 317(b)。小物块受重力 mg,楔形木块对它的支持力 N1,这二力的合力 F 合 应沿水平向左。分力 N1、mg 与合力 F 合 间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故有EMBED Equation.2 解得 EMBED Equation.2 代入式即得水平推力EMBED Equation.2 3、 金版教程P101 【培养素质】4、5【提升能力

12、】3、4、5【才华展示】14、如右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三角架的质量为 M,它中间用两根质量不计的轻质弹簧连着一质量为 m 的小球,当小球上下振动,三角架对水平面的压力恰好为零的时刻,小球加速度的方向与大小是( )A.向上,Mg/m B.向上,gC.向下,g D.向下,(M+m)g/m解:将 M、m 视为一个整体,合力为(M+m)g,故 a=(M+m)g/mD 正确。教学后记:PAGE PAGE 5 EMBED MS_ClipArt_Gallery 1 2*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