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初探论文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65224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画初探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画初探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画初探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画初探论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翚仿古山水册赏析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臞樵、耕烟散人,又号乌目山人、清晖老 人、剑门樵客,江苏常熟人。他是清初杰出的山水画家,和当时王时敏、王鉴、 王原祁、恽格、吴历齐名,世称“四王吴恽”。王翚出身于绘画世家。曾祖王伯臣,善画花鸟,祖父王载仕,擅长山水、 人物、花卉;父亲王云客也善画山水。他们三人的画名,在海虞画苑略中 均有记载。顺治七年(1650)王翚十九岁,王鉴见石谷画已甚有根底,收为弟子,带回 太仓。先命他学书法数月,临古人名迹稿本,学艺大进。尔后,王鉴将赴远任, 为了培养王翠的画业,便介绍给王时敏,王时敏是当时山水画的领袖。王时敏 每观其作画,即惊叹道:“你是来做烟客(

2、王时敏的号)的老师,还是来做烟客 的学生?”处于画坛盟主地位的王鉴、王时敏对他提携延誉,悉心栽培,再加上他的 天赋和发愤努力,王翚的画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声名鹊起,直到六十岁 前后,是他一生中艺术才华充分显露的巅峰时期。王翚一生最大的成就是“集宋元之大成,合南北为一手”。他在王时敏家 精心摹仿宋元名家,如李成、董源、巨然、赵令祉、米友仁、黄公望、吴镇、 倪瓒、王蒙、曹知白、陈汝言的典范图式,笔墨纯正,色彩清新,熠熠生辉。 可见他中年时期在学习传统方面所投下的深厚功力。就学习传统的系统性和逼 真性而言,王翚不仅在“四王”中首屈一指,就是在整个中国绘画史上也是罕 见的。他不肯仅在南宗画派中绕着

3、黄子久的画法求生活,而是出入各家,把北 宗画派的技法也融化在自己的笔端,创立了所谓南宗的笔墨、北宗的丘壑的新 面貌。王翚是常熟人,因当地有虞其画派称为“虞山派”。王翚的传统功力最深 厚,当时人认为王翚是一个把南北两派合而为一的“集大成”者,把他的成就 看作是当时画坛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恽寿平题王翚仿古山水册说: “从集大成后一一现出化境,超妙人神,令人更从何处参起。”说明他在临摹 和仿画古代山水名作时,同样也溶人对自然景物的亲身感受。古人亦师古人,可传处在善变王翚的山水画虽不少是对古画的仿作,但绝不是简单的摹仿和照抄,他的 技法既合古法,又有自己胸中的丘壑和境界,形成独特的风貌。松江画派直到

4、 王翚纵览上下千余年、名迹数十百种,然后知“画理之精微,画学之博大”, 于是“潜神苦志,静以求之”,“自喜不复为流派所惑,而稍稍可以自信矣”。 正因他用了平生精力,广采博取前人的作品,终于完成了他“集大成”的历史使命。王翚追求的不是翻版式的摹习之作,而是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的传世之 作。王翚的这幅作品,尺幅虽然不大,但是内容非常丰富,树木、山石、溪水、 房子、人物等都在这幅作品里体现,我们后人也有人认为他这幅作品似乎是一 件课徒画稿,用笔用墨极其工细精致。我在选择临习这幅作品时,希望从这件作品中学到山水画的精髓东西,首 先,在选纸方面,拿来好多种纸反复试笔,试墨,因为在明清那个时候,宣纸 在制作

5、工艺上都非常精良的,从选料到制作工艺都是一流的,而且当时的纸性 能也是接近半生熟的,所以用起来比较舒服、得心应手,因此,我试用了很多 种纸,最后才找到了十年前买的一种手工毛边纸的性能与这幅作品的用纸比较 接近,从纸质材料,颜色,对水墨的敏感度等方面比较合适。老师在开始前就 要求了,这次临摹要尽量跟原作接近,在用笔、用墨、用纸、用色都要考究, 在做好这些基本工作之后,才开始动手去临摹这幅作品,真正的学习是从“读 画”开始,临摹古人的画,首先要认真去读所要临摹作品的,读:就是要去认 真分析作品的特点,用笔、用墨和构图等等内容,还要和古人那种心境去沟通、 去体会,和古人圣贤去“对话”去“参悟” ,然

6、后才动手去画,这才是学习前人 的正确方法;其次,在学习临摹这幅作品时我选择好纸、墨、笔,先进行局部 的练习研究,一组一组石头、小山去反复研究,用笔的感觉,皴法效果及点苔, 过读边画,三四遍以后才逐渐找到感觉呀!到画树藤时,那种枝干的用笔生动 又厚重,有笔有墨的变化,极其丰富,夹叶的用笔及聚散错落看起来很容易做 到,但是画起来非常不易,想做到古人那样自然、随意、又精彩真是非一般之 功呀!以前没有这样去要求临摹学习,总感觉画出一张画挺容易的,但是这次 要求一定要每一笔、每一划都尽可能去追求与范本相近,才感觉到真的要画到 与原作一样是多么的难啊!就拿那一片竹林来说吧,竹竿之间的穿插,虚实变 化,我画

7、了很多遍,然而在上正稿画时,还是不那么随心应手,就那些竹叶, 浓淡变化,层次厚重,竹叶的方向变化太丰富太生动,如果不是经过仔细观察 和反复训练,根本体会不到如何去表现,虽然体会到了,但是画起来还是不尽 人意,足见,我们今天的修养和功夫与古人差距有多大。今天,许多人都评价 “四王”的山水如何?如何?但如果让他们去做到“四王”那样,他都根本都 做不到啊!所以,我临习玩这幅作品后,才真正的体会到古人去画一幅作品时是多么 的精心和静心呀!修养和手上功夫就不用说了,光是那种心境今天的我们能有 几人能够做到?别说达到了,相差的太远了,我以为,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不是陈 旧,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的研究透啊!许多许多优秀的东西没有真正得到继承, 更说不上发扬了,要创新,首先要真正了解传统,真正的走进去,用纯朴的心, 精益求精的态度去研究,去学习,才能体悟到里面更多的“三味” ,才能知道我 们今天该怎样去画,去创造, “万法归宗、师法自然” ,用心与自然去对话,去 体悟,以虔诚之心去做,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水平,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艺术追求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潜下心去学习和钻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