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811441 上传时间:2018-05-27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姓名:鲍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姚莉萍2003.4.1月I J罱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以金融大国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日本的银行、证券公司借不断上升的日元之威风,挟巨额金融资产之实力,以咄咄逼人的气势迅速抢占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市场。1 9 9 0 年初开始,日本的股价和不动产价格双双持续下跌,泡沫经济宣告破灭,从此,“平成不况”笼罩了整个2 0 世纪9 0 年代的日本经济。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影响日本金融稳定的最直接的因素就是银行业的巨额不良债权,因巨额不良债权问题迅速暴嚣而宣告破

2、产的大型金融机构接踵而来。为了稳定金融,日本财经当局在进行金融大改革的同时,拿出了一整套旨在提高银行素质,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在此背景下,银行界出现了一轮大规模的合并浪潮。合并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大银行的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资产、资本、业务、机构和人员的重组过程。大银行的合并导致日本银行业结构和银行市场份额的变化,对其他银行造成巨大睚力,从而引起更多的银行合并。大银行的合并意味着日本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从原来的分业管理模式向混业管理模式的过渡。日本大银行的合并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取决予合并后的各家银行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日本银行业改革依然受

3、制于巨额不良债权的制约,坏账问题仍是日本银行系统的顽疾。对于日本银行界来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实际有效地迅速推动金融体制的综合改革,只有解决了这一根本问题,方能最终走出困境。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书目以及借鉴相关的先行性研究,我把日本银行界9 0 年代的重组作为考察对象,本文仅仅是我对日本银行界重组的一份考察报告。本文的完成,得到了姚丽萍老师的悉心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我真诚地感谢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文中难免有错误遗漏或不妥之处,还望熟悉日本金融的人士指正。内容提要2 0 世纪9 0 年代初泡沫经济的破灭,使日本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背负起巨额不良资产的包袱,弊病频频曝光,问题银行接踵而至。

4、自1 9 9 8 年以来,日本银行业在金融大改革的背景之下,出现了多起大型银行之间的合并事件,并由此造就了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庞大金融集团,日本整个银行业的经营格局也由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通过合并,增强竞争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赢利水平。但日本银行业改革依然受制于巨额不良债权的制约,坏账问题仍是日本银行系统的顽疾。处于困境中的日本银行业因形势所迫,正在苦苦挣扎,寻求新的经营模式。那么,促成日本大银行合并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对于日本固有的银行经营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在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日本银行界是如何一步步与之对应的? 本书围绕上述问题尽可能的展开了详细的

5、论述。希望能对同样受不良债权问题困扰的我国金融界的改革有所启发。从银行重组看日本银行的经营绪论简单来说,日本银行界的合并分为两种,一种是泡沫经济崩溃后由于巨额不良债款的出现而导致了大量的金融机构破产,为救助这些破产机构进行的救助式兼并;另一种是对等式合并,即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日本银行业展开的大规模重组,日本主要城市银行归并成为五大金融集团。本文主要是就后一种合并,即银行业的大重组展开讨论。现在日本的银行主要由城市银行( 由原来的9 家减少到6 家,分别是瑞穗银行、东京三菱、U F J 、三井住友、R I S O N A 、瑞穗资产银行) ,地区银行( 1 1 6 家) ,第2 地方

6、银行( 5 1 家) 长期信用银行( 2 家,分别是青空银行、新生银行) ,信托银行( 2 7家) 和控股公司( 1 l 家) 构成。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五大银行集团,分别是瑞穗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u F J 集团、三菱东京金融集团和R I S O N A 集团。重组后的日本四大金融集团,全部进入英国银行家2 0 0 1 年全球十大排名,融资额占了日本的一半还多。9 0 年代日本的大银行纷纷合并、破产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同时也是日本银行原有经营模式下的必然结果。泡沫经济崩溃后,处理不良债权使日本金融界筋疲力尽,将一家又一家的银行拖垮。这种局面终于在日本政府投入1 0

7、 兆日元的公共资金之后才被控制住,但是日本银行的经营不善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改变,反而不断暴露出问题。可以说,影响银行业重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良债权、金融大改革以及日本银行的国内外竞争力下降等原因。日本金融业重组的特点是:把解决不良债权和金融业重组有效结合,由功能监管向综合监管体制转换,实现金融业务多元化。与此同时,日本银行界也逐渐认识到了经营上的问题,开展了更为激烈的金融结构改革。新形势下,虽然日本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但由于日本银行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不良债权及这些大银行集团仍然存在的资产质量低下、自有资本不足的问题。只要不良债权问题得不到根本性的解决,日本的金融业仍然不能

8、“起死回生”。银行业的重组只是造就了一些“大而不死的巨型银行而已。日本银行今后的走向如何,银行重组能否从根本上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人们拭目以待。第一章重组的背景9 0 年代发生的新一轮银行重组,仍然需要追溯到给日本经济带来致命一击的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日本经济一直呈持续发展的势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行一直给企业提供相对稳定的资金供给。但是,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经济随之持续低迷,金融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银行部门。本章将围绕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以后到泡沫经济崩溃这一时期的情况,分析日本银行界重组的背景以及日本的金融大改革。第一节历史背景日本的金融体制的发展过程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改

9、革及其历次战争背景密切相关。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建立了汇兑公司、国立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和日本银行,奠定了日本金融体制的基础。二战时,为保证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政府积极促进银行合并,1 9 4 2 年公布了金融事业整备令,为政府加强对银行的干预提供了法律依据。军需产业靠银行贷款发展生产,对银行的依赖程度上升,这也是二战后日本间接融资体系较为发达的历史根源。1 9 4 3 年1 2 月,日本颁布了军需公司法,政府确定一些金融机构专门为军需企业服务。这些被指定的金融机构即是通常所说的主办银行( m a i nb a n k ) ,主办银行负责该企业的存款、贷款、红利分配、公司债认购等业务,控制

10、着该企业的金融交易、资金流动,甚至影响着企业的人事安排,主办银行制度1 逐渐成为日本银行业发展的主导模式。战后,日本颁布了反垄断法,禁止持股公司的存在。为军需产业提供资金的大银行受到严重打击,银行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持股公司格局解体,而大企业重建需要银- 一般而言,主银行制度是一种紧密的银企关系方式,其主要特征是:主银行是企业的大股东,是企业的最大贷 款者,主银行向企业提供各种金融业务,并对企业进行人事参与,银行与企业具有长期台作关系。2行提供资金支持,银行在企业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重要产业部门形成了以银行为中心的资本和人事集团,并具有很大影响力。两次石油危机之后,

11、日本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企业压缩固定资产投资以减少债务,少付利息,所需资金多以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筹集,改变了过去依赖间接融资的状态。在资金运用方面,多数企业也减少了银行存款数量,企业购买的股票、债券增加。7 0年代后半期,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大举兴办公用福利事业,大量发行国债,扩大公共投资。到9 0 年代末。国债余额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 3 0 以上,并极大的促进了有价证券市场的发展。日本的金融体制从单纯依靠主办银行制开始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存的体制方向发展。伴随着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日本的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二战后,日本明确规定了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

12、范围,禁止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交叉,银行业务中实行长短期金融分离:信托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农林渔业金融机构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活动领域。但是,随着日本经济9 0 年代进入低速增长甚至停滞阶段,加上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和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资金供求变化,日本逐渐允许金融机构打破各种业务范围限制,允许同一机构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多元化业务。另外,日本金融体系的形成与日本文化和民族的特点有关。日本民众的勤俭节约的习惯、高储蓄率及其逐渐形成的储蓄投资格局对主办银行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密切银企关系以及由分业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有着重要影响。第二节现实原因日本的银行界进行大规模重组的现实原因,简单的归结一下,

13、如下。广场协议一日元升值一泡沫经济一泡沫经济崩溃一长期景气低迷下面,将按照从广场协议到泡沫经济发生的顺序做一下说明( 1 ) 广场协议2要分析泡沫经济,就不得不追溯到1 9 8 5 年秋季的广场协议,这一协议本身与股票市场没有直接关系,是有关汇率的国际协议,但可以说在这一协议成立前后的美日2 “广场协议”( P l a z a a c c o r d ) 是1 9 8 5 年美国、日本和联邦德盛等西方五国财政部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 的有关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美元贬值、日本扩大内需等内容的挤议,因为会议在纽约广场饭店召开,故称为 “广场协议”。3关系中,潜藏着泡沫经济发生的原因。1 9

14、8 4 年末,曰元与美元的汇率是l 美元= 2 5 1 日元,日元贬值美元升值,这是第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资金大量聚集到美国的缘故。1 9 8 5 年五个国家的财政部长及央行总裁在纽约的广场饭店召开会议,就进一步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对汇率的合理估价展开密切合作抵制保护主义,达成一致意见。特别是为改变当时美元过商的局面,各国协议卖出美元、买进日元与马克,发表了对汇率进行共同干预的声明。日本银行于是大量卖出美元,买进臼元,与前一天相比,日元升高了1 1 9 日元,对美元汇率为1 美元= 2 3 0 1 曰元。日元从此急剧升值,发展到1 9 8 7 年的1 美元= 1 5 0 日元,“诱导性的美元贬值”

15、演变成为“为所欲为的任意贬值”。因此,1 9 8 7 年2 月美、日、英、法、德、意签署卢浮宫协定,买进美元以稳定美元汇率,维持在l 荚元= 1 4 0臼元的水准。( 2 ) 从日元升值引起不景气到泡沫经济以广场协议为契机,日本从此进入了臼元升值的时代。从常识来看,如此的日元升值会使日本经济陷入长期的不景气。但是这种由于日元升值引起的不景气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划上了终止符,这以后的日本经济,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高涨,也就是泡沫经济时代。日元升值引起的不景气短时间内就结束了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第一,进口价格的相对较低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日元升值的利差。这种利差的规模,按照当时的进口规模(

16、每年1 2 0 0 亿美元) 判断,在从l 美元= 2 4 0 日元升值到l 荚元= 1 2 0日元的2 年之间产生了1 4 兆日元以上的利差。而且又赶上当时原油价格下跌,这种日元升值带来的利差,使日本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从中受益,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由于日元的升值带来的企业收益的减少。另外一个原因可以说是,以制造业为中心的日本企业费尽心血的合理化努力。针对当时媒体的清一色的日元升值悲观论,日本的大多数企业为了克服日元的升值,通过撒并不盈利部门及将生产据点转移到国外等,大胆的进行合理化经营。经过这种努力,日本企业可以成功地应对日元的升值。因此,由于日元升值引起的不景气在短时间内就结束了。1 9 8 6 年以后,日本经济开始回复,并逐渐过渡到泡沫经济。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基本途径是,急剧的日元升值造成了日本企业的出口困难,为防止经济衰退,日本银行于1 9 8 6 年1 月开始采取大幅度的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4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流入股票市场和不动产市场,引起股票、地价的暴涨,孕育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泡沫。第三节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银行所面临的问题点第二次世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