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79939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税收原理与制度,税收原理税收制度,第一节 税收原理,一、税收的涵义与形式特征1.税收的涵义 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法定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取得的财政收入。对税收概念的把握有三点: 税收与国家的存在有直接的联系; 税收是一个分配范畴; 税收体现了一种特殊的分配关系,即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2.税收的产生社会条件,即国家的出现及政治权力的存在经济条件,即私有财产制度的出现3.税收的“三性”特征,强制性 指征税依据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无偿性 指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偿还。固定性 指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及征收比例。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与税收分

2、类1.税法的构成要素或税收制度要素税法是税收的法律表现形式。每一种税都要通过税法来体现。税法的构成要素有:纳税人 是税法中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在实际征税中,与纳税人相关的概念有: 负税人是实际负担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扣缴义务人是有义务从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单位或个人。 税务代理人是接受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委托代为办理各项纳税事务的人。 纳税单位是指申报缴纳税款的单位,是纳税人的 有效集合。课税对象 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在实际征税中,与课税对象相关的概念有: 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 计税依据或税基是税法规定的据以计算各种

3、应纳税款的依据。,税源是税款的最终来源,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形成的各种收入,体现了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税率 是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A比例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目,无论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特点:计算简便、具有累退性、有利于效率、适用于商品课税的税率设计。B累进税率是同一课税对象,随数量的增大,征收比例也随之增高的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是以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为基础计征税款的累进税率。特点:在应税所得额确定后,相当于按比例税率计征,计算简便;在各级课税对象的分界处,税收负担不合理。超额累进税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意味着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例如,某人月工资收入6

4、000元,“三费一金”为900元。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3500900)10%=160,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0003500900=1600 (应纳税所得额)15003%+10010%=55全额、超额累进税率的不同点:一是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税负重;超额累进税率累进程度低,税负轻。二是在级距临界点,全额累进税额增长不合理;而超额累进税额增长是合理的。三是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C固定税率是按课税对象的自然单位直接规定的征税数额。特点:计算简便、累退性、与价格无关。减免税 是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5、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税基式减免 通过缩小计税依据的方式实现的减免税,主要有起征点和免征额。起征点是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部分。二者的共同点: 在收入没有达到起征点或没有超过免征额时,都不征税。,二者的区别:其一,当纳税人收入达到起征点时,就其全额征税; 而当纳税人收入超过免征额时,只就超过部分征税。其二,当纳税人的收入恰好等于起征点时,要按其 全额征税;而当纳税人收入恰好等于免征额时,则免于征税。二是税率式减免三是税额式减免附加和加成 是加重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措施。附加 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附代加征的一定比例的税款,可以满足地方政府的某些特殊

6、需要。,附加税的计算有两种方法:附加税=课税对象附加比例附加税=正税税额附加比例例如: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适用税率(7%、5%、1%)教育费附加=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征收比例(3%)加成 是加成征收的简称。例如,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纳税环节,是应税商品在流转过程中应缴纳税款的环节,是商品课税的特殊概念。按纳税环节的多少,有两类课征制度:一次课征制,是同一税种在商品流转的全过程中只选择某一环节课征,该环节通常是商品流转的必经环节和税源比较集中的环节。如,消费税。多次课征制,是同一税种在商品流转的全过程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环节课

7、征。如,增值税。纳税期限 是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也就是纳税人结算期满后计算税款和办理,纳税手续的时间。如,增值税规定,按一个月结算纳税的,税款应在期满之日起十日之内缴纳。每一种税都有纳税期限的规定。合理确定纳税期限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及时性。现行税制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按期纳税,商品课税大都采取这种形式;按次纳税,如,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 土地使用税。违章处理 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收法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纳税人的违章行为有:欠税、漏税、偷税、抗税、骗税、违反税收征管法。处罚措施有:补税并加收滞纳金、罚款、,扣

8、押或查封财产、吊销税务登记、追究刑事责任。2.税收分类就是依据某种标准把性质相近或相似的税种加以归并。A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分类有:商品课税、所得课税、财产课税、行为课税、资源课税。B按课税标准分类 有:从价税 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或价格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在税率不变时,税额随价格的升降而增减。 从量税 是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体积等自然单位为计税标准征收的税。计算简便、税负固定。C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有:价内税 税金构成价格组成部分的税。该价格为含税价格。 价外税 税金不作为价格组成部分、是价格之外附加的税。该价格为不含税价格。D按税负是否发生转嫁分类有:直接税 税负不易转嫁的税,如所

9、得税、财产税。,间接税 税负易转嫁的税,如商品课税。三、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是税制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准则。(一)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平等、确实、便利 、节省四原则(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财政收入原则国民经济原则社会正义原则税务行政原则,(三)现代西方税收原则理论1.公平原则 指国家应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使税收负担平等的分配于一切社会成员。包括:横向公平 纳税能力相同的人缴纳相同的税额。纵向公平 纳税能力不同的人缴纳不同的税额。衡量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标准是所得或收入.2.效率原则税收经济效率 就是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税收的超额负担有两类: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经济运行机

10、制方面的超额负担。,税收中性指政府征税对社会带来的负担仅限于征收的税额,不对纳税人有效率的生产、投资、消费等经济决策产生干扰。倡导“税收中性”的意义是使超额负担最小。额外收益是指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税收中性和税收调控的关系:第一,税收中性是从保证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角度考虑税收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到既要课税,同时又要使社会资源得以有效利用。第二,中性税收政策与税收调控政策的实施是有条件的。,第三,税收中性原则为我们较为准确地确定税收调控的区间提供了依据。第四,一国的税收政策,是过多地偏向于税收中性,还是偏向于税收调控,也就是说,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各自的分量应有多大,则取决于一国不同时期所面

11、临的政治经济环境形势。 税收本身的效率 就是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最小。,四、税负转嫁与归宿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涵义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将税负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税负转嫁的特征: 税负转嫁与价格升降有直接关系; 税负转嫁的结果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税负归宿是指税负在转嫁过程中的最终落脚点。逃税、避税、节税、税收筹划:,逃税是纳税人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包括偷税、漏税、抗税、骗税。 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收制度中的漏洞或缺陷,在纳税之前,采取合法途径躲避或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 节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或措施减轻纳税义务的行为,符合立

12、法精神。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遵循税收国际惯例,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力,利用税法中的优惠措施或制度漏洞减轻纳税义务的谋划或对策,包括节税和避税。税负转嫁与逃税、避税、节税的区别:,税负转嫁的结果是不减少税收收入,不会带来财政收入的损失,只是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的重新调整;而逃、避、节税都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它们的不同只在于逃税违法,而避税、节税合法。2.税负转嫁的形式前转 是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是税负转嫁最普遍的形式。后转 指纳税人在购买商品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将税负转嫁给商品的供应者。混转 指同一税额,一部分通过前转转嫁,一部分

13、通过后转转嫁。,消转 指纳税人通过改进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保持利润不降低。3.税负转嫁的程度税负转嫁的基本条件:价格自由浮动,由供求关系决定。影响税收转嫁程度的因素: A 商品课税,税负易于转嫁,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税负不易转嫁。 B商品的供求弹性影响税负转嫁。需求弹性即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反映由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一般地说,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小;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越大。供给弹性即供给对价格的弹性,反映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商品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转嫁的可能性也越大;商品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转嫁的可能性也越小。把供给弹性与需

14、求弹性结合起来,税负能否转嫁及转嫁的程度视供求弹性的对比情况而定。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可能转嫁;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税负不能转嫁;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税负可转嫁一部分,由买卖双方共同负担。C课税范围的宽窄影响税负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税负难以转嫁;课税范围较宽的商品税负容易转嫁。D生产者追求利润目标影响税负转嫁。税负转嫁与企业追求的利润目标是一致的;纳税人必须比较税负转嫁所得与减少销售量所失,如果后者大于前者,纳税人可能选择部分负担税款。E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F.税负的轻重税负转嫁影响税负轻,税负易于转嫁;税负重,税负难以转嫁。,4.税负转

15、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消费者因税负转嫁而加重了负担,生产经营者因税负转嫁而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 税负转嫁很可能使某些税收政策达不到预期的调节目的; 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的逃税动机。五、税收的经济效应 1税收的经济效应作用机制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或负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 税收的经济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因征税使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导致纳税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征税影响了纳税人或负税人(购买者)的行为,使纳税人或负税人的行为发生改变,产生替代。如,消费替代储蓄、闲暇替代劳动、无税商品替代征税商品。 2税收的经济影响A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者对劳动和闲暇的选择包括是否工作,是否努力工作。税收对劳动者劳动和闲暇的选择取决于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