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817779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音法问雷音法问第三品第三品- -漫谈实修漫谈实修雷音法问第三品-漫谈实修.txt 小时候觉得父亲不简单,后来觉得自己不简单,再后来觉得自己孩子不简单。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反而记得越清楚。经过一天的思考,我觉的还是讲讲修行这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课题,我在很多群都看见有不少居士开口“实修”闭口“实证” ,今天我就具体讲讲实修是什么?早在加群的第一天就有居士问过我怎么才算是“实修” ,我回答他说,这个实在太广泛,如果硬要一句话来回答的话就是“三皈五戒十善六波罗密” ,只有把这个做全了才是实修,那只是打打坐,念念经文的不叫实修,只是实修的一部分,打个比方就是口是人的一部分,你能说一个口就是个

2、人么?三皈和五戒我在前面的讲课已经详细的讲述过了,很多人会说:呀,我都知道了;干嘛还要说。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论什么宗派的修行也好,哪怕是天主教的也是要先是教徒、遵守教规才行吧,所以很多人连三皈五戒都没做到就妄言禅坐只怕是水中捞月、缘木求鱼一般白费功夫,因为三皈的目的是确立一个正信的基础,然后戒律是收摄心性欲念的方法,这个就好比是在习武之前要先拜师傅、然后要蹲马步、劈柴之类的,总不可能你随便在街上找个什么武术招式的书,跟着就练招式然后你就是武学大师了?我这么一说大家肯定就会笑着说当然、当然!其实我并不是指责那些居士,我是想既然喜欢佛教、信仰佛教,纵不能成佛做祖,起码的一个脱恶业、生净土应该

3、能行吧,但是像那些居士的所为只能说是南辕北辙了,我在前两课的结束后都留了总结的警示语,是希望各位居士能警觉,像第一课我说的是“信佛不信经到老白用心”第二课我说的是“从此步佛陀” ,关于三皈五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赘言我就不多述,那么实修的第一步就是三皈五戒,第二步就是十善,十善是哪十善呢?一不杀生。 二不偷盗。 三不邪淫。 四不妄言。 五不绮语。 六不两舌。 七不恶口。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 十不邪见,就是十善,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佛陀向龙王说到“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 ”可见十善功德,很多人会问这十善跟五戒差不多嘛,十善的

4、目的是什么呢?从十善的类别来分的话,前三中四后三分别是身口意三业,若能常修十善则能正见不动而断恶业,在佛说十善业道经中开篇佛陀就跟龙王说“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 ”如果“常应如是修学”就能“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这就是实修的第三步,脱恶业而正念不动,这是修行自己的福报和脱离苦海的大善!在大乘起信论中就再三的强调了实修的基础重要性,那么在实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详细论述过的六波罗密,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那么这个就是实修的真正的行为了,如果说前面的三皈五戒十善是基本实修,这个六波罗

5、密就是实证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为了一个中心,就是般若,讲这个六波罗蜜首先要了解是六波罗密是个什么行为,六波罗密是菩萨道的修行,又称六度波罗蜜,意为六条到达彼岸的道路!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也行的菩萨道,那么菩萨道的宗旨是什么呢?既是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怎么做到这一点呢?就是施行六波罗密,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意义,布施不仅仅只是舍财这么简单,布施分为:法施、财施和无畏施!法施就是向众生宣扬佛法,劝度众生修行离苦、断业得以往生净土佛国或者寂静涅槃就是法施,财施就是以一切身外之物救度疾苦,就是财施,也称外施;无畏施是让一切众生都升起无畏惧心,那么常见的无

6、畏施就是受持戒律,像菩萨道的修行很多菩萨为了让众生无畏,往往连自己的肉身都行布施,像最著名的割肉饲鹰就是无畏施!布施的意义在那里呢?众生不能脱离苦海是因为有烦恼,烦恼生自贪嗔痴三毒,修行布施的目的是让众生能脱去贪嗔痴的烦恼纠缠,但是如果布施是为了福报、名誉就不能说是波罗蜜了,只有真正修行菩萨道的才是称为布施波罗蜜!忍辱是指生忍、法忍和无生法忍,生忍是说忍受别人对行施菩萨道的人损害,法忍是修行菩萨道的人对饥、渴、残、病、困、贫等等苦法感知的忍受,无生法忍则是一种认知忍,具体怎么说呢?打个比方我今天在这里讲的道理,你听了觉得这些道理可以认同,没有不耐烦,可以忍受,然后再仔细的研究,觉得真的可以接受

7、,就是无生法忍!忍辱的意义在于观察这世间的苦、乐等等,认识到这一切的苦、乐都是烦恼,都是五蕴和业力的作为,既然认识到了苦、空、无常、无我,既然无我那么就无需忍,如果说还是认为别人在侮辱他,再去忍受的话这就还是在忍,迟早有忍不住的一天,所以说忍辱的目的不是要忍,而是透过忍受达到不忍,无可忍的境界!精进是说不懒惰、勤奋就是精进,精进分为披甲精进、摄善法精进和饶益有情精进,披甲精进就是对所修的法门勤奋不辍,不管有任何的困难阻扰都要一往直前,摄善法精进就是菩萨道修行者对一切善法都要努力修习,饶益有情精进则是行菩萨道的修行者对众生施行一切对众生有益处的事都要努力行之,例如布施,菩萨要精进的布施,甚至连自

8、己的生命、财物、妻子、子女等一切都布施个精光,这才是精进布施。精进的意义在于只有精进于布施、持戒、忍辱、禅定才能获得般若波罗蜜!所以精进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波罗蜜!持戒是指律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律戒就是大家常说的戒律了,一般指的是五戒、沙弥(尼)戒、具足戒、菩萨戒,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跟上面提到的精进不同,这里说的是如果修行菩萨道的人不摄善法或不饶益有情的就是他的过失,持戒的意义在于持戒生定,由定生慧。以戒度毁犯修持菩提心!然后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禅定了,关于禅定我想多说几句,不要把禅定当成佛教的全部,更不要把禅定当成神秘的东西,禅定又称禅那、静虑,很多人都以为禅定是修行中的重中之重,其实禅

9、定只是证悟的一个法门,禅那分为安住禅那、引发禅那和办事禅那,安住禅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打坐,引发禅那就是在禅那中引发种种神通,办事禅那则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称为办事禅那,有此定力的菩萨则可进入世间做各种利益众生的事业。当然禅那还有另一种分法就是依菩提资粮论的:不取实禅、不著味禅、大悲攀缘禅、三摩地回转禅、起作神通禅、心堪能禅、诸三摩钵帝禅、寂静复寂静禅、不可动禅、离恶对禅、入智慧禅、随众生心行禅、三宝种不断禅、不退堕禅、一切法自在禅和破散禅,种种禅那都是使我们远离昏沉的烦恼,能更敏锐的观察世间,而生起智慧,所以禅定能生起智慧,智慧能使我们解脱,度到生死解脱的彼岸。如有人修禅定只是为了求各种

10、神通,则不能称为禅定波罗蜜。总而言之,学佛修道者若能精修禅定,始则引发静虑,终则开悟见性。说了这么多理论性的道理,大家该怎么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呢?在家众有欲念、杂念是正常的,不要太过于在意,以平常心对待就好,不要因为有了贪念、色欲就去懊悔,更不能被贪念、色欲等杂念牵引自己,既然是打算或正在修行,那么尽量持五戒、行十善,欲念和杂念自然就会慢慢的减少,加上戒持荤腥自然体内气机就顺畅清明,特别是荤菜,荤菜是指蒜、葱、韭菜等有臭味的蔬菜,这种蔬菜生吃生嗔,熟食助淫,肉食既伤慈悲,中医有语鱼生火肉生痰,也的确有损健康,更不利于修行,所以戒吃荤腥也有利于禅那!一般在禅那中会有这样的感受,麻木杂念昏沉幻像

11、空无,不论你禅定的时候有这其中那种感受都要注意这是你进行到了某个步骤,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意识的清明,很多居士都在昏沉这一步时就以为是瞌睡来了睡着了,其实这是一个过程,只有过了这些步骤入定空无才能真正发慧证悟!在入定的时候如果有魔考(一般是寂静恐怖之事) ,那么就是即的禅定功夫即将上升带某一个层次,魔王惊动而派出的考验,不必惊慌,受持不动即可,至于更深的魔考,我也没经历过,讲是讲不来的,大家可以看看楞严五十阴魔浅释!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吧!相信大家对真正的修行有了一个大概完整的了解!毕竟是个很大的讲题,有所遗漏在所难免,望众居士海涵!有什么没明白的尽可提问!最后,写个七言警示语以共勉之!不以人言而废止,不因外物所执迷;日行持戒为良师,时时皈敬生正信;常以布施断贪嗔,心念无常行忍辱;实修切忌无长恒,精进禅定得般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