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080877 上传时间:2017-08-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谈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一)不经意间,高二区域地理学习已经过半,同学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也有了大概的了解。很多同学学习也不能说不勤奋,但在考试或日常单元训练有些同学地理成绩总是不尽人意,困惑不已。下面就来谈谈怎样学习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希望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启发。一、区域地理的教材结构无论是“中国地理” ,还是“世界地理” ,虽然各区域具体内容不同,区域特征不同。但教材结构是相同的,每个区域都有以下结构特征, 希望同学们自主学习或听课时能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学习。人文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区域地理位置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成因分析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怎么办位置 事物分布 联

2、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因地制宜区域地理教材结构二、区域地理的高考地位高中阶段的区域地理学习,在层次上有了提高和深化,在认识区域特征(有什么)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典型区域要素成因(为什么)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区域仅仅是一个载体,真正要考查的却是高中系统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即在特定的区域背景下应用高中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学习重点应侧重于三个方面:(1)区域现状分析,区域的空间结构、性质和地位;如区域人口、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对外贸易和环境生态状况等。(2)典型区域剖析;自然地理区域,如地形区、流域和生态区等,人文地理区域,如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

3、、交通运输枢纽区域和旅游区域等。(3)不同区域比较,从地理位置条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主导产业、空间布局以及对外联系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三、区域类试题的考查方向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地理能力要求的主导方向。高考是通过概括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剖析地理成因、解决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条件来考查地理学科特点的区域性和综合性。高考区域地理试题一般多运用有注记的经纬网地图、局部政区图、含有特殊地理事物及注记( 如湖泊、河流等 )的地图、地理图表、资料、文字说明等为“背景” 。此基础上进行设问,提出选择和问答的相应要求。一般来说,试题大多遵循以下设计思路:展示区域经纬网地图进行区位空间定位判断

4、重要地理事物名称(图列往往蕴含着重要的地理信息) ;提供区域地图或统计资料分析区域地理特征阐述地理规律剖析地理成因;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评价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四、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区域地理,需要建立起准确的空间概念,形成科学的地图映象,从而能够正确描述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地理问题。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目标和考核要求,从总体上看,区域地理的学习应力求做到以下五个方面。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区域空间定位的一般方法如下:从形状轮廓特点进行直觉推测;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加以准确定位;利用地理事物(地形、河流、地名及资源分布等) 加以辅助判断和验

5、证。例如,图 1 是亚洲两个国家略图,如何进行正确的空间判断呢?首先要看轮廓特征,但由于这两个国家面积较小,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会关注它们的轮廓特征,其第一印象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对其空间识别只能靠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这一重要信息加以确认:甲位于北纬 34,东经 36, (我们对埃及的地理坐标比较熟悉,联系一下吧!)西面临海,可确认是亚洲最西面,濒临地中海的一个国家( 黎巴嫩) ;乙位于北纬 29,东经48,东面临海,可确认是位于波斯湾的一个国家(科威特 )。然后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进行辅助验证;甲国地势在 200 米以上,有 1000 米 2000 米的山地分布,应位于地中海沿岸;乙国地形以海拔在

6、 200 米以下的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为主。为了熟练地进行空间定位,在平时的学习中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 。对于世界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选取10 条经纬线(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 E 以及 120E)进行宏观空间分割,并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及气候类型区等。对于中国心理地图的构建,首先应以四至点和 4 条经纬线(2326 N、40 N、120E、90E) 进行宏观空间定位,然后再进一步以 7 线和 11 点进行小区域空间识记。(见图 2)。(2)加强对重要国家、特征区域和重要地理事物的心

7、理记忆。如世界重要地区、世界重要国家、重要海峡、重要河流的河口位置及轮廓特征等。 (见图三) 2、运用综合的方法,归纳区域特征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区域特征是通过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故需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性方面来认识。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主导因素。如对日本主要地理特征的归纳,可抓住“岛国”这一主要地理特征,由此进行相关地理特征的综合归纳,见图(下图) 。又如,

8、对于中亚地区而言,内陆“干旱”的气候特征,决定了区域内风化、风蚀作用强烈,荒漠地貌广布;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少且径流量小,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生物量少,土壤发育不良,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等。独特的自然环境又造就了特定的区域社会、经济和文化特征:“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山地牧场、畜产品加工工业及聚落点线状分布等。3运用分析的方法,理解特征的成因,树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观念区域地理的学习还应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入手,理解区域特征的形成原因。由于组成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及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

9、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图 5)。因此,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运用系统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内容,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理解自然环境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如气候特点成因、地貌特点成因、水文特征成因、土壤及生物与自然带分布原因、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变化及成因等。例如,对西欧区域突出了海洋性特征的分析为:4.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区域差异在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时,必须运用比较的方法。因为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从一般特征中抽象出特殊的、本质的特征。同样,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揭示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比较相同点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对地理规

10、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点,可以认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比较的方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对照、比较和分析,找出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区域地理特征。一般多采取列表法,如表 1 所示。表 l 我国秦岭一淮河南北的比较主要地形区 冬季气温 年降水量 温度带 干湿区 植被 耕地性质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运用比较的方法,首先,要考虑比较标准的确认-根据比较“主题”的需要选定合适的比较要素。其次,选择比较的方法-“横比”或“纵比” ,横向比较大多适用于比较区域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纵向比较多用于同一地理区域不同阶段的变化分析。5、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

11、域人类活动区域地理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区域特征,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因此在特定的区域环境中分析评价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或反思人类的行为,有利于人类寻找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实施区域评价,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尤其需要客观、科学地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从更高的视角、更加合理和更加全面的角度,科学审视和综合评价一个区域的条件、现状和发展。实施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从区域人类活动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出区域

12、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图 7)。乳肉畜牧业发达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河流的开发利用(航运价值高)特殊的地理位置(海陆、纬度位置)和地形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区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二重性”-利弊共存,对区域人类活动的认识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区域的综合评价也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过程。比如,在洞庭湖区,过去是围湖造田,如今是退田还湖。过去是把“北大荒”开垦为“北大仓” ,如今是把一部分地势低洼的农田转变为生态湿地。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问题篇幅已经不小了,至此已经极大地考验了同学们的耐性。但我还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无非是应试。区域地理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点多、面广、综合性强、分值高,关系着考试的成败。本想再啰嗦一下“区域地理的答题技巧”这一话题的,考虑到篇幅,就先搁置一下吧。以上几点有的同学可能一时不能完全理解,那就请你们的课任老师帮你解读一下,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些许帮助。借用一句“会学习的人,其实是在玩一种智慧游戏。 ”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享受。 希望如此!2014-1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