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837397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言养气说知言养气自我养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知言养气知言养气自自我我养养心心王幸福(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内容提要:中华文化古远丰富,许多古代文学思想理论至今对文学创作者和喜好者,甚至是普通的学习者都有很大的影响,也就引起许多人的学习批判,讨论研究,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我们在学习这些思想理论时也不忘从自身考虑,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各方面素养,促进自我发展,从而开拓自己人生的新天地。知言养气,自我养心。关键词: 文论 知言 养气 人格 素养 致良知 大学生 自我中国古代文化深邃丰富,许多大家给我们留下了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新

2、人的探索及研究发展,对我们做人和处事都起着较大的影响,许多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促进作用。孟子的“知言养气”说当然也是对中国人世代影响都比较大的!自古以来,许多人对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各自不同的解释和批判,不同的争辩和发展等。但大多都继承其积极的影响,用以规范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活动,或者在批判争辩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的观点和思想。这些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国民素质的提高。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首先使作者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钟思想影响到文学

3、创作,就特别强调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孟子的“知言养气”说抓住了人的最本质的人格蕴涵,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引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对中国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孟子认为,知言与养气是必须一起完成的自我生命开展的两个面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构成一个无始无终的循环。什么是“知言”:孟子解释为“詖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也就是辨别言辞的能力,在文学批评上,即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 “养气”了,才2能“知言” ,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 “通过“养气”培

4、育起一个不同于自然的“自我”的道德自我,这个道德自我具有一以贯之的完整的价值评价体系,一切言辞都可以在这个评价体系中得到体验。 ”1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 “浩然之气”是指精神上的气,这种“气” ,用孟子的解释就是:“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这见它是一种由“义”与“道”凝聚而成的凛然正气。是“集义”所生孟子思想中的气兼具良种不同性格,它一方面是宇宙论或存有论的概念,另一方面又是伦理学的概念.它一方面是超验的原则,一方面又是经验的事实.它既是内

5、在于自我之中,又超越于自我之外.它一方面是指生理学的事实(气,体之虫也),另一方面又指道德论的原则。(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总的说来,孟子“养气”说的目的是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意志和思想的涵养,因为作家才思修养的高下被认为直接与作家的创作能力、鉴赏能力的高下有着密切的关联。对如此种种,历代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朱熹把“知言”解释为了解各种言论中的客观之“理” ,基本上属于知识活动的范畴,并在与学生交流和进一

6、步讨论中明确地说:“知言,知理也。 ”2这表明朱熹对孟子“知言养气”章的重视,并且提出“格物致知”之论:“知言正是格物、致知。苟不知言,则不能辨天下许多淫、邪、诐、遁。 ”3进而将“知言”解释为“穷理” 。其实际含义是:孟子所谓的“知言” ,被朱子解释为探索出渗透并潜藏于万事万物中的,既是“规范”又是“规律”的“理” 。4他非常重视“知言”在“养气”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养气”过程中,“知言”是本,只有“知言”才有可能“集义” ,如果不“知言” ,就不能辨别仁与非仁,义与非义的不同,不可能实现“集义”养气。王阳明则将“知言养气”中的“集义”解释为“致良知” ,说“夫必有事焉,只是集义。集义只是

7、致良知,说集义则一时未见头脑,说致良知即当下便有实地步可用工。故区区专说致良知。随事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着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着实致其良1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 李春青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55 页2 朱子语类 朱熹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第四册卷 52 第 1241 页3 朱子语类 朱熹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 第四册卷 52 第 1261 页4 中国孟学诠释史论 黄俊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 201 页3知”5“王阳的“致良知”这个概念使得孟子原典的潜在含义为之豁然彰显,明白晓畅。”6而黄宗羲坚定“理气心性统一论”的思想立场,认为孟子所谓“养气”不外就是建立自己的主

8、体性也就是“心”的觉醒,认为“养气即是养心” , “天地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人禀是气以生,心即气之灵处,所谓知气在上也。养气即是养心,然言养心犹觉难把捉,言养气则动作威仪,旦昼呼吸,实可持循也。 ”7如此种种观点解释还有很多,让人读来觉着受益匪浅,而大多都是针对“知言养气”中“气”而论的,以“气”为核心内容的文论发展。在孟子后像这样的文论是层出不穷的,对中国的古代文学理论发展产生了积极较好的影响。下面例举两个代表加以论证。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是典型的代表,这是他在评论建安七子创作成就时拈出一个“气”字来,分别描述各人在创作上的特点,在精当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此所谓气”是指作家

9、创作的个人特点和独创性,亦即风格。8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这里的“文气”主要指作家的气质、个性,以及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作品风格。 “文以气为主”正确地概括了作品与作家之间的一般关系,确立了一条较为科学的批评标准。而另一位著名的大家便是刘勰了,在他的文心雕龙中有六十多处对“气”的论述,且遍布多数篇章。总的概括起来有这么些意蕴:生理血气(可引申为作家的创作才气、才力) 、心理志气(作家的精神世界) 、作家及作品风格、人物的气概、音节生气、自然气候气象等。其所谓的“气”是一个较为虚的概念,在养气中专谈了气的涵养,他认为有了良好的气质和修养,则是非

10、分明,感情充沛,思考周密,作品就会产生深沉的强大的感染力,而且这些“气”是可以培养训练的。当然对“气”的论述还有很多的观点,在此不必一一列出。对历代大家对“知言养气”的一些陈述就谈论到此。下面我们抛开一切先人的看法观点,对“知言养气”的内容及相应的标准做一定的解释。知,从字面意义上讲无疑可以理解为“认知” 、 “知晓”之意。即对“言”的相关内涵的东西的了解,甚至是掌握,作为社会存在的人不断开拓和学习新“知识” 。而“言”字,5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陈荣捷 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1983答聂文蔚第 187 条第 268 页6 中国孟学诠释史论 黄俊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王阳明思想中的孟学第 235

11、 页7 黄宗羲全集 黄宗羲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一册孟子师说第 60 页8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李壮鹰 李春青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 第 130 页 4从字面意思上来说,也就是“言语” 、 “言论”之意,这里的“言”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日常性的,既可以是从“大家”的口里说出来的,也可以是从黎民百姓口里说出来的。总而言之是一切可闻之言,能晓之言。如此, “知言”就可以理解成通晓知识言论,明确一定的道理和道德准则。也就是说,在社会中要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增长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而“养”字固然就是“培养”和“坚持”之意了。只是这“养”做“培养”讲时,

12、需要主体对所养之物要慎重选择,以免培养的东西最后不是自己想要的,甚或于主体没有任何帮助和意义。当“养”做“坚持”讲时,也要注意所坚持的与客观实在的相统一和协调,不能本本主义或经验主义了!最后是关于“气”的内容就不怎么好说了。众所周知“气”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深的内涵意蕴,许多文人对其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那么究竟什么是“气”呢?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气”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是一种来自骨子里深刻的体验,是一种精神上达到的境界。有的人可以达到,而有的人却是永远都无法企及的,这也是“知言养气”中最为主要的部分。综上,就“知言养气”我认为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和运用。知言养气,也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人或

13、创作主体,不断的学习掌握新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素养,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在生活和创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富内涵,或者使自己的创作更精彩,更容易被接受。如此, “知言” 、 “养气”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和先后顺序了。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处处都可以“知言养气” 、时时都可以“知言养气”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知言养气”呢?又怎样去做到“知言养气”呢?下面我从与我们个人的需求和发展的相关角度谈谈我的想法吧。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知言养气”自然作为一种文论思想,应该关注其对我们自身的文学创作或为人处事的作用,以及我们自身的一种素养。至于对其批评或开拓新的境界,把它留给别人,我们不是研究者

14、,不是专家,作为学生、学习者,以及我们所处的这个阶段,只要掌握其内涵,把握相应的标准,不断提升自己,充实自己。就算不是立志作为一个专业的创作者,也能提高自己的修养素养,有益于自己人生的发展。就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时期,许多人都很迷茫,不知自己的人生下一站会是在什么地方落脚。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不知道怎样去抉择,也无法静下心来去认真地考虑一切!而这时,我们就需要提升自己的思想人格修养了,以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一切无疑是大家最需要的,而恰恰许多人都无法做到,这就是“知言养气”的本领不佳所致了。然而退一步想,就像许多东西一样,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现在拥有,过去美好不等于现在美好,现在幸福不等于以后也幸福,5现

15、在发达不等于以后也发达。正所谓世界无时不刻都在变化发展着一样,我们的思维修养和素质也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迈向明天!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恰当的“知言养气” ,善于自我养心,有一定的素养和能力,以便更好的开创人生新天地!其实,当代大学生不管是什么专业,只要作为社会成员都需要“知言养气” 。作为学生就应该认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各方面知识技能,不断地给自己的心灵添加“防腐剂” ,使自己身心健康良好地发展。我们要有最起码的人格修养和道德修养,就算不对社会做贡献也至少不要危害社会,争取以积极健康良好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素养;二

16、是要加强自己的道德素养、政治素养、人格修养等各方面的素质训练和学习;三是要树立一种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以后的择业就业观和工作中的需求素养;四是要在坚持客观与主观情况统一后,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些就是我对“知言养气”于我们自身所做的思考,希望自己能以此来规范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素养内涵,也希望阅者能给出一些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参考文献:中国古代文论教程李壮鹰 李春青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中国孟学诠释史论 黄俊杰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04 年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题研究气势论第环宁著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2 年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范畴论汪涌豪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两宋孟学研究周淑萍著 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7 年版清代学研究刘瑾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