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81661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浮与沉》教学设计---吴宪(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浮与沉教 学 设 计执教者:涂井乡坪山小学校 吴宪一、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湘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浮与沉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小学科学湘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前两个活动。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安排了“观察物体的浮与沉”“感知浮力”两项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浮沉现象,感知浮力的存在。意识到科学要用实验来验证,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活动 1,观察物体的浮与沉。出示观察的物体,要求学生先进行预测,分类。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预测结果正确与否。实验时,强调操作规范,认真观察实验现

2、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教师提示学生检查原来预测及依据是否正确,根据现在的实验结果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对自己的预测进行反思,调动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活动 2,感知浮力。感知水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浮力时,教师指导学生将浮在水面的物体(如空矿泉水瓶)用手缓慢向水中压,感受水对瓶子的托力存在,这种水对瓶子的托力就是浮力。经过一番体验后,教师提出: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教师趁势提出本活动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这节课探究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先让学生体验在水中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然后设计更多的实验来证实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教师可以引导,让

3、学生学会借助工具来间接验证。探究的过程是“问题对结论的猜测实验验证科学结论”,让学生再次体验科学证据对于科学结论的重要性。2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科学探究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能设计实验验证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2、情感、态度也价值观能体验到科学证据对科学结论的重要性,要尊重事实,尊重数据。3、科学知识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沉在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难点是让学生感知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也有浮力。五、教学具准备:木块、石头、

4、矿泉水瓶、马铃薯、海绵、橡皮泥、尺子、橡皮、锡箔纸、蜡烛、曲别针、塑料块、平衡尺、绳、测力计、水槽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沉浮现象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科学吗?(喜欢)长大了,想当科学家吗?(想)老师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你们有信心从小学好科学吗?(有)小朋友们,我们学习科学有一个声明,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好吗?(展示大屏幕)师生齐读我们的声明。1、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最喜欢故事了,今天老师就特意带来了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一起来看看树洞取球的故事。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文彦博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了问题?3活动中需要注意下列事项:通过播放有名的“树洞取球的

5、故事”设问引疑法导入,可在播放到文彦博会用什么方法从树洞取球有意暂停,并及时抛出问题:“聪明的文彦博想了个什么办法呢?”师:如果是我们上体育课的铅球掉进深坑,那么还能用这个办法吗?2、老师演示。谈话: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有一块木头和一块石头,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猜测,教师演示)放到水中来验证一下,果然,木块浮上来了,石头沉下去了,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板书课题:浮与沉)(二)提升原有认知-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1、预测物体在水中的浮与沉。谈话:除了木块和石头,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许多材料,都有什么?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同学们一起说,有:木

6、块、石头、矿泉水瓶、马铃薯、海绵、橡皮泥、尺子、橡皮、锡箔纸、蜡烛、曲别针、塑料块。你们先来猜测一下,这些物体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操作,师根据学生回答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师另加一个苹果在每个小组里,课后就把苹果奖给学习小组)分类操作:猜测浮的物体放在上面,沉的物体放在下面,不能确定是沉是浮的、有争议的放在中间,好吧。2、实验要求:这些物体究竟是沉是浮,我们怎样来验证呢?实验时要注意,物体放入水中要轻拿轻放,防止水贱出。并及时记录结果,物体是沉或是浮就在表格对应的地方打“”,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发现要如实记录下来。学生实验:观察物体的沉浮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及时发

7、现问题进行指导。科学实验报告单观察物体 石头塑料块橡皮曲别针橡皮泥蜡烛海绵橡皮模板锡箔纸矿泉水瓶4猜想浮实验猜想沉实验(每小组一张)3、组织整理:实验结束了,请学生及时整理实验材料,看哪个小组收拾的又干净又快,倒计时。4、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发现。(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调整黑板上的图片)提问:实验结果如何?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调整黑板上的图片)谈话:结果与我们原来的预测是一样吗?看来搞科学不是想当然,所以然,一定要亲自去实践,用事实来说话,实践出真知吗。问:根究现在的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生可能:体积大的容易浮起。体积小的容易沉下去。轻的容易浮起。水对物体有浮力。5、小结:同学们很聪明

8、,真的动脑筋思考了,说的很好。你们认为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这是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推测,物体的沉浮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呢?那是我们下一步要去研究。(三)建构科学概念-探究物体沉浮和什么有关系1、感知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谈话:先来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是什么力量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生可能说:浮力)浮力是什么样的力?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请同学们用手缓慢往下压浮在水面上的物体,5特别是矿泉水瓶,体验瓶压入水中的过程的感受。小组同学按顺序,去试一试。交流概括:有什么感觉?(生发现:水对瓶子有向上的托力)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个托力就是水的

9、浮力。大屏幕展示出来(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的托力,这种托力就是水的浮力)(板书:浮力)2、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教师引导,感受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猜测:我们刚才感受到了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同学们猜测一下,根据什么?叙述:光猜还不行,要用实验来证明,为了验证水对下沉物体有没有浮力。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同学一起来看看,行不行?首先准备好半桶水。然后用一个网丝袋装 1500 克左右的石头,也就是 3 斤(因为石头比较重,效果明显)要掂一掂,感受一下 1500 克的石头的重量。第三,用手提着装石头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受是变轻了还是变重了。

10、如果变轻了,说明什么?说明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向上的浮力,所以才变轻了。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想不想来体验一下?要求:实验时注意用手提网丝袋,要慢提慢放,注意安全。装石头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水槽底或水槽壁,听清了吗?来试试吧,要用心体验。(学生体验)交流感受。、学生设计实验,感受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提供材料,设计实验:确实能感受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你们想不想像老师这样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可供使用的材料,有平衡尺、弹簧称、杆称等,你们小组讨论讨论怎么借助这些工具来设计这个实验,间接验证呢?(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1、学生汇报设计方案。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呢,你知道了什么? 你有什么体会吗?思维拓展:你能想办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吗?你还能使浮起来的物体沉下去吗?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浮沉知识呢?(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浮沉知识的应用和发展.(出示曹冲称象、捞铁牛等图片,简要介绍)讲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浮沉知识的不断探索,现在人们能更好的利用浮沉知识为人们服务.课 件分别出示图片,师分别作简要介绍.(黄河浮桥浮筒大型轮船潜水艇等)课后思考:出示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图片讲述:小朋友看过这部电影吗?这是一艘一百多年前的豪华的游轮,

12、可是不幸的是,在它第一次出航时就遭遇风暴触到冰山沉没了,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想办法想把它打捞起来,可是至今都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小朋友们,你能运用浮沉知识帮助设计一个打捞方案吗?课后小组的同学合作,查阅资料,好吗?总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浮沉知识就是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科学知识无处不在,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善于从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探索,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未来的科学家就是你们了!小朋友们,加油,努力吧!七、板书设计浮与沉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的托力,这种托力就是水的浮力浮:矿泉水瓶 塑料块 锡箔纸 木块 海绵物体在水中 沉:橡皮 曲别针 橡皮泥 小石子 马铃薯 蜡烛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